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優秀畢業論文 |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綠色融資研究—以比亞迪為例》——周亞琳

又是一年畢業季,兩年的學習時光為同學們加載了宏觀思維、金融知識、全球視野,他們也對企業的運營經驗進行重新梳理總結,對未來企業的戰略規劃、行業發展產生了新的思考。

歷時半年多的籌備,同學們在畢業論文中集中呈現了他們對企業、行業及金融體系的思考,並結合自身經驗,對行業發展、體系完善建言獻策。

在今年的畢業答辯中,徐斌、許亮、周亞琳三位同學的論文獲評「優秀畢業論文」。

圍繞選題以及撰寫中的挑戰及攻克,周亞琳分享了他的經驗。

分享人

周亞琳,金融EMBA2020級(15期)學生、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集團財務總監

論文題目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綠色融資研究—以比亞迪為例》

論文摘要

作為當下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亮點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對於服務國家的「雙碳」戰略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時也預示著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產業的發展對於緩解當前的能源壓力、減輕對環境的負擔,以及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金融資本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得以快速發展,這也進一步強調了金融資本在推動該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當前,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正處於不斷構建和完善的關鍵階段。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發展需要走向低能耗可持續的觀點,同時與之相配套的就需要在綠色金融和綠色低碳產業上做文章。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系統地提出了這一觀點。在這一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成為了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新能源汽車產業與綠色發展理念相吻合,不僅有助於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的方向轉型,也確保了其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始終保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地位,並繼續獲得政策的支持與推動。

2010年以來,為了壓降新能源企業的融資成本,各監管機構紛紛開闢了「綠色通道」,用於快速審批帶「綠色」的融資,這也使得綠色債券在國內持續熱門。本文以比亞迪公司為研究對象,首先簡要介紹了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和綠色債券發行的背景及概況,然後通過對比綠色債券發行前後的市場反應、公司的財務績效和資本結構的變化,從發行動因和效應的角度深入剖析公司綠色債券的發行實踐。此外本文也綜合了綠色形象構建等方面分析了綠色債券對企業戰略轉型的具體路徑。最後,本文分別從比亞迪、其他發行主體和政府層面提出了政策啟示,為企業、政府和監管機構提供參考,以推動綠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可持續經濟的繁榮。

研究發現,比亞迪選擇發行綠色債券融資,因其成本低且符合公司戰略。發行綠色債券保持公司經營穩定,改善財務狀況,在優化資本結構及資本成本的基礎上提供了相當的流動性。募集的資金用於新能源項目,不僅符合《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也提升了市場占有率和公司行業地位,更打下了公司2022年後輝煌市場表現的基礎。因而比亞迪在後續發行綠色債券時也獲得市場更多的認可,符合股東收益最大化原則。研究同樣表明,發行綠色債券不僅符合戰略要求,也提高了社會和經濟價值。因綠色債券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能為其他民營企業提供示範,並進一步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以及我國「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

論文經驗分享Q&A

1. 論文為何選擇這個選題?

基於當下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亮點以及過往本人工作的經驗,新能源汽車行業自然而然成為了我的選題方向。近年來,「雙碳」國家戰略目標日益凸顯,預示著汽車產業正步入一個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這一轉變不僅對於緩解能源緊張、保護生態環境至關重要,也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處於由傳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階段,這一過程對金融服務提出了革新要求,即金融體系需更好地服務於高質量經濟增長。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的課程學習,加深了我對綠色融資作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關鍵工具的認識。比亞迪作為行業領軍者,其通過綠色融資渠道有效獲得政策支持與市場推力的案例,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融資模式的巨大潛力。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導師是一位在綠色融資領域的權威專家,不僅對該領域有著深刻見解和豐富研究成果,還敏銳地指出目前綠色融資微觀效果研究面臨的瓶頸:(1)企業信息獲取不易,關鍵數據極少公開,導致該領域在學術探索上仍留有較大空白;(2)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明顯脫節。這啟發我將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融資這兩個主題結合起來,選擇以「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綠色融資研究—以比亞迪為例」作為論文題目,去深入探討綠色融資如何在新能源汽車企業中發揮作用。

該選題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實踐價值,還承載著通過學術創新助力國家「雙碳」戰略實現的深遠意義。我也希望能夠通過本研究期望通過填補現有研究空白,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綠色金融支持體系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證參考,推動產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加速我國經濟綠色轉型的步伐。

2. 論文籌備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挑戰?如何調整解決的?

