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僅八員上將,怎麼讓梁山損失大半好漢?專家:不是一個層次的

2022-03-09     安慶大同

原標題:方臘僅八員上將,怎麼讓梁山損失大半好漢?專家:不是一個層次的

宋朝宋徽宗時期,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水泊發動起義,而這場起義運動,以宋江戰敗被俘從而落下了帷幕。而後世作者施耐庵則根據這場運動編撰了一本傳世名著《水滸傳》,書中宋江的一首「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也讓讀者回味無窮。

相比起真實歷史中的梁山起義,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則更加的生動傳神,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齊聚梁山,讓人看了之後熱血沸騰。而在水滸傳的前半部分,主要著重於描寫了各個英雄好漢的經歷能力,各類行俠仗義的事情讓人看了讚嘆不已,而在後半部分的梁山被招安,征討方臘死傷慘重則讓人看了悲傷不已。

然而方臘僅僅只有八員上將,為何能夠讓有著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梁山損失慘重呢?專家對於這件事的評價是:兩者不在一個層次上。在梁山英雄好漢沒有被招安之前,打得朝廷的軍隊接連敗退,毫無還手之力,而在被招安之後,征討遼國可謂是一路平推過去,一百零八位好漢可謂是毫髮無損。

然而為何在遇到方臘之後,梁山好漢的戰鬥力仿佛全部被削弱了一般,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好漢們損失慘重。梁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而方臘的手下,卻僅僅只有八位大將,一百零八比八,方臘可謂是勢單力薄。然而為何在方臘這裡,梁山損失的好漢數量高達七十之眾呢?

而當專家們在閱讀完《水滸傳》之後,針對此事做出了評價,那就是宋江這方儘管看似人多,但是與方臘相比,兩者的實力卻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作戰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就作戰的地利而言,梁山就處於劣勢。在最初的時候,梁山好漢們將朝廷的平叛軍打得連連敗退,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宋江等人占據著梁山。

憑藉著地利優勢,因此面對朝廷的軍隊能夠處於上風。而這次的征討方臘,兩者方臘算是主場作戰,而梁山好漢們則屬於客場作戰,對於環境都不熟悉,因此在地利上梁山處於下風。其次則是士氣方面,作為反賊,方臘的手下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一旦造反失敗,被朝廷捉住,那麼他們這些人都是要被判處株連的,牽扯到家人身上。

因此對於這些反賊而言,他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打敗梁山軍隊,因此從氣勢上而言,他們有著一種破釜沉舟的無畏,從而在戰場上悍不畏死。而反觀梁山好漢們,關於被招安,其實在梁山好漢中就存在著分歧,這些好漢中有許多都是被奸臣迫害而導致家破人亡的,因此對於被朝廷招安,他們是持反對態度的。

但是在宋江的一意孤行之下,他們還是選擇了被招安。但是正是因為這種不情願,使得他們在戰場上不願出力。再加上最初的時候梁山起義是為自己打地盤,因此他們一個個的很有勁頭,但為別人打地盤,就變的消極懈怠,這也是梁山和方臘兩者之間士氣上的差距。

對於梁山好漢而言,在梁山的時候,天天喝酒吃肉打仗,打不贏就可以跑回山里躲起來,朝廷對他們也毫無辦法。但是被招安征討方臘之後,他們成為了大宋的士兵,因此不能夠逃,再加上宋朝對他們這些造反派也並不友好,在後勤上也並沒有好的保障,因此使得梁山好漢們沒有辦法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其次則是士卒上的折損,儘管在征討方臘之前,梁山好漢們並沒有發生過太大的損傷,但是這些梁山士卒在經過了多次的對戰之後,卻損失慘重,而朝廷即使對這些士卒進行了補充,但是也是戰鬥力很差的宋兵,並沒有辦法和方臘軍隊的士卒相對抗。

對於屬於宋江陣營的士卒而言,他們原本在梁山上吃酒喝肉好不快活,然而卻在宋江的帶領下, 參與到了這場平叛運動中,這些事原本與他們毫無關係,但卻被牽扯了進來,因此他們的內心一定會有著牴觸情緒的。再加上在之前的征戰中,宋江的軍隊接連大勝,但朝廷也沒有給實質性的獎勵,因此這些士卒內心是非常不滿的,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了他們在戰場上的消極怠工。

梁山好漢們原本聚在一起,團結對抗朝廷,但是因為招安問題而變得四分五裂,心思不一。而反觀方臘軍隊,卻顯得非常的團結,因此無論是在士氣上,地利上還是軍隊的團結一致上。宋江所屬的梁山軍隊是大不如方臘的,因此,梁山的慘敗也就是正常的事情。

參考資料:

《西江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b2665b4eb726745ddfa2dd3f613e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