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不要總覺得自己是被割的「韭菜」

2019-11-15     金融研究院孟一

來源 | i投資

1

不要從眾、不要迷信任何大V

投機如山嶽一樣古老,華爾街沒有新鮮事。——傑西·利弗莫爾

如果你讀過一些歷史書,經常會聽到「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大眾卻從未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窮查理寶典》中查理·芒格提到: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社會認同」,我們會不自覺地受到其他人的認同的影響。因此,如果大家都在買一樣東西,我們會認為這樣東西很好,我們不想成為那個落伍的傢伙。

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從眾心理」,在某些方面保護著我們,但是在投資中,卻害了我們。

在投資中有三個真相:

1、大眾從未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2、從眾心理

3、股市投資——七虧二平一賺

巴菲特經常提到:「在市場貪婪時恐懼,在市場恐懼時貪婪」。

但90%的人,最終還是選擇「從眾」。

巴菲特給出的建議是:「你必須獨立思考。我常常驚訝於一些智商極高的人在市場上無意識的跟隨大眾。我從沒通過和別人談話得到過好的主意。 」

跟隨大V投資,也是一種「從眾」,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帶著大眾投資的大V,分兩種。

一種是以「賣產品」為主,有了一定知名度後,可以接各種廣告,以賣廣告和產品來賺錢。

第二種是真正的投資高手,本著以「回饋社會」的心態,做一些投資分享,因為每個人投資能力的成長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但是這樣的人,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投資邏輯,經常會被批鬥成騙子,所以沒有多少人,真的願意公開自己的投資經歷。

即使你真找到了,也不應該把對方的所有的投資邏輯,不測試直接用。不然就是拿自己的錢開玩笑。

控制風險的最好辦法是深入思考,而不是投資組合。

2

不要想賺到市場上每次波動

想要在股市從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 如果我們有堅定的長期投資期望,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對我們來說就毫無意義,除非它們能夠讓我們有機會降低我們的投資成本。——巴菲特

投資靠的是波動,有小波動和大波動,小波動無數,大波動不多,我們投資的主要靠長周期大波動。

你可能沒有聰明到一輩子能找出100次機會的程度。當遇到好機會,就全力出擊。就是這麼簡單。

選擇哪種投資策略,這其實也是一種機率論的邏輯,想想你一生中抓住100個機會容易,還是抓20個機會容易?

顯而易見是後者,無知的人總想著抓住各種機會,而智者只會在勝算最高的幾次機會裡全力以赴。

為了投資者重視每次投資,巴菲特提出了一個「內部記分卡」的概念。

巴菲特說:「我用一張記分卡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這張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你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

他說:「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才會真正慎重地考慮你做的事情,你將不得不花大筆資金在你真正想投資的項目上。這樣你的表現將會好得多。」

如果你一生中找到三個傑出的企業,你就會變得非常富裕。

3

不要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不要犯重大的錯誤。成功的關鍵是投資者如何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極不平凡。

投資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了解的東西,而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地承認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巴菲特不投資科技股,不是迷信,而是遵守自己「能力圈」的概念,在自己的能力圈做到極致,就是最安全的措施,既不會犯重大錯誤,而且可以獲得超額收益。

每個人的能力其實都有一個邊界,只有在能力邊界內採取行動才安全。

對巴菲特投資原則建立影響非常深刻的是一名美國「年度最佳擊球手」,他在棒球球迷中的地位不亞於巴菲特在金融領域的地位,他提出一個觀點:高擊打率的秘訣是不要每個球都打,只打「甜蜜區」的球。

正確地擊打甜蜜區的球,忽略其他區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績。

4

不要投資垃圾公司

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機會。——巴菲特

如果我們雇用一堆比我們矮小的人,那麼我們會變成一堆侏儒,但相反地若我們雇用一堆比我們高大的人,那麼我們終將變成一群巨人。

投資一家優秀的公司,其實就相當於讓這家公司的老闆為我們打工,有一群巨人給我們工作,我們就會變成一流的巨人。

長期的歷史經驗表明,經營盈利能力最好的企業,經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5年前甚至10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想想可口可樂、蘋果、沃爾瑪,足夠簡單)

巴菲特對於好公司的標準:你應該選擇投資一些連笨蛋都會經營的企業,因為總有一天這些企業會落入笨蛋的手中。

至於如何避開垃圾公司,你可能需要學習一些財報的知識,比如說識別公司是否連續虧損幾個季度,至少懂得避開有面臨「退市風險」的企業。

5

不要總想著收益

《窮查理寶典》中查理芒格提到一個農夫的話:「如果我知道我將在哪裡死去就好了,那我就不會去那裡」。

看起來很荒謬的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逆向思維」對於「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經常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比如說「怎麼讓印度越來越強大?」,可能比較難想清楚, 那麼用「逆向思維」,換成「怎麼把印度變得越來越弱小?」,把答案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

「怎麼讓一個人成功?」換成「怎麼讓一個人一敗塗地?」,把答案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答案你可能也很清楚,就是「懶惰」和「言而無信」。

「怎麼讓一個人投資成功?」換成「怎麼讓一個人投資有巨額虧損?」

把全部家產投入,甚至借錢投資

聽消息投資,跟風投資,不要自己做決策

投資持續虧損的公司……

你可以繼續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

6

熱愛生活,理解運氣和因果邏輯

《活法》中稻盛和夫提到:一個人的一生,由運氣和因果決定。

做投資,最終的收益,也是取決於因果,短期靠運氣,長期靠因果。

雖然好的投資決策不一定會產生好的結果,但我們應該努力做到每個投資決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們應該時常反思,當我們真正錯誤的時候,應該能夠理性的接受並認真總結錯誤,避免以後再犯。

始終記得投資的目的: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未來更少焦慮。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投資,亂了生活,亂了工作,要懂得熱愛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qskbm4BMH2_cNUgfD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