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朋友最好的關係,是「沒關係」

2024-01-13     布衣粗食

原標題:人到中年,朋友最好的關係,是「沒關係」

社交總是矛盾的,一個朋友都沒有,遇事了也找不到幫忙的人,朋友多了,內耗也多了。

人到中年,不管你是否願意,總得要參與社交,內心深處還是期待有那麼幾個朋友的。

周國平說過:「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空洞無物。」

真正的距離,不是兩個人住在不同的地方,一年到頭都不聯繫,而是保持一份平淡,捨去繁雜的禮節,待人有分寸感。

把握「沒關係」三個字,一切都能釋然,關係也不會走散。

01

善,悄然無痕。

一般的人交往,彼此也有幫忙的時候,但是幫忙是帶著功利心的。

今天我幫你,來日你要回報,或者是幫忙的人,會主動索取。

也有一些人,大張旗鼓地幫別人,為了得到一個正面的宣傳。也就是說,利用自己的慈悲,別人的災難,成就自己的名氣。

社交最大的悲哀,不是拒絕幫助,而是大張旗鼓地幫助,把人品弄丟了,讓窮人無地自容,把恩情無限放大。

老子主張:「善行無轍跡。」

不動聲色地幫忙,讓對方走出困境,但是不因此留下「必須報恩」的心靈負擔,還因此受到了鼓舞,那就是最難得的「友情」了。

米勒,一個出生在諾曼第的普通農民,要種地為生。

為了成就自己的繪畫夢想,他從老家來到巴黎。

努力了十幾年,但是他的畫作,仍舊沒有得到誰的認可,連房租都交不起了。

不得已,他要搬家到更簡陋的房間去。但是他卻無法湊齊搬家的費用。

和米勒交往多年的畫家盧梭,忽然興奮地說:「有一個從美國來的商人,很有錢,還看中了你的一幅畫。讓我代買一下。」

之後,盧梭取走了米勒的一幅畫,支付了幾百美元。

一晃,過去了多年,米勒也走出了困境,還畫了《拾穗者》《晚禱》等世界級的名畫。

米勒從來不知道,真正買走畫的,不是美國商人,而是盧梭本人。

作為朋友,會明白,君子不受嗟來之食。

直接施捨一些錢給朋友,這是不厚道的,會讓人背負情債。還有「打發乞丐」的嫌疑,唯有巧妙地幫忙,彼此都輕鬆愉快,才是對的。

「我願意幫你,但是與你無關」,這樣的朋友,若是遇到了,那就是一輩子的福氣。

02

情,不求完美。

再好的朋友,也會有瑕疵,就像金子,不管純度有多少,不會達到100%。再美的玉石,也會包含石頭的雜質。

帶著放大鏡去看朋友,只會讓你很噁心,從此不想去和誰交往了。

因此,你要在看到朋友、友誼的瑕疵後,告訴自己「沒關係」,沒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的。

或者你把不完美的東西,當成另一種美,那也就美不勝收了。

畫家勞特累克,童年的時候,摔斷兩條腿,然後變成了畸形。

當他成名之後,有人讚美:「儘管從他那奇醜無比的外表說來這是一個極其荒唐的說法:土魯斯·勞特累克是很迷人的。」

所有的讚譽,都來源於他成名之後,而真正幫他成名的人不是讚美他的人,而是一個商人——喬懷安。

喬懷安幫助勞特累克舉行了三次畫展,第一次畫展的費用,基本是他全部承擔了。

令人遺憾的是,勞特累克三十幾歲,生命就進入了垂危的階段。

喬懷安說:「一定要好好養病,還要舉辦第四次畫展。」

勞特累克點頭同意,但無法抵擋生命的消亡。

後來,喬懷安整理勞特累克的畫作,出版了專輯,修建了專門的美術館。

他們之間的友誼,或許是因為有了遺憾,才變得如此美麗而生動。

《小靈魂》里說:「沒有什麼可以永垂不朽。唯獨遺憾在誤解中日漸積累。」

對於一般的社交來說,一旦有了裂痕,內心有難過,就會慢慢堆積和放大,然後把社交關係弄丟。

真正的朋友,卻把遺憾放在一邊,不去在乎,然後繼續交往,情感變得深邃。

03

緣,聚散隨時。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太多的朋友,會在某些時候走散,甚至會反目成仇。

但是你能夠珍惜曾經一起走過的時光,那就很不錯了。來日是否重逢,已經變得不太重要了。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和另一個作家略薩,成為了朋友。

他們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還有一樣的創作激情和方法,一樣的窮苦經歷,在同一家店鋪居住過。

有一次,略薩坐飛機出行,被人誤以為是馬爾克斯,還要求籤名。他沒有絲毫不愉快。

但是後來,他們拳腳相加,再也沒有和解。

幸運的是,他們散了,就算了,並沒有進一步交往和傷害。友誼,只是畫了一個停頓符。

羅曼·羅蘭說過:「在情誼方面,世界好像個小商販,它只能把友情零星地出售。」

時光無痕也無情,人性也是反覆的,能夠好聚好散的朋友,也很難得了。當你老了,還能有一抹回憶,還能釋懷,那就夠了。

04

陳果老師說過:「朋友不是為了索取,是為了奉獻。」

不管遇到了什麼,對方做了什麼,保持應有的態度,簡單一些,自然一些。

撇開自己的利益,還能給別人利益,才能真正交到朋友,也算是朋友。

若是你帶著功利去結交誰,那也僅僅是用朋友的名義,去掩蓋內心的醜陋。

我們無法確定關係的長度,但是可以拓寬關係的廣度,關進是你的格局要足夠大,活得足夠通透。

你為我做什麼,我幫你什麼,都是發自內心的,不強求,不拉扯。

進一步可以相聚,退一步各自安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4342a4f8919169e18ad0a6f0648b8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