玉米心葉打卷、粘連、擰成鞭!怎麼回事?原因找到,抓緊防治!

2022-06-25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玉米心葉打卷、粘連、擰成鞭!怎麼回事?原因找到,抓緊防治!

近日有網友留言:我的玉米5葉打過除草劑和殺蟲劑後,現在都擰到一塊了,這是咋回事?

造成這種現象的往往是這三大原因:高溫乾旱、藥害、病蟲害。

高溫乾旱

當遇到高溫缺水的天氣,玉米會因此肥水吸收不足,最終導致玉米芯葉捲曲成筒狀的現象。這種情況下過雨或灌水後恢復快。土壤墒情好轉,噴一些葉面肥可以幫助恢復。

藥 害

玉米苗後使用除草劑、殺蟲劑,不注意就會發生藥害。如果不是天氣原因,或因施藥量過大,或用藥時期、用藥方法不對,或混用了有機磷、氨基甲酸酯農藥。

如果玉米苗齡低於3葉或超過5葉,或在高溫條件下施藥,或用量過大,或施用除草劑前後7天內施用有機磷農藥,最容易發生藥害。

在施藥後3~7天會出現心葉捲曲、葉片皺縮,並有不規則黃色藥斑等現象,嚴重時心葉腐爛。症狀輕時多數植株會自然恢復正常生長,心葉嚴重扭曲的可人工剖開心葉。重者嚴重抑制生長,難以恢復。

對受害田塊及時施肥澆水、噴施芸苔素內酯有利於促進植株恢復。

病蟲害

薊馬:天氣乾旱,容易造成玉米薊馬的爆發。降雨則對種群數量有較大的抑制作用。玉米薊馬是黃淮海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蟲。

危害我國玉米的薊馬主要有玉米黃薊馬、禾薊馬、稻管薊馬,三者均屬纓翅目,前兩種隸屬於薊馬科,稻管薊馬隸屬於管薊馬科。

黃薊馬首先危害葉背,禾薊馬和稻管薊馬首先危害葉正面,二者均可使葉片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並伴隨有小污點,受害嚴重者葉片枯乾,甚至毀種。也還可以引起玉米幼苗"心葉破碎"或扭曲成"牛尾巴狀"。

玉米薊馬危害:薊馬主要在玉米心葉內為害,同時會釋放出黏液,致使心葉不能展開。隨著玉米的生長,玉米心葉形成「鞭狀」,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造成減產,甚至絕收。受薊馬危害的葉片上有褪綠小點,剝開心葉可見薊馬活動。

防治措施:

1.對於已形成「鞭狀」的玉米苗,可用錐子從鞭狀葉基部扎入,從中間豁開,讓心葉恢復正常生長。

2.適時灌水施肥,避免乾旱,創造不利於薊馬生存的田間小環境,因為薊馬喜歡乾燥的地方,在麥套玉米田中,溝、路、渠邊的環境較為通風乾燥的地方,玉米薊馬的發生量較大,麥壟內較為郁蔽潮濕,發生量就小。雜草是薊馬的中間寄主,雜草多的田塊,或靠近地邊雜草的玉米,蟲量大,受害重。需加強田間管理,除雜草。

3.薊馬對藍色具有強烈的趨性,可以在田間掛張藍板,誘殺成蟲。

4.防治薊馬在玉米出苗後及早噴施一遍殺蟲劑是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用藥時要注意藥劑應噴進玉米心葉內。可選用5%甲維鹽)防治。

頂腐病: 在玉米任何生長時期均可發生,該病可細分為鐮刀菌頂腐病、細菌性頂腐病兩種情況。

其中鐮刀菌頂腐病,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表現症狀,心葉從葉基部腐爛乾枯,緊緊包裹內部心葉,使其不能展開而呈鞭狀扭曲;或心葉基部縱向開裂,葉片畸形、皺縮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開莖基部可見縱向開裂,有褐色病變;重病株多不結實或雌穗瘦小,甚至枯萎死亡。

病原菌一般從傷口或莖節、心葉等幼嫩組織侵入,蟲害尤其是薊馬、蚜蟲等的危害會加重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

1.加快鏟趟進度,促進玉米秧苗的提質升級。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加快鏟趟進度,排濕提溫,消滅雜草,以提高秧苗質量,增強抗病能力。

2.及時追肥。玉米生育進程進入大喇叭口期,要迅速對玉米進行追施氮肥,尤其對發病較重地塊更要做好及早追肥工作。同時,要做好葉面噴施微肥和生長調節劑,促苗早發,補充養分,提高抗逆能力。

3.科學合理使用藥劑。可在發病初期用甲霜靈·錳鋅、多菌靈、百菌清,藥液中最好加入適量鋅肥噴施。針對病株,最好將噴頭擰下對準玉米心葉從上至下噴灌,每株噴藥液50~100毫升。

4.對嚴重發病難以挽救的地塊,要及時做好毀種另種。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820104b889a0a75266ac6f344f3af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