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玩伴閏土:57歲病逝,留下五子,如今過得怎麼樣?

2024-01-21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魯迅玩伴閏土:57歲病逝,留下五子,如今過得怎麼樣?

莫待晨露濕曉衣,常把詩心掛雲端。

1954年,紹興魯迅紀念館的白牆青瓦下,走過一個意氣風發、和煦爽朗的年輕人,這一年他21歲。包括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有可能從這裡的小員做到館長。1993年,這位老人緩慢地走在紹興魯迅紀念館中,目光牢牢地盯在魯迅的手稿上,幾個小時前他剛遞交了辭職申請。

他有什麼特別之處嗎?之所以能夠來到這裡工作,是因為自己的祖父閏土和魯迅的淵源頗深。在年少的時候,二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現實所迫,讓二者開始走向生疏。一邊被人們津津樂道,一邊又被人們可憐惋惜,不知這位老人內心是否有過一絲意難平?

在魯迅的筆下,閏土只活了那麼短的一段時間。回到現實中,他變得顛簸掙扎,晚年也過得十分悽慘,最終在57歲時離世。我們從他身上可以看出當時那個年代大多數人的悲慘命運,留下的五個孩子,如今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周章淵源

魯迅原名周樹人,閏土原名章運水,兩家有很深的淵源。當時魯迅的父親在朝廷為官,家庭比較富裕,待人也十分謙和,在當地的聲譽很好。因為土地比較多,每年收穫的時候就會找一些長工。有一位編制筐物的長工恰是章運水的父親,名叫章福慶。

後來周家老太太去世,喪禮操辦需要人手,章福慶就把章運水帶到了周家幫忙看祭品。後來,便有了魯迅和章運水初見的那一個場景。那一年魯迅13歲,章運水15歲,家境如此富裕,魯迅自然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讀書占用。

章運水生在田間長在鄉間,內心有很多的想法和見識。當時他經常帶魯迅去田間叉猹、捉鳥等等。生活乏善可陳的魯迅被這種豐富的生活所折服,將其視為哥哥。本以為快樂的生活會持續下去,可章福慶去世了,自己必須扛起家裡的擔子。魯迅在家人的安排下,外出求學。

章運水已經成家生子,一共生了五個孩子,讓原本貧窮的生活變得雪上加霜。在學成歸來之後,魯迅再次看到了「閏土」,此時是1919年。章運水身患佝僂,宛如一個老者,行動不便。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不斷惡化,終於在1936年離世。

子孫命運

章運水一共有五個孩子,老大叫章啟生,其他的均無記載。他生在閏土最為窮困潦倒的時期,這也造成了他內向的性格。旱災的爆發,原本窮困的生活變得雪上加霜,整日連飯都吃不飽,沒想到還染上了疾病。因為沒有錢去醫治,最終病逝,留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當時章啟生的妻子決定帶著三個孩子去上海謀生,剛到上海不久,女兒就染上了疾病,也因無錢醫治離開了人世。另外兩個兒子分別為章貴和哥哥,生活所迫,二者不得不走上街頭乞討,一家人生活困苦,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新中國成立之後,章貴找到了一個廠子做零工。當地政府得知了他和周家人的淵源後,將其介紹到紹興魯迅紀念館工作。在工作中他十分努力,成為副館長、作家。一對兒女分別做了會計和老師,徹底擺脫了祖上貧困的命運。

品史君說

在品史君看來,這一切似乎都是魯迅的意料之中。不知道諸位是否有印象,先生在《故鄉》的結尾處將希望寄托在水生的身上,他不希望自己和閏土的結局延續給下一代。表面上是想看社會有所改變,實則是想讓人與人之前有更好的突破。

看到這樣的結局,相信許多人也都會很欣慰,用魯迅的那句話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認為呢?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149c469695ae2a5a4d653d6f11d6b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