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決心要廢除丞相制度,因此任由胡惟庸做大,最後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趁機廢除了丞相,將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明史》有載:「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
在自然界中,樹木基本上都會經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等過程,這是它們必經的生長過程,是自然而定的規律。而在人成長的過程中,身體會越來越強壯,人也會越來越成熟。但是每一個人的發展是不同的,所接受的學識也是有所差異的,因此每個人的選擇也就不同。只要有選擇,人就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無論是努力向上,還是隨遇而安,都是自己的選擇。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可能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對於有一些人來說卻是非常奢望的事情。因為從出生開始,他們的命運就被決定了,沒有改變的餘地。朱元璋最恨的姓,男子世代為奴,女眷世代做娼,後人無奈之下只能偷偷改姓。
這個姓氏就是蒲姓,而他們的祖先原本是西域的阿拉伯商人,因為唐朝時期,阿拉伯與中國貿易來往密切,所以阿拉伯人便定居在廣州,從此在中國經商為生。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都會以「abu」開頭,於是他們便用讀音相似的「蒲」為他們的漢姓。而在南宋時期,就出現了一位叫做蒲守庚的大商人,還被封為「成吉郎」。
蒲守庚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與中國進行貿易,交換各個國家的特產,從中獲得了大量的金錢。所以蒲壽庚也算是大富大貴之家出生,但當蒲壽庚的父親去世之後,他的家族就慢慢地走向衰落,而這時蒲守庚靠著他自己的才能,又挽回了家族的生意,讓蒲家的生意蒸蒸日上。而後蒲壽庚還被任命為市舶司,這個職位權力非常大,掌控著對外貿易。
而事實上蒲壽庚確實靠著這個肥差,常年壟斷泉州的香料生意,自己也家財萬貫。南宋對於這樣的商人都非常的友好,給他們以尊重,允許他們修建自己的寺廟,甚至還為他們設立了「望舶巡檢司」,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為什麼還要叛變呢?
元軍攻下南宋,俘虜了年幼的宋恭帝。為了穩住局勢,忠心耿耿的大臣們擁護宋端宗為新皇帝,臨時成立了一個小朝廷。他們帶著皇帝逃亡到泉州,要將泉州設立為新的都城,因此尋求蒲壽庚的幫助。因為元軍都是常年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所以他們並不會海戰。於是元軍也想勸降蒲壽庚,但是蒲壽庚有他自己的考慮,並沒有立即表態。
他自己躲在泉州,緊閉城門,不讓皇帝進來,逼迫他們向廣東逃難。但是臨走前朝廷問他借船運糧,心懷不滿的大臣張世傑,一氣之下搶走了蒲壽庚400多條船。其實這些船對蒲壽庚來說損失也不是很大,畢竟他經商多年,家底還是有的。但是他卻因此記恨了張世傑,所以在他們走了之後,便想報復南宋,於是轉頭投奔了元軍,甚至還帶領元軍攻打廣州。
戰況激烈,那些忠誠的南宋大臣寧死不屈,最後選擇跳海殉國,南宋也最終被元軍消滅。而蒲壽庚卻因此獲得了元軍的信任,成為為元朝立功的功臣,還被封為了福建行省中書左丞。明朝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其他皇帝不同,他的出身非常平凡,只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孩子。
所以在他的前期生涯中,就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經歷著普通老百姓的苦。所以後來就算他成為了皇帝,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堅持為老百姓著想,非常受到百姓的愛戴。但他還是做出了讓大家非常有爭議的事,就是他因為憎恨一個人而連帶仇恨一整個姓氏。
這個人就是蒲壽庚,雖然彼時他已經入土多年,但朱元璋還是下令把他的屍體拖出來鞭屍,把蒲姓家族人都發配充軍。 他還下令,讓蒲家的男性後代世代為奴,女性後代為娼。這一命令使得人心惶惶,因此導致很多「蒲」姓人都偷偷改成其他姓氏,避免受到牽連。而這分明是前人的錯,卻讓後人所承擔,朱元璋雖然有功於社稷,但從中也能看出其性格的暴虐。
參考資料:
《明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cd5828412dec2b237776b67ea3e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