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52歲出演「濟公」一夜成名,58歲陪妻抗癌,成《繁花》最大的寶藏

2024-01-19     富書

原標題:​游本昌:52歲出演「濟公」一夜成名,58歲陪妻抗癌,成《繁花》最大的寶藏

作者:如是(富書作者)

若要評選2024年初最火爆的電視劇,一定非《繁花》莫屬。

雖然片子已經結束,但網上依然熱度不減,人民文娛、央視都紛紛點贊,甚至給出「孤品」的超高評價。

片中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雖然只是配角,卻被無數觀眾喜愛。很多原本是衝著王家衛或胡歌才追劇的人,最後都被老人狠狠圈粉。

他就是「爺叔」,一位深藏於市井之中的高人,一個深諳生意之道的「老法師」。

戴著眼鏡,衣著精緻,老人氣定神閒,每一條皺紋,每一個眼神,都在演繹。

片中有這麼一幕:

看到胡歌飾演的阿寶穿上西服、自信舉杯,爺叔那一刻先是震驚,再到悲愴,然後慢慢閉上眼,低頭整理情緒,最後從回憶中抽離。

短短十幾秒,他的表演堪稱「教科書」般經典,全場人員都忍不住鼓掌。

他卻因入戲太深,久久無法出戲。

扮演「爺叔」的這位老人,不是別人,正是曾經因「濟公」而火爆全國的游本昌,也是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

游本昌飾演的濟公,如癲如狂,非俗非僧,成為幾代人心中最鮮活的記憶之一。

從濟公到爺叔,游本昌這一生,經歷過滄桑,體驗過跌宕,但他堅定地走在「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的道路上。

游本昌出生於1933年,家鄉在江蘇省泰州市。

他上面有5個姐姐,他是家裡最小,也是唯一的男孩。

游本昌的二姐喜歡錶演,常常帶弟弟一起看電影、看戲、聽說書。

其中,被稱為「江南活濟公」的藝人沈笑梅給游本昌的印象最深,他經常在家裡模仿沈笑梅的蘇州評話,惹得家人哈哈大笑。

小時候,游本昌一直體弱多病。父母帶著他看過不少醫生,都不見效。

6歲時,他被父母送到了上海法藏寺修養身體,直到15歲被父母接回家,這期間他也在正常上學。

高中期間,游本昌加入學校劇團,還在市裡演出比賽中拿了一等獎。

因為表現出色,他在高二時被選拔進南京文工團,第二年更是直接被保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就讀。

1956年,他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中央實驗話劇院,即現在的中國國家話劇院,正式成為一名演員。

雖然順利地進入了演藝圈,但游本昌接下來的演藝生涯卻遭遇諸多磨礪。

話劇院人才濟濟,他的體形和相貌不符合當時主流推崇的審美,再加上他不擅長交際,因此工作後他一直做著各種跑龍套的角色,但他沒有抱怨、迷茫,而是腳踏實地,認真打磨演技。

他常說:「一個作品,總得有人去演配角。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1966年,而立之年的游本昌被下放到鄉下,他做鉗工、蓋房子、種地,什麼都干過,但其中最讓他痛苦的,並不是身體上的累和生活的艱辛,而是無法繼續演戲。

不過無論多苦多累,他都沒有丟棄對藝術的追求。平日工作間隙,他會主動給大家表演。

動盪的歲月終於結束,游本昌得以重返舞台。

他戲稱條件好的演員是魚頭、是肘子,自己則是「佐料」演員,決意把每一個小角色都當作大角色來塑造。

一次,他在話劇中飾演一個農奴,這個角色從出場到下場只有19秒鐘的時間,連一句台詞都沒有。他卻為此看了19個中文譯本,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從人物的性格、穿著、神態、到動作習慣,都一一認真地分析。

他陸陸續續飾演了79個配角: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中的陸崢嶸、電視劇中魯迅經典人物孔乙己、《克里姆林宮的鐘聲》中的列寧,每一個他都是全力以赴,力求演好。

有導演曾這樣評價:「即便演一個路人甲,游本昌都能將觀眾帶入其中。」

80年代,啞劇從國外傳到中國。游本昌一下子就喜歡上這種新的表演方式,反覆觀摩、研究和學習。

1983年,游本昌在上海舉辦啞劇晚會,一共演了8場,非常受歡迎。

導演黃一鶴無意間看到游本昌的表演,主動發出邀請。

1984年,游本昌登上第一屆央視春晚舞台,表演啞劇小品《淋浴》。

整個演出不到四分鐘,卻讓他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也大幅提升了他在行業里的知名度。