直接面對的挑戰在於如何明確闡述綠色融資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核心作用,以及選取恰當的案例來深刻反映這一過程。

首先,在導師悉心指導下,結合個人實踐經驗和深入市場分析,通過廣泛文獻研讀及學院教師的指導,我逐步廓清了綠色融資的效益評估框架。

其次,在案例選取上,鑒於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其豐富的綠色融資經驗和顯著成效使其成為無可爭議的研究對象。儘管我本人對比亞迪的發展歷程較為熟悉,但為了確保案例分析的嚴謹性和全面性,我還是投入大量時間回顧歷史檔案,組織多次團隊研討會,通過集體智慧的碰撞,精準提煉出比亞迪綠色融資實踐中的關鍵節點與經驗教訓。這一過程雖然繁瑣,卻確保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為論文增添了實質性的內容與深度。

同時,我還面臨數據獲取難的問題。我通過多渠道收集數據,包括公開的企業年報、行業報告、政府政策文件等,必要時還通過訪問行業專家和企業內部人士獲取第一手資料,為研究的真實性和全面性提供了保障。

通過上述努力,我不僅克服了研究初期的難點,還總結了比亞迪綠色融資實踐中的寶貴經驗與潛在優化空間,為同行業其他企業乃至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有效利用綠色金融工具提供了實踐指導和策略建議,旨在推動產業向更加綠色、低碳的方向邁進。

3. 撰寫論文及答辯過程中有何收穫?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雖歷經艱辛,卻收穫頗豐。我對於綠色融資如何全方位服務企業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特別是在探究綠色資金注入比亞迪後所觸發的關鍵效應路徑上,我獲得了深刻的洞察。這些發現不僅為國家未來優化綠色融資政策、提升其對企業綠色發展支持效能提供了理論支撐,也為更多企業有效利用綠色融資實現綠色轉型開闢了實踐導向。

回顧整個研究過程,最難忘的莫過於沉浸在浩瀚的文獻海洋中。儘管在比亞迪的工作實踐中已多次接觸綠色融資,但理論文獻的研讀卻是一次全新的挑戰。那些充滿專業術語和複雜公式的文獻起初如同難以逾越的屏障,要求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吸收。這一過程不僅考驗了我的學習能力,也促使我不斷反思實踐中的認知與理論之間的異同,通過反覆閱讀和分析,逐漸搭建起理論與實踐間的橋樑。

尤為重要的是,導師的精心指導引領我條分縷析地掌握了中國綠色融資發展的脈絡,為我後續的效用分析奠定了紮實的理論框架。在整個論文及答辯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總結的一整套流程,也給予我很多啟發,能夠讓我將所學知識進一步運用到工作之中。

在答辯過程中,通過與評審專家的深入交流,我進一步深化了對研究主題的理解,也得到了寶貴的反饋和改進建議。這些都將成為我未來研究和實踐中的重要參考。

4. 對於要書寫畢業論文的同學們有何建議或者經驗分享?

研究選題應貼近國家發展戰略和自身業務或企業的發展方向,選擇有實際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課題。

研究過程中應依靠多方資源深刻探討研究對象的發展脈絡,同時敢於質疑自己過去的經驗或思維慣性,大膽設想並論證,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文字 | 周亞琳

排版 |葉嘯天

編輯丨張明玉

責編丨周文佳

審核丨李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