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 :袁麗娜 圖文編輯:潘存英|林芳 終審:吳蔚
前些天,哥哥突然打來電話對我說:「你給媽打個電話,她被騙了」。聽到媽媽被騙的消息,我內心一緊,趕緊給媽媽打電話。剛接通,媽媽還故作淡定地問:你打電話幹啥?我說沒啥呀,就是問問你最近咋樣啦,想你了唄。接著媽媽就開始了長長的、憤怒的哭訴。
我安靜地傾聽著媽媽:「我被騙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看著很和善,咋就騙人呢?我平時不怎麼帶錢的,就今天帶了五百元錢,平時腿疼不怎麼出來,就今天覺得好多了想出來遛遛彎,看見有賣西紅柿的,人家說收攤了,一元錢賣了就回家了。想著你哥哥開飯店,需要零錢,正好人家看到我有整錢,就說給我換換。明明看著人家給數對了給我的,怎麼回家一看全成了一元,只有幾十元。兒女辛辛苦苦賺錢,我就把錢這麼給整沒了,想幫忙卻幫了倒忙,我咋就這麼笨呢?……」
母親一生辛苦,曾經貧窮的年代帶給了她深深的恐懼,可貧窮的同時又不敢富裕,這種交織的恐懼深入她的骨髓,讓她一生都在精打細算,害怕出錯。
隨著母親一聲聲對自己的控訴,從委屈到憤怒,從憤怒到指責,從指責到內疚,從內疚到自責,就似一個孩子犯了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手足無措,懊悔不已。
此刻的她猶如孩子般不能接受自己上當的事實,不能接受她幫不到孩子的事實,害怕兒女對她的否定,害怕自己毫無價值,擔心受到家人的指責。我聽到了她的內心也住著苛責她的父母,感受依然停留在那個讓她害怕的年代。
傾聽到媽媽的情緒後我開始勸解媽媽。
「媽,你知道嗎?昨天的新聞說:有個退休的老人把自家的房子賣了,去銀行給騙子匯款,銀行的人員發現後告訴他那是騙局,可是他就是不聽,換一家銀行還是把款匯了。」
「一棟房子呀!價值好多錢呀!我咋覺得我媽這麼賺呢,還給我們留了一棟房子吶」。這樣的共情讓媽媽轉化了視角——被騙五百元,損失不算大。
「媽,你放心,我們覺得幸運,不用擔心我們苛責你。你只是個凡人,怎麼可能不出錯?」這樣的共情讓媽媽脫去神的外衣——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
「媽,你放心,你不是那個最倒霉的人,你只是遇到了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情,而你很幸運的只是遇到一個小騙子。」這樣的共情讓媽媽接受事情的真相——這個社會,老人被騙也很常見。
「媽,你放心,接受自己被騙,不是因為你笨,不是因為你不善持家,而是因為這就是世界本來的樣子。」這樣的共情讓媽媽脫去堅強的偽裝——被騙不是你的錯,你已足夠好。
「媽媽,兒女已長大。你養我們小,我們養你老。從今以後,我們就是你的依託。」傾聽共情可以協助我們傳遞給她需要的那份溫暖和心安。
第二天,媽媽說:「我難受了一天,還是把你哥給我的(用於彌補被騙損失的)錢還給了他們。正好家裡沒電了,你哥又幫我繳了電費。哎,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啊!」媽媽說:「擔心你姐責怪我,可是你姐也來過了,說沒事,沒多少錢,她要補給我。」
第三天,我對媽媽說:「我和你女婿說了,你丟錢了,他快笑死了。」媽媽說:「別說,丟人死了。他說啥了,是不是說我太笨了?」「他快笑死了,直說丟了幾百塊錢,不值得讓咱媽留了這麼多的眼淚。」「你們還笑話我啊」。正在和媽媽聊天的當口,一位阿姨路過,我聽到媽媽笑著對阿姨說:「我的小女兒,正在逗我開心呢!她擔心我,寬慰我呢。」
聽到母親這樣說,我一下子眼淚滿眶,原來媽媽都清楚,也都明白。隨著媽媽說「好了,不說了,我們要打牌了」的那一刻,我放心了。我們能做的、該做的,母親已全然收到,她開始慢慢接納世界本來的樣子。因為有了家人的愛,那份成長的痛,變得沒有那麼煎熬,卻成為了收穫愛的契機!
接納力是什麼?它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讓你慢慢蓄積、慢慢積攢,等到有一天,你愛的人、愛你的人需要的時候,你就能帶著它去給予他們愛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長久地、慢慢地、耐心地積累!
因為懷揣著對家人深厚的愛,我們願意折騰自己,只為將來面對突發事件時我可以做到守護他們、陪伴他們,為他們托到那份心安!
導師推薦
1、招募:劃清界限獲得自由-接納力之界限工作坊
2、接納力系列書籍帶讀介紹及公益答疑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更多家長,
請轉發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
大家來幫助大家,
一起輕鬆育兒。
END
- 作者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