同年,杭州電視台和上海電視台決定把濟公的故事搬上螢屏。

游本昌聽說這個消息,非常激動。

他曾在上海法藏寺待了9年,在這期間,一有空他就喜歡翻看師兄們的書籍,讀了很多佛學故事。其中最愛看的,莫過於《濟公》的話本了。

游本昌非常喜歡濟公,也認為自己很適合這個角色。不過因為一直以來不爭不搶的個性,他並沒有刻意去爭取。

巧的是,導演張戈看過游本昌在春晚上的表演,印象很深。他專程找到游本昌,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濟公應該是什麼樣的?」

游本昌想起小時喜歡聽的蘇州評話,便現場學了一句。

「就是你了。」導演立刻拍板。

濟公是游本昌演的第80個角色,也是第一個主角。此時,他已經52歲了。

想把這個角色扮演好並非易事。小說中關於濟公的描寫很模糊,如何將濟公活靈活現演繹出來,導演心中也沒有底,只能靠游本昌自己摸索。

他用眉筆把牙齒描黑;用銼子、鋼絲、刀片等工具,把新衣服剪爛、磨舊,把扇子刮爛;更是獨創了「濟公步伐」,搖搖晃晃,一步三抖……

他在表演時融入了傳統戲劇的表演方式,卓別林的喜劇手法,還有啞劇的表演技法等。

為了追求真實的效果,如果有被打的鏡頭,游本昌總是要求真打;拍攝濟公吃肉的場景,即使道具已經發臭,他也會強忍著噁心,在鏡頭前津津有味地大口嚼著。

除了表演,游本昌還會對劇本不合理的部分進行調整。

「拿饅頭」這一幕,劇本寫的是濟公白拿饅頭,但游本昌認為濟公不會隨便占便宜,便加了一個付錢的情節。

「大鬧秦府」中,原本安排濟公和宰相最終成為朋友,但游本昌卻認為濟公是不願和權貴有太多接觸的。

游本昌還加入了一些原本沒有的內容,比如濟公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情節。他希望自己塑造的濟公,不光是行俠仗義,更是有血有肉,有「人氣」。

就這樣,沒有高超的化妝技術、複雜的道具、神奇的特效,游本昌硬是靠著一頂帽子、一件破袈裟、一把破蒲扇,憑藉精湛的演技和對濟公精神的共鳴。

在舉手投足間,造就了一個受歡迎的濟公形象,塑造了一個經典中的經典。

1985年,《濟公》播出後,立刻引發收視狂潮,開播首日就破了紀錄。街頭巷尾到處都響著主題曲:「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蟄伏半生的游本昌也因此片一夜成名,獲得第四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和電視明星太平洋杯「青年最喜愛的電視男演員獎」。

成名後,各種片約蜂擁而至。

他並沒打算瘋狂拍戲賺錢。他希望自己所演的片子是能提供營養的「牛奶」,而不是白開水,甚至是毒藥。

如果劇本不好,無論對方出價再高,他也堅決不演,甚至不惜得罪領導。

結果,外界謠傳他耍大牌,找他的人也少了很多。

好在濟公豁達的心態感化了他,他得以做到「無煩無惱無憂愁,世態炎涼皆看破」。

可以說,游本昌不僅是在扮演濟公,同時也在慢慢成為濟公。

1987年,游本昌在新加坡參與慰問演出。一位老華僑抓著他的手,激動地連聲感謝。老華僑說他們的下一代,幾乎快忘了中國傳統文化,因為看《濟公》,才知道要行善,要孝敬父母。

這番話給游本昌很大的震撼,讓他感受到文藝的力量,找到濟世為公的使命感。

為了更好傳播善念,他在2009年自掏腰包導演了電視劇《了凡的故事》。

這部片子耗光他的積蓄,雖然口碑不錯,卻因缺少商業價值而沒有電視台願意購買。

身邊人都勸他不要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了。沒想到,他接下來做的事情更瘋狂。

2011年,耄耋之年的游本昌賣掉了家中唯一的住房,用這筆錢成立劇團,開始排演話劇《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

剛開始,《弘一法師》並不賣座,第一年只有3場演出,後面才慢慢被市場認可,演出場次越來越多,甚至演到了美國、加拿大、義大利……

2021年,游本昌獲得中國國家話劇院「終身榮耀藝術家」的稱號。

不過,在游本昌眼中,無論是賠錢,還是獲獎,都如風雲般平淡。

他淡然說道:「這些錢都是濟公給我的,為了濟公的事業,為了濟世為公,把它們拿出去,是理所當然的。」

除了話劇表演,這些年游本昌還在影視劇里塑造了不少角色。

2005年,他在曹駿、舒暢、焦恩俊主演的《寶蓮燈》飾演太上老君;

2010年,他與楊紫瓊出演古裝武俠電影《劍雨》;

2012年,他參演愛情片《畫皮Ⅱ》;

2021年,他飾演《少年歌行》里的忘憂大師......

