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沙漠裡沒有魚?這裡就有!魚甚至還會爬行去找水

2024-01-10   果殼網

原標題:誰說沙漠裡沒有魚?這裡就有!魚甚至還會爬行去找水

撰文 | 河邊的卡西莫多

審校 | Skin

最近在很多社交平台上,出現了一個熱門視頻:一條魚離開了水面,生活在陸地上。

在沙漠中爬行的魚|網絡

它居然能在沙地行走,並找到最近的水源。

居然還能自己找到湖泊?|網絡)

更誇張的是,沙漠中居然還出現了漁夫。他們跟著魚的蹤跡,並在沙漠中捕魚!

在沙漠中捕魚的漁民|網絡)

相信每個看完這個視頻的人,都不免會有所疑惑,如此天方夜譚的事情,真的存在嗎?

先說結論:這種會在沙漠爬行的魚,是真的。這段視頻,其實是出自2021年迪士尼製作的一部紀錄片《welcome to earth》,由好萊塢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出鏡拍攝。雖然各種自媒體不免會有添油加醋的演繹,但視頻本身確實是真實拍攝的場景。只不過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地點,也就是這個有魚爬行的沙漠,非常的特別。

在空中俯瞰千湖沙漠,綿延無盡的沙漠和清澈見底的湖水在此合二為一|wikimedia)

這座沙漠叫做千湖沙漠,位於南美洲巴西的東北部。和絕大多數氣候乾燥、寸草不生,缺少水源的沙漠不同,這裡緊鄰大西洋,每年的降水量多達1600毫米,將近是北京降水量的3倍,更是撒哈拉沙漠的近300倍。

千湖沙漠所在的位置,它瀕臨大西洋,海岸線50千米,占地面積1550平方千米,地形平坦,地勢較低|scielo.br

原本這樣的氣候條件,不應該有沙漠的存在。只不過這裡接近赤道,在旱季蒸發的速度非常快,水面下降速度可達每月1米。所以在這裡形成了非常罕見的風景:每當雨季,雨水無法排出,因此在沙丘之間的谷地會形成無數的湖泊,有些湖泊還會與大西洋相連;但到了旱季,在熱浪之下,湖水很快就會幹涸消失,重新變成一片荒蕪的沙地,千湖沙漠也就此得名。

由於奇特的自然景觀,這裡成為了巴西的一個國家公園。千湖沙漠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此觀光。旱季和雨季的切換,造就了一半沙漠,一半湖水的獨特景色。

在千湖沙漠,可以同時感受到「大漠沙如雪」和「一片湖光煙靄中」的獨特景色|flickr

在千湖沙漠的周圍有著多條河流。當雨季降臨的時候,原本生活在河中的生物可以順著河流遷徙到沙漠中的湖泊,也讓這裡的沙漠中顯得生機勃勃。

不過不是每一種生物都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因為千湖沙漠的湖水除了來自降雨匯聚的淡水外,還會融合了被大西洋海水滲透的地下水,創造出一個結合淡水與海水的過渡環境。想要在這裡生存,需要有一些「獨門秘籍」。

由於有了河水和大西洋的滋養,所以千湖沙漠並不單調|Shutterstock

這就要說到這種會爬行的魚類了。這種魚是一種鲶魚,叫做濱岸護胸鯰(Hoplosternum littorale)。

在花鳥魚蟲市場中,它還有另外一個霸氣的名字:利托拉戰車鼠|wikimedia

對於它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同一家族的另外一個物種你肯定聽說過,這就是水族館中常見的「清道夫」。

清道夫一般指的是下口鲶,它同樣也是來自於南美的一種鲶魚|wikimedia

這種魚的體長可以超過25厘米,體表有大型硬鱗組成的骨裝甲,下巴還有用來搜尋水底食物的觸鬚。但是它最神奇的特徵,就是可以能夠離水短暫地生存。它不僅能夠在岸上爬行,它還能在空氣中呼吸。這種魚類能夠透過嘴巴吸入空氣,並用布滿微血管的腸道進行氣體交換,剩餘的氣體會從肛門排出,類似最原始的肺系統。

