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現在我們農村人只要一講道理,就喜歡搬一些諺語俗語來做論證,這些俗語到了現在還依然可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到。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這些農村的諺語和俗語。
「寧買不值,不買吃食」我們農村人都有一種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日子過得都比較節省,一般不需要的東西都不會買,只會買些生活必需品,不然買其他的東西都覺得像是浪費。這裡的不值不是說買一些不值錢的東西,而是說的日常生活中必需用到的大物件。吃食也不是說我們日常吃的飯,而是一些零食,一些稍微貴點的水果之類的,我們農村人寧可少吃那一點零嘴,也要去選購一些日常必需的大物件商品,買那些吃的東西我們會認為那是不正當的開銷,不能把錢浪費在那種地方。不過現在我們生活水平也高了,也可以消費得起這些東西了,也可以在買大物件的同時買點吃的過過嘴癮了。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兩句俗語的意思是再窮也窮不過三代,再富也富不過三代。為什麼窮不過三代呢?一個人的爺爺輩假如很窮,而且他的父親也很窮,其實到他這裡並不是說要發達了,而是因為可能窮的連媳婦都娶不上了,就沒有第四代了,到他這裡就斷代了。富不過三代,第一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賺的錢,所以說比較珍惜錢的來之不易,而第二代卻不知道錢的來之不易,只知道家裡面有花不完的錢,等第一代去世了,第二代沒有節制的花錢會把家裡的積蓄花光,也就沒有第三代花的份了。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我們農村是靠種地生活的,莊稼的豐收與否決定了一年的收入的多少。有一個兒子就是半輩子的依靠,家裡有勞動力,等兒子長大了,就能掙錢了。但是如果家裡面沒有兒子,等女兒一嫁出去,家裡面沒有勞動力,也就富裕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e7485c479575bd01b668b1166e599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