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慶曆四年(1044年)四月七日,正當范仲淹等人主持的慶曆新政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宋仁宗召集所有高官大臣,舉行一次非常正式的會議。
在如此隆重、如此正規的場合下,宋仁宗突然輕飄飄的問了大家個問題:
「自昔小人多為朋黨,亦有君子之黨乎?」
自古以來只有小人才結黨,君子也結黨嗎?
黨指的是朋黨,大臣最遭皇帝恨的除了謀反,就是結為朋黨!
大臣一旦結黨,就會黨同伐異,互相攻伐,置國家社會利益於不顧,使政局變得日益混亂,是王朝敗亡的一個徵兆!
在皇帝看來,結黨就等於營私,皇帝不擔心一個大臣營私,卻擔心一夥大臣搞團團伙伙一起營私!
結黨這事註定是擺不上檯面的,就算結了,也不能說,誰說誰壞蛋!
因為君子不黨是千百年來的定律!因為這是孔子說的!
《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02
宋仁宗早已經對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君子黨搞在一起非常不滿。
此時他正式發問,用的是孔老夫子的名言鐵律,其中警誡之意,不言而喻。
這平靜話語的背後,是無盡的惱怒和嚴重的斥責。
面對宋仁宗這樣的提問,你會怎麼做?
正常人的反應是趕緊附和宋仁宗!官家你說得對!只有小人才結黨,結黨的都小人!
哪怕自己真的結黨了,也打死不認,趕緊低頭認錯,以示臣服!
而這也是宋仁宗最想聽到的答案。
雖然,宋仁宗很清楚的知道你結黨了,但是當著他的面,你絕對不能認!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也有這麼一幕。
當時漢東省有個人所皆知的漢大幫。
新到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問檢察長季昌明:你認為我們漢東有漢大幫嗎?
季昌明第一反應是,拒不正面回答:「這怎麼說呢?」
沙瑞金一看,你這條老狐狸還想推皮球,說趕緊實話實說。
季昌明被逼得沒辦法,來了句:似有似無!
然後他先用侯亮平和陳海的關係,回答我不信。沒有!沒有漢大幫這回事,大家都是服從沙書記領導的好同志。
然後,他再用祁同偉的事,說確實有這麼個圈子。
注意,季昌明說的只是有個政法系小圈子,沒有漢大幫!
瞧瞧老季這回答,圓滑到了極點,誰也沒得罪。
如果沙瑞金直接問高育良,他百分百說沒有,絕對沒有!絕對的誣陷!
組織一直說不能搞小團伙,誰敢違反組織紀律?
然後他馬上檢討,自己工作存在問題,讓沙書記誤會了!
因為當沙瑞金這麼問,已經表示,一把手對自己很不滿了,這個時候更不能認。
高育良要說有,我就是就是漢大幫的頭,但我們漢大幫是為漢東人民服務的。
得,沙瑞金立馬治你。
道理就這麼簡單,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
03
宋仁宗這麼一問,所有人紛紛把目光看向了范仲淹。
誰都知道,宋仁宗問的其實就是范仲淹!
於是萬眾矚目下,范仲淹出來回答了!
結果你們猜怎麼著?
范仲淹直接回答道:「臣在邊時,見好戰者自為黨,而怯戰者亦自為黨。其在朝廷,邪、正之黨亦然,惟聖心所察耳。苟朋而為善,於國家何害也?」
我在西北帶兵的時候發現軍隊里,勇敢的人結為一黨,懦弱的人也結為一黨,現在朝廷里也是這樣的。君子結為一黨,對國家沒什麼壞處!
范仲淹這話有意思。
他首先承認自己結黨了,其次說除了我們這些君子黨,小人也結黨了,再次,我們君子結黨對國家是好事。
范仲淹牛逼啊,反手就還宋仁宗一巴掌!
宋仁宗說只有小人才結黨,不對,君子也結黨,君子結黨是好事!
多麼牛逼的宣言啊,硬懟天子,不服孔聖人管教!
范仲淹手下一幫小弟,激動不已,沒人知道他們要幹什麼!
於是君臣不歡而散,沒人知道宋仁宗在想什麼!
