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包瑞德帶領美軍觀察團訪問了359旅,現場情況令他大吃一驚

2024-06-14     歷史控

1943年6月,史迪威的政治顧問戴維斯寫了一份備忘錄交給史迪威,後來又被送到了美國國務院。備忘錄的核心內容是:日投降後,如果國軍和八路軍發生衝突,國軍想要以武器上的優勢取得勝利是不大可能的。建議美國與八路軍建立聯繫,向延安派駐觀察員。

戴維斯的建議受到了美國的重視。

1944年7月21日,以包瑞德為團長的第一批美軍觀察組成員抵達延安,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詳細了解八路軍抗日力量的作戰價值。在延安期間,包瑞德深入到南泥灣,觀看了八路軍120師359旅的訓練。今天這組老照片,真實記錄了當時包瑞德和美軍觀察員看到的真實情景。為我們了解當時延安的情況提供了豐富材料。

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後,戴維包瑞德(中間者)與美軍觀察組成員檢閱第十八集團軍儀仗隊。包瑞德生於1892年,成年後在菲律賓工作,1924年被派往美國駐北京公使館擔任助理武官。包瑞德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古建築十分痴迷。曾在回憶錄里說他的夢想就是找個中國老婆。但是,包瑞德當時從事的主要是情報工作,當時美軍規定禁止軍事情報官與任何外國人結婚,包瑞德的願望未能實現,這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檢閱第18集團軍儀仗隊。第18集團軍就是由八路軍改編而成。

閱兵結束後,包瑞德上校用流利的中文進行演講。359旅的戰士們聽得十分認真。

在歡迎美軍觀察組的閱兵儀式結束後,359旅的士兵正在聆聽葉劍英將軍講話。閱兵台上方寫著閱兵台三個大字,閱兵台兩邊的文字分別是消滅法西斯主義,中美蘇英團結起來

包瑞德及觀察組成員視察359旅軍服廠。工廠里的所有工人都是戰士。全旅的軍服都是這個工廠生產的。

包瑞德上校和觀察組成員正在參觀一個小型軍火庫。照片中,他們正在檢查地雷的導火線,這裡百分之八十的軍火都是從日軍手裡繳獲的。

戴維包瑞德視察359旅步兵靶場,正在指導一名訓練射擊的士兵。這是一把日本製造的步槍。359旅的裝備大部分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

士兵們正在為美軍觀察組表演秧歌。士兵們在傳統秧歌里加入了抗日元素,使得秧歌在娛樂的同時更具備了宣傳抗日的作用。

士兵們正在為美軍觀察組表演秧歌。

一名八路軍戰士正在向包瑞德上校介紹359旅繳獲的戰利品,這是一把日本軍刀,是359旅從一名日本軍官身上繳獲的。

戴維包瑞德上校與岡野進行交流。岡野是延安日本工農學校的校長,這所學校的所有學員都是被俘虜的日本士兵,這些俘虜被改造後,成為對日本實施心理戰的重要參與者。讓包瑞德吃驚的是,延安竟然關押著150多名日軍俘虜,而當時重慶郊區關押的日軍戰俘是25名。這讓包瑞德大吃一驚。

一名日本戰俘正在紡紗。八路軍對日本戰俘比較優厚。這些日本戰俘經過思想改造,已經不再逃走,而是安心勞動。這是在日本工農學校拍攝的一張照片。

正在勞動的日本俘虜。這些俘虜大部分是主動投降了,還有一些是間諜。他們被改造後,成為生產者。

筆者感言:各位網友,看完這組老照片,你們有何感想?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分享。期待你們的精彩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ca1083ba7e2942f9e3b2d74067ce1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