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膳食寶塔》及《八項準則》介紹

2022-08-22     家庭醫學

原標題:最新《膳食寶塔》及《八項準則》介紹

最新《膳食寶塔》及《八項準則》介紹

2022年4月26日,中國營養學會在北京公布了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及八項準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圖片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官網

寶塔第一層

主食方面,原來是食物多樣,穀物為主,改為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將原來的谷薯類250~400克分解為穀類200~300克,薯類50~100克,總量沒有改變。穀類中含全穀物和雜豆50~150克。薯類包括紅薯、馬鈴薯、山藥、芋頭等。全穀物即簡單加工的糙米。雜豆是除黃豆以外的各種豆。

寶塔第二層

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數量沒有改變。建議餐餐有新鮮蔬菜,深色蔬菜應占蔬菜總量的一半;天天吃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寶塔第三層

舊版是畜禽肉和水產品各40~75克,蛋類40~50克。新版改為動物性食物120~200克,其總量沒有改變。

寶塔第四層

舊版是奶及奶製品300克,大豆及堅果25~35克。現改為奶及奶製品300~500克,數量增加了200克;大豆及堅果數量沒有改變,仍是25~35克。

寶塔第五層

舊版是鹽<6克,現改為<5克;油25~30克,沒有改變。

準則一: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是飲食健康的核心,因為除了半歲以內母乳喂養的嬰兒外,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物可以滿足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及全部營養素,只有通過食物多樣及合理搭配才能滿足人體需要。平均每人每天應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按膳食寶塔中各種營養素比例搭配食用。

準則二: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保持能量入出平衡。動少靜多的人每日應堅持身體活動 30~40分鐘,至少每周活動5天,或每天走路約6 000步。適當進行高強度有氧運動,每周2天至3天,每天活動約半小時。

準則三:多吃蔬菜、水果、奶類、全谷、大豆

保證每天攝入蔬菜不少於300克,深色蔬菜應占一半。每天吃新鮮水果不少於200克;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每天攝入奶及奶製品300毫升以上。適量吃堅果。全穀物(即簡單加工的糙米)應適當多吃點。

準則四:適量吃魚、禽、蛋和鮮肉

建議每人每天吃一個雞蛋,不要丟棄蛋黃;每周最好吃魚兩次,肉類攝入要適量。少吃肥肉,少吃或不吃腌制和煙燻的肉製品。

準則五: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人每天對鹽的生理需求量約2.5克,世界衛生組織早就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要超過5克。鹽攝入量超標導致高血壓和卒中的風險增加。食用油不超過30克。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最好不飲酒,成人若飲酒每天不能超過15克。

準則六: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近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每日三餐規律用餐的人比例有所下降,零食消費大幅增加,不吃早餐的人增多,在外就餐比例明顯增加,導致能量、油、鹽攝入量超標,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我國居民飲水不足的現象較普遍,其結果是使認知能力下降、泌尿系統疾病風險增加。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飲食適度,不暴飲暴食,不偏食挑食、不過度節食。足量飲水,推薦喝溫熱的白開水或茶水,少量多次,每天喝1 500~1 700毫升。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不用飲料代替白開水。

準則七:會烹飪,會選擇,會看標籤

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特點,選新鮮、營養密度高的食物。烹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學習烹飪,傳承當地的美味佳肴,做好一日三餐。在外就餐要適量,葷素合理搭配。學會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包裝和預包裝食品。

準則八:公筷分餐,杜絕浪費

堅持用公筷公勺或分餐等衛生措施可避免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對保障公共健康有重要意義。在外就餐或在家做飯,飯菜要適量,避免浪費。

文/教授 彭善友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a8593e39cc15d53c776375aac1084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