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娥:中越特殊關係何以進入新階段?

2023-12-15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潘金娥:中越特殊關係何以進入新階段?

潘金娥:中越特殊關係何以進入新階段?

12月12日至13日,應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阮富仲、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武文賞邀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

在赴河內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在越南《人民報》發表題為《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 開啟攜手邁向現代化的新篇章》的署名文章。習近平在文章中說,「這是我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以來第三次踏上越南這片美麗的土地,感到十分親切,就像到親戚和鄰居家串門一樣。」

訪問期間,習近平分別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舉行會談,會見越南總理范明政、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雙方同意推動中越關係進入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實、務實合作更深、民意基礎更牢、多邊協調配合更緊、分歧管控解決更好的新階段,攜手促進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習近平還和阮富仲共同宣布兩黨兩國關係新定位,在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基礎上,攜手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潘金娥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說,中越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已有15周年,現在中越將雙邊關係提升至「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既是基於兩國的特殊關係、歷史規律,同時也符合時代要求。她還表示,新的定位也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具體的實質性合作。

習近平此次訪問期間,雙方簽署30多項合作協議,涵蓋「一帶一路」、發展合作、數字經濟、綠色發展、交通運輸、檢驗檢疫、防務和執法安全合作、海上合作等方方面面,拓展了中越關係的廣度和深度。

2023年6月,潘金娥(前排右二)在北京受邀參加范明政會見中越兩國友好人士活動。受訪者供圖

延續高層互訪傳統

中國新聞周刊:在歲末年尾之際,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而且這次為期兩天的出訪行程只有越南一個國家。這樣的外訪安排是不是比較少見?

潘金娥:儘管越南並不是一個大國,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過,中越關係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雙邊關係。習近平在越南《人民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用16個字概括了中越「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友誼:山水相連,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運與共。

單獨對一個國家進行國事訪問,這樣的外訪安排確實比較少見。一般來說,國家領導人外訪活動會有幾個國家的行程。尤其是在年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舉行,其他國內事務也非常繁忙,習近平總書記抽出兩天時間,專門去越南訪問,可以說意義重大。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次訪問也是中越高層互訪傳統的一種延續。去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成為首位訪華的外國領導人。今年以來,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越南總理范明政、越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張氏梅等越南領導人都訪問了中國。其實,越南方面也早就向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邀請,中方在年尾終於實現回訪,正是中越高層「常來常往」的一種體現。

此外,中越傳統友誼是由毛澤東、胡志明等兩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締造起來的。在兩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和解放戰爭時期,中越兩黨領導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胡志明提出用「同志加兄弟」來概括中越關係,這樣的關係定位在越南抗法和抗美戰爭期間,為越南革命取得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越建交70多年,兩國領導人始終銘記,中越老一輩領導人為中越友誼奠定的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此訪期間前往胡志明陵瞻仰並敬獻花圈,也體現出銘記和弘揚兩國間寶貴傳統友誼的重要性。

中國新聞周刊:此訪期間,習近平同阮富仲共同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你怎麼看中越領導人互訪中的這樣一個「慣例安排」?

潘金娥:中國和越南都尊崇儒家文化,同屬東方文化圈,可以說我們的文化根基是一致的。大部分越南人的想法和思路其實和我們非常相似,越南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也相對比較強。

不過,越南也越來越強調它的民族性和獨立性,尤其隨著越南的經濟發展、革新成功,越南年輕人也更加強調自己的民族特色。近些年,由於社交媒體的興起,一些越南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中越兩國領導人其實都非常重視青年的力量,也多次共同會見過中越兩國青年代表,就是希望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要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傳統友誼,加深兩國間的友好和長久的合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來在青年。更為重要的是,中越兩國都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的希望,加強兩國年輕人的相交相知,必將有利於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中國新聞周刊:茶敘是中越領導人互訪中的另外一個「慣例安排」,你有何解讀?

潘金娥:首先,茶敘不同於會談,這是更加親密的一種交流方式。阮富仲訪華時,中方領導人會邀請其進行茶敘。中方領導人訪越時,也有一樣的環節。這正是因為,中越兩國文化相通、淵源深厚。

我還注意到,這次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和阮富仲夫人吳氏敏在共同參觀越南婦女博物館期間,也進行了茶敘。這些都足以體現,兩國文化相近、民心相通,領導人的互訪也「就像到親戚和鄰居家串門一樣」。

12月12日中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河內,應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阮富仲、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武文賞邀請,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圖/新華

互補大於競爭的經貿關係

中國新聞周刊:前面你提到,越南多位領導人今年都曾訪問中國。越南總理范明政今年訪華時,你還曾受邀參加了兩國友好人士的活動。你對今年越南領導人對中國的密集訪問有什麼特別印象?

