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是終身性疾病,長期的血壓升高使全身小動脈從痙攣到硬化,臟器血液供應減少,負擔加重,導致心、腦、腎和血管的嚴重病變,甚至引發心腦血管事件而致死致殘。但高血壓患者做好自我保健,積極配合治療,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的水平,可以延緩高血壓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變化,延長患者的壽命。
編輯
心理保健
高血壓患者由於缺乏必要的疾病知識,錯誤地認為血壓偏高點無關緊要;當血壓恢復到正常時,又認為病已經好了;而當出現高血壓的嚴重併發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腎功能衰竭等,就產生悲觀失望情緒等。這些不良心態對治療疾病和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極為不利。因此,患者首先要正確對待疾病,樹立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和決心。患者只要認真與醫生配合,嚴格遵醫囑治療,就能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減輕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損害,得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和生活質量。
建立和養成利於高血/壓病的生活習慣
適當控制體重
保持正常體重是穩定血壓的重要措施。體重增加意味著心臟負擔加重。高血壓病人應適當控制熱量的攝入,一日三餐七分飽;適當參加體育鍛鍊,既可增加熱量的消耗,又可增強體質。
堅持低鹽飲食
有文獻記載,成年男性食鹽的攝入量每增加1.0克/日,其收縮壓平均升高約1.5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約0.8毫米汞柱,可見低鹽飲食對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十分重要。高血壓患者若能堅持食鹽攝入量每日在5克以下,其血壓往往會明顯降低。
注意食品搭配,保證營養需求
沒有哪一種食品能滿足人體的全部營養需要,所以食物品種要多樣化,尤其要注意少食高膽固醇的食物,多食一些新鮮瓜果蔬菜。山芋、毛芋、土豆及有降壓作用的芹菜、枸杞頭等,即可保證營養需要,又可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
戒除不良嗜好
高血壓患者應禁煙、戒酒。
生活有節奏,避免不良刺激
正常的生活節奏有利於維持人體生物鐘的正常節律,因此高血壓患者應儘可能堅持有規律較寬鬆的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儘可能保持平靜的心態。
學會自己測量血壓
血壓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隨病情、情緒、環境、天氣等而變化。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血壓也有所不同。所以,高血壓患者本人及家屬應學會測量血壓,自我觀察血壓變化。一般每2~3天應測量一次血壓,並對測得的血壓數值和測量時間作好記錄,以供診病時給醫生參考,並以這些血壓變化作為觀察治療效果及增減更換藥物的依據。
當患者有頭昏、頭痛、心慌、胸悶、心前區不適、失眠、疲勞和情緒激動時,應及時測量血壓,及時就醫。
堅持長期用藥——個體化階梯式治療
高血壓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堅持長期用藥,合理用藥,將血壓控制在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避免或延緩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
個體化階梯式治療,即根據每個患者自身血壓的高低、病情輕重和類型不同,並根據不同藥物的療效、副作用來選擇適當的藥物和治療方法。
1.從單一的小劑量降壓藥開始,經一段時間治療後,根據血壓情況適當增減劑量和藥物。
2.對血壓較高的患者,應逐步降低其血壓,不可用藥過猛使血壓驟降,而致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產生不良反應。
3.根據病情用藥。不同時期的高血壓患者應用不同類型的降壓藥物,患者不可自作主張。
除此之外,還應隨時根據血壓變化服用常備藥或隨身攜帶的急救藥物。
A.早晨起床時,發現血壓較高時,應服用常備降壓藥,並臥床半小時左右再起床。
B.出現頭痛等症狀時,如測出血壓較高,應及時就診,醫生會根據病情,適當增服降壓藥。
C.當勞累、天氣變化、飽餐、情緒波動等因素導致胸悶、心前區疼痛等及時舌下含服消心痛、心痛定等藥物並及時去醫院治療。睡眠不佳可適當服安定等鎮靜藥。
D.如服藥後血壓降幅過大引起心慌、頭暈等不適時,可處臥位,防止心腦供血不足昏倒而致意外,並及時就醫。
(文/主任醫師 朱秀蘭)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yo7b3kBbyZbTSdkMp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