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寫下一首諷刺詩,既含蓄又犀利,大罵皇帝昏庸無能

2019-11-06     慶余

諷刺詩是我國古典詩詞眾多題材之一。這類詩往往語言比較犀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戰鬥性。體現出對社會、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也充分暴露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王昌齡的名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便是委婉的諷刺主將的無能。張俞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則諷刺了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賈生》,便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的一首諷刺詩。與其他諷刺詩相比較,李商隱這首詩的文辭更犀利,諷刺意味更辛辣,可以說是大罵皇帝昏庸無能。但同時它又點破而不說破,感慨含蓄蘊藉,沒點水平還真看不出來。那麼李商隱這首詩究竟是如何大罵皇帝昏庸無能的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採用的表達方式是借古諷今。即借賈誼的遭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借諷刺漢文帝雖能求賢卻又不知賢的行為,進一步諷刺晚唐皇帝昏庸無能,只知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顧民生,也不任賢才,致使國家宦官當權與藩鎮割據。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即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的臣子賈誼,賈誼的才華氣質無人能及。這裡的「賈生」,指的就是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賈誼。他曾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鬱不得志。從「求賢」而至「訪逐臣」來看,似乎是在頌揚文帝呀?說好的大罵皇帝昏庸無能呢?

別急,我們接著往下看。「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意思是說,可惜文帝召見賈誼,卻只是空談了半夜,不免令人扼腕嘆息。沒想到文帝不提國事民生,反而盡問鬼神之事。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孝文帝召見賈誼,便向他請教一些鬼神之事,所謂「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直到半夜,文帝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才結束。

簡單來說,就是文帝為了求得賢才,請來賈誼,並且虛心請教,凝神傾聽。只不過沒用在正道上,而是幻想成仙,光問些鬼神之事了。這樣我們再看這首詩的話,便會明白它為何既含蓄又犀利,沒點水平還真看不出來了。這裡的「可憐」二字,實則是冷雋的嘲諷,比直接用「可悲」、「可嘆」更為耐人尋味。

如此一來,最後一句「不問蒼生問鬼神」,就極其犀利了,其諷刺意味也極為深刻。它揭露了文帝,又不局限於文帝,表面上求賢、敬賢,實際上不能識賢、任賢。而李商隱所在的晚唐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問國家大事。詩人韓愈當年就因為上《論佛骨表》勸諫唐憲宗,供奉佛骨實在荒唐,差點丟了性命。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可見他諷刺漢文帝,實則諷刺晚唐皇帝,既憐惜賈誼的遭遇,也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深沉感慨。總的來說,它是一首諷刺詩中的千古名篇,亦是一首詠史詩的千古名篇。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2F0QG4BMH2_cNUgFT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