很多鯰形目魚類(鲶魚)都具有短暫在陸地上呼吸的能力,圖為鯰形目魚類用腸道呼吸的示意圖|onlinelibrary

在雨季的時候,它們會以其他魚類或者別的水生動物為食;到了旱季,它們能夠爬上岸以陸生昆蟲果腹,因此完全適應了千湖沙漠的環境。這種陸地呼吸以及行走的能力,讓他們能在千湖沙漠乾旱期間居住的湖水即將乾枯時,穿越沙地,尋找其他還未乾枯的居住地,或是隨時更換場地,追求更多的獵物。

當然,雖然它能夠上岸,但它畢竟還是一種魚類。在大多數時間內還是待在水裡,並非真的生活在陸地。而在千湖沙漠,護胸鯰雖然已經非常厲害了,但還不是最獨特的生物。

在這裡,還生活著一種叫做馬拉巴利齒脂鯉(Hoplias malabaricus)或者狼魚的魚類。它有著鋒利的牙齒,性情兇猛,是這裡頂級的獵食者。有時候它會在湖邊等待襲擊前來飲水的鳥類、鼠類或者蜥蜴。

看狼魚鋒利的牙齒,就知道它並不好惹|onlinelibrary

它的適應力極強,無論湖水的酸鹼度和溫度怎麼變化它幾乎都可以適應。和護胸鯰一樣,它也擁有包括腸胃以及皮膚的輔助呼吸器官,所以同樣可以在陸地上呼吸和行走。

更重要的一點,它還具有一項更神奇的技能,休眠。當旱季來臨時,很多湖最終都會消失,所以絕大多數的魚類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狼魚卻可以尋找到稍微潮濕一點的地方,鑽入地下進行休眠。它會一直「睡到」第二年的雨季來臨,然後從休眠中甦醒,又開始稱霸湖泊。正是這種獨特的能力,讓它成為了千湖沙漠最具代表性的生物。

誰能想到在看似平靜的沙漠深處,其實隱藏著危機|網絡

也正是因為這裡的湖泊中有魚的存在,所以在沙漠之中也有了漁夫這個職業。在沙漠附近的綠洲中,大約生活著90名居民。平時他們會種植農作物和飼養家畜維生。到了雨季,他們就會變身為漁夫來到沙漠深處的湖泊,以團隊的形式進行捕魚,把捕獲的魚拿去市場或者加工處理後食用。

紀錄片中漁夫收穫的魚|網絡

當到了旱季的後期,此時人們就會根據這些特定魚類爬行的痕跡,去找到僅存的湖泊,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是不是很有趣呢?

不止是護胸鯰和狼魚,在千湖沙漠中,還包括至少133種植物,112種鳥類以及42種爬行動物,還有4種瀕危的生物,甚至包括了偶爾誤入的美洲海牛。

千湖沙漠中不同魚類所占的比例|scielo.br

人類在這裡同樣需要遵守這裡獨特的生存法則。湖泊、沙漠、生物,這三者之間形成了微妙的聯繫,也讓沙漠匯千湖的奇景得以存在,或許這正是自然帶給我們人類獨特魅力的原因吧。

希望千湖沙漠可以永遠保持自己獨特的魅力|網絡

參考文獻

[1]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pages/topic/welcome-to-earth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1AuSpdsnuQ

[3] Brito P S, Guimarães E C, Ferreira B R A, et al. Freshwater fishes of the Parque Nacional dos Lençóis Maranhenses and adjacent areas[J]. Biota Neotropica, 2019, 19: e20180660.[4]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4). Hoplosternum littorale. FishBase. https://www.fishbase.ca/summary/Hoplosternum-littorale

[5]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6). Odontesthes bicudo. FishBase. https://www.fishbase.ca/summary/Odontesthes-bicudo

[6] "Parque Nacional dos Lençóis Maranhenses – Lençóis Maranhenses National Park". UNESCO.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