雖然戲份不多,但他的演繹卻十分出彩,不是被誇贊「靠一個眼神拯救一部片」,就是被觀眾稱讚「演得比原著寫得還好」。

而這歸功於他前幾十年舉輕若重的用心,才有現在的舉重若輕的繁華。

有人也許會好奇,游本昌為拍戲花光家產,賣掉房子,他家人都沒有意見嗎?

他的確很幸運,身邊一直有個愛他、懂他、支持他的人。

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名叫楊惠華,是北京中醫醫院的一名主任醫師。

兩人因朋友介紹而結識。有一次,他們相約一起爬山看日出。在等待日出的時候,游本昌故作正經地問:「天太冷了,你能抱我嗎?」

楊惠華立刻笑了,對這個幽默的男人充滿了好感。

一年後,他們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後面還生了兩個孩子。

剛開始,妻子看丈夫不懂爭取角色,不會討好領導,也有些擔心。

游本昌勸她:「咱們都有工資,吃喝足夠了,你看孩子也沒跟著咱受苦不是。」

妻子聽了也想開了,她太清楚自己丈夫的個性了,何必為了錢而逼他呢。

夫妻倆互相照顧,一起經營小家,日子很是美滿。

沒想到,1994年,妻子被查出罹患癌症,確診時已經是晚期,醫生認為治癒的可能性不大。

楊惠華不想拖累丈夫,打算放棄做手術,但游本昌不同意,堅持讓妻子接受手術。

他說:「你是我的妻子,不到最後一步我是不會放棄的,就算到了最後一步,我也和你一起面對,不然我一定會後悔的。」

這個時候,游本昌的事業正處於快速上升期。

但是為了更好照顧妻子,他提前辦理了退休,離開工作了一輩子的話劇院。

他在病房裡加了一張陪護床,陪著妻子一起對抗癌症。他為妻子做飯、熬湯、帶著妻子散步,想方設法逗妻子開心。

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正在讀高中的女兒游思涵突然提出想放棄高考。

妻子非常焦慮,而游本昌認真思考後,覺得女兒在文學創作上很有天賦,未來可以和自己一起走文藝道路,便說服妻子同意女兒的想法。

後面,女兒果真成為一名不錯的編劇。游本昌所導演的《了凡的故事》和《弘一法師》,都是由女兒來擔任編劇。

就這樣,一家人借著對彼此的愛和理解,應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各種挑戰。

4年後,奇蹟發生了。妻子楊惠華在丈夫的精心照顧下,病情穩定,連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

經歷生死後,妻子更是全力支持丈夫。她笑道:「我們老兩口都有退休工資,平日裡也花不了多少,不如拿來完成他的夢想。」

在游本昌的劇團四處演出時,楊惠華一直陪在丈夫身邊,這讓游本昌的學生們都羨慕不已。

《繁花》中有句台詞:「真正的愛情是包容、成全和理解。

這便是對游本昌夫妻多年感情最好的詮釋。

2023年,在電視劇品質盛典上,游本昌獲得了「品質巨匠」的榮譽稱號。

場下明星全部起身致敬,掌聲不斷。

領獎時,他道出心聲:「只要觀眾需要,我會一直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作為一個演員,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

當主持人問他特別想跟年輕演員分享什麼,他給出了七個字:「以文藝化導人心。

這不僅是他的衷心之言,也是他踐行了一輩子的宗旨。

他把這七個字寫在匾上,懸掛在家中,每天一抬頭就能看見。

游本昌這一生,經歷過低谷,也見識過繁花。

低谷徘徊時,他沒有自怨自艾,不違背內心,不擰巴個性,兢兢業業,孜孜不輟。

身處繁花中,他也沒有忘乎所以,在名利前迷失自我,始終不忘初心。

「目標從來都不遙遠,一步步,一天天,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給時間。」

《繁花》中的這句經典台詞,用在游本昌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他用30年的時間,等到濟公這個機會;然後又用了近40年,等來爺叔這個角色。

他從不執著於結果,耐住寂寞,守住冷清,用一顆匠心默默耕耘,最終贏得世人的尊重,活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一聲大笑夢回濟公,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作者簡介:如是,富書團隊作者,躬身入局,體驗生命的各種可能,一個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208e1058357cc3042807803c8c0d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