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領弟 苑喜微(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排除酒精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造成的肝臟瀰漫性脂肪浸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NAFLD的發病率也呈不斷增高趨勢。研究顯示,NAFLD在亞洲成年人中的發病率為6%-25%,而兒童發病率達3%-10%,肥胖兒童中更是高達40%-70%,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的慢性代謝應激性肝損傷,它包括一系列肝臟疾病,其主要特徵是肝臟甘油三酯(TG)的大量蓄積,在無炎症和肝細胞損傷的情況下稱為單純性脂肪肝,一般認為是可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意味著肝內存在小葉炎症和肝細胞損傷。NAFLD患者易罹患肝臟相關併發症,例如纖維化、肝硬化、肝細胞癌和肝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NAFLD的原因與採用高熱量飲食和長期靜坐的生活方式導致肥胖的原因相一致。同時,中心性肥胖、血清TG升高和空腹血糖調節受損等代謝綜合徵均是發展為NAFLD最突出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胰島素抵抗可能成為聯繫NAFLD病因與特徵的重要橋樑。
NAFLD的發病機制
1.NASH「初次打擊」:脂肪酸在肝臟內積聚造成脂質代謝紊亂是各種原因造成肝臟脂肪變性的共同機制,而脂肪酸肝內聚集原因為:肝臟脂肪酸合成增加、外周血液游離脂肪酸濃度上升,進而肝臟攝取脂肪酸增加、肝細胞線粒體β氧化功能下降,從而造成脂肪酸降解量減少或三醯甘油與載脂蛋白B結合後以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輸出。
2.NASH「二次打擊」:肝臟發生炎症、壞死或者纖維化之後發生氧化應激可能是NASH二次打擊的重要原因,氧化應激可能與肝細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加以及線粒體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氧化應激狀態下反應性氧化物水平上升,可能造成ATP耗竭、DNA損傷及蛋白質的穩定性下降,進而啟動肝纖維化過程。
3.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在NAFLD的發生和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NAFLD患者血清胰島素與胰島素抵抗指數比正常人明顯升高,提示NAFLD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引發NAFLD的原因在於高胰島素血症,造成脂肪組織分解產生更多的游離脂肪酸,肝臟中存儲過多的脂肪酸造成血脂代紊亂,進而造成細胞膜結構功能異常,肝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與反應性降低。而增加的游離脂肪酸還會抑制胰島素信號的傳導,減少機體對胰島素的清除,導致胰島素抵抗現象進一步加重。
NAFLD 的治療原則
合理的飲食和持久的運動是預防NAFLD的基本原則,研究發現,經常在飯店就餐的人群發生脂肪肝的可能性更高,不參與體育鍛鍊可能導致患病風險增加。鍛鍊可以減少脂肪肝的發生,且需要持久堅持,長期運動,一旦停止反而可能造成全身脂肪加速累積。因此提出以下三條建議:改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增加運動等;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因與誘因;對早期基礎性疾病或並發疾病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