然後我們的大才子,大明星,歐陽修又出場了,老大范仲淹發話了,自己得表示表示,一來附和老大的意見,二來教訓教訓官家。
04
歐陽修回家之後,馬上寫了一篇千古名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這就是著名的《朋黨論》,相信很多人都有幸拜讀過歐陽大才子的傑作。
歐陽修起筆不凡,開門見山,明確地承認有朋黨,朋黨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結黨為義,小人結黨為利!
小人之黨是假黨,君子之黨才是真黨!
然後引經據典,引用了六件史實,以事實證明自古以來都結黨。
最後通過對這些史實的進一步分析,小人之黨害國,君子之黨利國!
文章氣勢恢宏,有理有據,無懈可擊,令人嘆服。
小九總結了一下,歐陽修的意思就是——我結黨,真結黨,我君子;他結黨,假結黨,他壞蛋!
歐陽修這篇朋黨論一出引發後世的討論,文章很美,大家都認。
問題在於歐陽修說的是對的嗎?
很顯然的一點,歐陽修說朋黨自古就有,這個是對的。
可他說小人結黨為利,君子結黨為義,這個就值得推敲了。
什麼是義?什麼又是利?義是你歐陽修說什麼就什麼的嗎?
又或者,反對你們的就是為利,贊同你們的就是為義?
義這玩意太虛了,小人說自己結黨是為了利?
小人這詞本身就是人身攻擊啊!
小人可不會把小人兩字刻頭上,是不是你們這幫君子看不慣的人就是小人?
玩政治的有幾個乾淨的?君子黨就全是君子?
小人干過的事,君子沒幹過?
難道君子叫不拘小節,小人就得叫不擇手段?
再說范仲淹是真君子,這個大家認,但范仲淹身邊所有人都是君子嗎?
范仲淹又要怎麼區分自己的戰友是君子還是小人呢?
方法只有一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提攜自己的身邊人,因此君子黨成員大多都有密切關係,或師生,或同年,或親戚,或恩主。
好吧,就算君子黨都是君子,歐陽修說君子為義結黨,那如果君子對怎麼義有了分歧怎麼辦?
比如韓琦和范仲淹,兩人都是為義結黨吧,結果還不是鬧內訌。
歐陽修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把君子結黨給正確化。
同樣是結黨,小人結黨就是為利,就是錯的,必然會解散;
而君子結黨就是為義,就是正確的!是堅不可摧的!
這是王八蛋邏輯!
星爺電影有句台詞: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麼?——那還是乞丐!
你歐陽修把君子結黨說得再漂亮,還是結黨啊!君子黨還是朋黨,還是宋仁宗最討厭的朋黨!
因此歐陽修這篇《朋黨論》雖然寫得很好,卻引起了後世很大的爭議。
05
等到了清朝,雍正皇帝讀了歐陽修的《朋黨論》之後,火冒三丈。
這簡直胡說八道!
他特意親自寫了一篇《御製朋黨論》來反駁歐陽修的觀點:
「朕惟天尊地卑。而君臣之分定。為人臣者、義當惟知有君。惟知有君則其情固結不可解。而能與君同好惡夫是之謂一德一心而上下交。乃有心懷二三、不能與君同好惡。以至於上下之情暌。而尊卑之分逆。則皆朋黨之習為之害也。」
雍正的意思是說,做臣子的一定要忠於皇帝,皇帝想啥,你想啥,君臣同德,上下一心。
想結黨?想搞個領袖?除了皇帝,誰來都不行!
雍正罵之後,接著在後面殺氣騰騰地說:
「宋歐陽修朋黨論,創為邪說,曰君子以同道為朋。夫罔上行私,安得為道?修之所謂道,亦小人之道耳。自有此論,而小人之為朋者。皆得假同道之名,以濟其同利之實。朕以為君子無朋,惟小人則有之。且如修之論、將使終其黨者,則為君子;解散而不終於黨者,反為小人。朋黨之風至於流極而不可挽,實修階之厲也。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
雍正的這篇《御製朋黨論》,保存在原始文獻《雍正起居注》中。
後來的史官在修《雍正朝實錄》時,覺得身為皇帝這麼咬牙切齒地對待一位幾百年前的大儒,實在有損帝王的形象,便將「邪說」改成「異說」,並把「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改成「朕必飭之以正其惑」。
其實,誅也好,飭也罷,按雍正的意思,他都想咔嚓一刀,讓歐陽修腦袋搬家。
歐陽修,你就慶幸你生活在宋朝,而不是清朝吧,否則,你就死定了,一定會人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