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本重返新興市場

2024-09-19     數據雜誌

通脹指數下降,就業形勢堪憂,美聯儲降息終於靴子落地。只不過,歷史上除非遇到重大經濟危機,美聯儲在開啟新降息周期時,很少大幅降息50個基點。美聯儲本次以高出市場預期的力度降息,或為實現經濟「軟著陸」,對沖經濟活動失速的風險。同時,在美聯儲引領的降息周期下,全球多地掀起了一輪「降息潮」。

50個基點

北京時間9月19日凌晨2點,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降至4.75%—5%之間的水平。這是美聯儲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降息,標誌著美國貨幣政策開啟新一輪寬鬆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除非遇到重大經濟危機,歷史上美聯儲進入新降息周期時很少大幅降息50個基點。分析人士指出,美聯儲沒有實施25個基點的降息,而是降息50個基點,表明其對通脹下行趨勢的信心,也凸顯其對就業市場疲軟的擔憂。

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就下調50個基點的決定表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行動」。他說,美聯儲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並不認為降息行動慢了,反而認為這是及時的舉措。此前,一些前美聯儲官員、經濟學家曾呼籲美聯儲在7月的會議上就採取降息行動。

晨星投資服務公司財富管理部門美洲區首席投資官菲利普·斯特雷爾表示,50個基點這種大幅降息通常出現在緊急情況下,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時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瑞安·斯威特認為,儘管美聯儲不願意承認政策錯誤,但決定在9月進行更大規模的降息很可能是由於發現自己落後於形勢,是彌補沒有在7月開始降息的失誤。他表示,9月的決定是為了先發制人,增加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

還有觀點認為,美聯儲延長等待事出有因。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巴里·博斯沃思對表示,美聯儲之前延遲採取行動是因為他們等待了更久,要拿到經濟放緩和通脹情況改善的「確鑿證據」。

無論如何,美聯儲大幅降息體現出行動的緊迫性。鮑威爾表示,各界可以將這次降息視為美聯儲承諾其不會落後於形勢的信號。

保護就業

事實上,市場對於50個基點的降息是有預期的。10天前,華爾街對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的預期僅為34%,但9月11日,美聯儲觀察的兩大重要數據出爐之後,這一預期迅速從34%飆升至63%。數據顯示,今年8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漲幅較7月收窄0.4個百分點;同時,7月美國失業率上升至4.3%,按照「薩姆規則」,這往往預示著美國經濟衰退即將開始。

財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表示,就業疲軟是促使美聯儲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勞動力市場與美國經濟增長密切相關。一方面,美國就業市場持續降溫,2024年以來新增非農就業人數趨向於減少、前值不斷下修,失業率有所走高,薪資增速持續放緩。另一方面,通脹增速持續處於下行通道中,CPI(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增速已從2022年的高位大幅回落。

新聞發布會上的許多問題都集中在就業市場而非通脹上,這也體現出就業市場的疲弱跡象已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

鮑威爾指出,目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非常接近」最大限度的就業,但他同時重申,美聯儲意識到了就業增長冷卻的跡象。「很明顯,過去幾個月就業崗位的創造有所下降,這值得觀察。」鮑威爾說道。

不過,大幅降息也可能會引發通脹反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表示,美聯儲此次降息50個基點。如果今年全年三次降息達100個基點甚至更多,今年就將利率從5%以上降到4%的區間。但大幅降息也引發了市場對美國出現二次通脹風險的擔憂。

美國經濟二次通脹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劉英進一步分析稱,一是核心CPI還在3.3%以上,如果在一次性大幅降息50個基點之後連續降息,可能誘發通脹反彈;二是美歐對俄羅斯的持續制裁帶來的反噬效應,以及美國對外不斷壘高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可能會進一步引發通脹再起。基於以上兩方面原因,市場擔心如果降息幅度太大、降息速度太快,通脹會出現非但沒有下降,甚至會出現反彈的可能性。

外溢效應

除美聯儲外,還有多家央行近期宣布降息,全球貨幣政策陸續轉向寬鬆。8月初,英國央行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5%;9月4日,加拿大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25%;歐洲央行9月12日第二次宣布降息;9月18日,印尼央行關鍵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6%,預估為6.25%。

在美聯儲降息後,也有多地央行跟進。9月19日,中國香港金管局、科威特央行、巴林央行、阿聯央行、卡達央行等集體宣布降息。

「降息,是全球多個國家一起降息,不是美國一家,這是同步行為,所以美元降息的結果就是全球寬鬆。」經濟學者盤和林說道,「寬鬆的政策會使企業欣欣向榮,但從歷史來看,大多數時候降息是為了救火。」

盤和林認為,風險往往在利率高企的時候累積,然而當風險開始作怪的時候,美國為首的多國開始加速降息來救火。而此次降息,其實全球並沒有發生顯著的經濟波動,換言之,此次美國經濟的目標是「軟著陸」。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美元是全球主要貨幣,美國貨幣政策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直接且重大影響。當下的高利率對經濟產生較為顯著的抑制作用,降息或將減緩美國經濟下滑速度,進而有利於全球經濟穩步復甦。美聯儲降息後,將引發美元指數走弱,全球資本或將重返新興市場,有望對新興市場注入流動性。去年以來國際黃金價格持續走高,原因之一在於美國降息預期。此次美聯儲降息之後,隨著美元指數走弱,黃金價格或將維持在高位。

不過,美聯儲降息產生正向效應是有條件的。比如,如果美聯儲過快降息會引發對美國經濟的擔心,從而導致市場恐慌。美聯儲降息後,國際資本通常只會流向社會穩定、政策協調性強、經濟開放度高的新興市場。

降息節奏

一旦降息通道打開,就不可能再突然堵上。那麼此輪美聯儲降息會降到什麼程度?董希淼認為,儘管此前市場對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的預期升溫,但25個基點是美聯儲降息或加息的標準幅度,此次降息50個基點超出市場預期,因此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將較為顯著。不過,總體上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和計價也已經較為充分,因此降息落地後,不會引發全球金融環境過快邁向寬鬆。從趨勢看,此次降息或將開啟美國新一輪降息周期,預計年內降息2—3次左右,累計降息幅度在100—125個基點。

陳興則表示,隨著美國就業市場疲態漸顯,失業率有所走高,工資增速放緩,未來美國經濟增長仍將繼續放緩,而物價壓力正在緩解,為後續美聯儲繼續降息提供支持。美聯儲2024年內或至少仍有50基點的降息。

美聯儲點陣圖顯示,在19位委員中,有2人認為在此次會議後2024年不應再繼續降息,有7人認為2024年應再降息25個基點,有9人認為2024年應再降息50個基點,有7人認為2024年應再降息75個基點。

鮑威爾同時表示,不應該認為此次50個基點的降息是美聯儲新的降息節奏,美聯儲將謹慎地在每次會議上進行評估,並根據情況作出新的決定。美聯儲預計,到2024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為4.4%,到2025年底為3.4%,到2026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為2.9%,到2027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為2.9%。

美國銀行高級全球經濟學家阿迪蒂亞·巴韋認為,雖然鮑威爾和美聯儲貨幣政策聲明把風險描述為「平衡的」,「但我們繼續預計就業市場數據將塑造未來降息的節奏和終點」。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此次降息距離美國總統選舉不到兩個月,其可能產生的政治影響也備受關注。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達雷爾·韋斯特表示,兩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哈里斯和前總統特朗普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解讀美聯儲的舉措,哈里斯會說經濟正在好轉,而特朗普則會說經濟不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d655dc48ae2665348c8657c5e974e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