潘金娥:我先說說范明政總理訪華時我的個人印象,他非常熱情、友好和務實。越南總理主管經濟工作,在和范明政的交流中,我明確感受到,他對繼續推動中越雙方友好合作、尋求發展的重視。

范明政以前是廣寧省省委書記。越南的廣寧省和中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緊鄰,20年前,我去那裡考察時,廣寧省還是比較落後的。後來范明政主政廣寧省時,創建經濟特區以及打造旅遊業等重點產業,到2021年,廣寧省在省級競爭力指數排行榜上位居越南榜首。到2023年,該省連續8年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兩位數增長。我今年10月再去的時候,感覺廣寧已經具備現代化大城市的雛形。

越南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確實是比較快的。但最近幾年也並不是它最好的時候。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7年發生金融動盪之前15年左右的時間,是越南經濟的黃金髮展期,經濟增速平均超過7.5%。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越南經濟發展出現放緩的趨勢,尤其最近幾年疫情的衝擊,越南經濟發展繼續放緩。最近幾年經濟增速一直維持在5%到6%,但還是超過了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

中國新聞周刊: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和越南都在進行產業升級和供應鏈調整,這種情況下,中越貿易合作會有什麼樣的新特點?

潘金娥:中國和越南都是發展中國家,在產業鏈水平方面,越南仍處於產業鏈中下游。近些年,有一些中國的投資轉移到越南,這也符合兩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趨勢。

另外一點,受近年來西方對華貿易的一些遏制政策的影響,一些企業有落地越南的計劃,但現實來看,這樣的計劃多是雷聲大雨點小。目前來說,越南的電力和技術設施還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歐美在對越實際投資中也傾向於設定附加條件。與此同時,越南的市場容量也不能和中國相比。

總體來說,中國和越南在經貿上並沒有那麼強的競爭性,而是可以通過更多務實合作,來提升雙方的競爭力。對此,我們也一直在推動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建設。

從經濟結構來說,中越兩國也有很強的互補性,占越南出口份額較大的紡織品、服裝的原輔料和中間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兩國的電子產品貿易占兩國貿易額的50%左右,很多電子產品實際上是中國加工,越南組裝,最後再回到中國或者向第三國出口。

在這樣的合作互惠中,中越兩國貿易額不斷上升,中國長期是越南的最大貿易夥伴國,越南還是中國在東協的最大貿易夥伴和全球第四大貿易夥伴。最近3年,中越兩國每年貿易額都超過2000億美元,而且過去多年來持續保持上升。

12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和夫人彭麗媛在河內國家會議中心同阮富仲夫婦共同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圖/新華

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

中國新聞周刊: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時,越南總理范明政等前往接機。習近平結束訪問行程時,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等到機場送行。而9月份美國總統拜登訪問越南時,是越共中央委員、中央對外部部長黎懷忠等人接機。這傳遞出怎樣的信息?

潘金娥:外交安排往往也體現出國家外交的優先等級。對於習近平總書記這次的訪問,越南可以說是用前所未有的最高規格來接待的,這足以表明他們對中越關係的重視和期待。

越南一直把發展對華關係視為「戰略選擇和頭等優先」,中國也明確越南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中越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已經15年了,在這個框架下,儘管出現過一些波動,但兩國在大方向上一直是向前發展的。隨著中國和越南都步入了新時代,中越關係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是順理成章的。

越南和美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是今年9月剛提升的,此前越美是「全面夥伴關係」。越南最早只和中國、俄羅斯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當時這已經被認為是越南最高的外交等級,後來越南和印度、韓國、美國、日本等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未來越南還有可能和澳大利亞締結這樣的夥伴關係。

這實際上是越南外交大國平衡戰略的體現,尋求本國利益最大化,不想在大國競爭中因選邊站而導致利益受損。越南一方面強調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強調實行全方位、多樣化的外交,在維護和平衡大國關係、加強與傳統友好國家關係的同時,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

在不確定性日益凸顯的國際環境下,中越也更加需要通過加強合作,來共同抵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所帶來的挑戰。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與越南的周邊外交,相較於中國與東協其他國家的周邊外交有什麼不同?

潘金娥:周邊外交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我們一直很重視東協,30多年來,中國-東協關係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從2020年開始,中國與東協已經連續三年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

越南是東協重要成員之一,我們也希望通過提升中越關係,表明中國對東協的重視,給東協注入信心。這也將為中國和東協的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今年也是習近平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10周年。這次中越關係的提升,也再次向地區和世界展示了這一外交理念。

中國新聞周刊:中越之間也存在一些爭議問題。未來,中越如何能夠管控好分歧,保持兩國關係的特殊性和連續性?

潘金娥:我們說中越關係比較特殊,有一部分也是因為兩國間存在海上分歧,這既是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涉及主權、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

歷史上,兩國領導人一直在努力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雖然過去這些年,中越因為海上分歧發生過一些小摩擦,但也是受到了周邊環境變化的影響。有域外力量在刻意攪動地區和平問題,加劇南海局勢緊張。但中越間的這些摩擦都沒有演變成衝突,這也表明兩國都不願意被外部國家插手,激化地區矛盾,而是儘量保持兩國關係的戰略穩定。

在此基礎上,中越還可以在一些可以共同開發的項目上展開合作,比如清潔能源、考古、海上巡邏、防治海盜等非傳統的安全領域,可以通過在這些領域的共同合作開發,以合作化解分歧。

記者:鄭立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cb7a450bce2582fd648d7207ae40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