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服貿會|中國ESG經驗 看「幸福草」如何連結全球

2023-09-03     數據雜誌

原標題:2023服貿會|中國ESG經驗 看「幸福草」如何連結全球

2023服貿會|中國ESG經驗 看「幸福草」如何連結全球

小小菌草紮根泥土,如今竟連結全球,成為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螺絲釘」。9月2日,「全球生態與ESG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於服貿會開幕式當日舉辦。會議上,聯合國菌草技術項目首席技術顧問、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院長林冬梅回顧菌草技術從研究原點到落地推廣的歷程,作出寶貴經驗分享。在林占熺看來,菌草技術已成為造福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幸福草」,菌草事業在生態、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發展,與2023全球生態與ESG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所提倡的主旨高度契合。

「森林資源能夠做的

我們都可用草做替代」

2023年服貿會上,「全球生態與ESG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正如期舉行,會議上一項種植技術頗引人注意,小小菌草歷經多年「生長」,已然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員。

菌草的技術原點要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林冬梅回顧稱,彼時,農民需要生產食用菌,但伴隨著食用菌的廣泛種植,樹木也被砍伐落地,「菌林矛盾」日益突出。

為破解「菌林矛盾」的難題,彼時一項新項目「菌草」技術應運而生。當時,主攻農林研究的林占熺及其研究團隊首先提出「以草代木」的設想,並開始利用野生植物進行研究,發明了中國特有的「以草代木」菌草技術。

如今,40多年過去,在本屆服貿會上,提及菌草技術,林占熺依然滿眼自豪,據他介紹,菌草技術是我國為了脫貧和保護生態環境,從「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有技術,實現了光、熱、水三大農業資源綜合高效利用,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生產,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結合,利於生態、糧食領域安全。

「從生態角度出發,以樹木森林的資源來進行食用菌和藥用菌栽培,因此取名為菌草,菌草可以說是一個新的技術領域,是草和菌交叉的技術領域,因此,它還是一個新型產業,更是一個新鮮學科。」林冬梅進一步解讀稱。

菌草產業以草高大生物量的草本植物為核心原料來生產,在農業方面生產菌菇、生產飼料,在工業、材料方面則可以應用於板材。「凡木質纖維素森林資源能夠做的事,我們都可以用草替代。」林冬梅總結稱。

契合「雙碳」

融入全球可持續發展

然而,菌草的升級,並未止步於食用菌,而是多種應用場景進發,日漸融入「雙碳」,如今更走向國際。據林冬梅介紹,歷經40年的發展,菌草技術已從「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拓展到飼料、肥料、生物質能源、材料、生態治理等領域的綜合利用產業體系,未來更有望形成大宗商品生產原料。

那麼,菌草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雙碳」?林冬梅表示,菌草光合作用效率很高,一公頃菌草可生產上百噸鮮草,可以進行轉化,從工業角度而言,總體體量最大,但同時,菌草土地資源利用率最高。此外,菌草可代替竹子、木片應用工業化、板材材料。

「從最新科技成果來看,則不得不提及可生產再生纖維素的纖維,一公頃草若用來做纖維產值大概是10萬美元。」林冬梅舉例稱。

在生態方面,通過種植菌草可形成生態安全屏障,並且進行產業高質量發展。例如,內蒙古2009-2019年岸線後退200米,平均一年後退20米,菌草用3個月時間把岸線固住了,使之不會再被侵蝕。

「1995年起,菌草技術就已應用於黃河、尼羅河、湄公河的生態治理,經過28年探索,為江河流域的生態治理與可持續發展開闢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相結合的新途徑。」林冬梅表示。

2000年以來,菌草技術開始邁出國門。據悉,其技術已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南非等多個國家建立了示範基地。2021年9月2日,習近平主席為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論壇致重要賀信。強調「中國願同有關各方一道,繼續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林占熺曾指出,在他心中一直有個心愿,就是讓菌草成為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禮物。如今這一心愿已實現。「通過國際合作與援助,現在菌草技術已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為消除貧困、促進就業、可再生資源利用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林占熺表示。

小小菌草背後,可以看到,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全球可持續發展重要參與者的中國再次向世界分享了中國經驗,而其ESG經驗也正惠及全球,行穩致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85b84d16527bf4ae729aec0c61d7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