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美聯儲的「防禦性」降息,對中國影響有多大?中國央行跟不跟?接下來怎樣避免投資踩坑?
一夜之間,世界又不同。
2019年8月1日凌晨,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也就是降息0.25%,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2%-2.25%。
這是次貸危機10年之後,美聯儲首次宣布降息。
緊隨美聯儲身後,中東三國阿聯、巴林和沙特,還有香港金管局均宣布降息25個基點,巴西央行甚至宣布降息50個基點。
在此之前,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已經宣布降息。
甚至在一天之內,韓國、印尼、烏克蘭和南非四國同時宣布降息,土耳其更是宣布降息高達425個基點。
2019年,成為全球降息元年。
1
10年一輪迴,一輪不同一輪。
除了宣布降息外,美聯儲還宣布結束縮表,提前2個月時間結束了貨幣收緊進程,在8月1日起即刻生效。
降息和停止縮表,美聯儲正式進入了降息周期了嗎?
在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說到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認為此舉的性質本質上屬於周期當中的政策調整,這不是一長串降息的開始,我沒有說只是一次「降息」。
翻譯過來就是,不要把這次的降息當成是降息周期的降息,只是加息周期的一次調整,但是調整並不一定只有一次,還可能會有下一次。
再簡單點就是,看到降息不要太高興,還會加回去,不過沒有這麼快。
因此在宣布降息之後,美元指數暴漲創2年新高,美股和黃金大跳水,反而更像是宣布加息的反應。
在美聯儲宣布降息之後,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到:
和往常一樣,鮑威爾讓我們失望了,但至少他結束了量化緊縮政策,這本來就不應該開始——沒有通貨膨脹。我肯定不會從美聯儲得到多少幫助!
在降息前夕,特朗普也在推特上對美聯儲施壓,指責美聯儲此前加息「太早太多」,小幅降息不會奏效。
與以往不同,美聯儲此次降息更像是「預防性」降息,迫於特朗普帶來的種種壓力。
因為這一次降息,有兩位美聯儲決策者投了反對票,也是鮑威爾上任以來的首次有兩人投出反對票。
在政治邏輯高於經濟邏輯情況下,說白了,誰捅婁子誰背鍋。
2
預期管理代替了結果管理,是美聯儲此次降息的最大不同。
過去,美聯儲的習慣是一旦開始加息,就會加到經濟崩潰了,看到結果之後才開始結束緊縮政策。
上一輪加息,加到次貸危機爆發停手,這一輪加息,卻是頂著政治壓力停手。
雖然經濟壓力大,但是危機仍未爆發,遠未到需要降息救經濟的地步。
但是特朗普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滿意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並且表示不再提名鮑威爾繼續接任美聯儲主席的位置。
不管是柯林頓、小布希,還是前任總統歐巴馬,在執政時期都避免在公開場合評論美聯儲的政策。
如今美聯儲的獨立性卻在喪失,為政治讓步,特朗普打破了美國一直很看重的獨立性原則。
太多未知因素和壓力,美聯儲選擇了降息。
一方面,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很多國家已經提前降息保護經濟不發生危機。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又反覆無常,一時一個樣,在談和戰之間不斷來回變化,全憑特朗普的一張嘴。
搞不清也弄不明,美聯儲開始了預期管理,先給經濟打一支預防針。
降息的邏輯是「全球形勢」和「通脹壓力減弱」,說白了,中美貿易摩擦又檫槍走火了,通脹也確實沒有達標。
這次降息有點像1995年的那次降息,在加息周期中迫於環境壓力,美聯儲先降息3次,然後加息1次,再降息3次,最後才繼續加息。
美聯儲這一次降息到底是加息周期的一次調整,還是轉向降息周期,最終都要看經濟的實際表現。
如果崩了,調整直接變降息周期,如果沒崩,也要看經濟壓力有多大,需要調整多少次。
但是留給美聯儲的空間已經不多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900億美元,擴張到4.5萬億美元,如今僅收縮至3.8萬億美元就停止了。
不通過危機出清債務,美國是沒有辦法解決如此之多的債務。
3
加息和危機如果都是無法避免,那麼中國跟不跟著降息?
答案,其實早早地給了我們。
在美聯儲宣布降息之後,中國央行不但沒有任何表示,甚至還暫停了8月1日的公開市場操作。
說明什麼?說明央行並不著急,央行也有自己的一把尺,知道度在哪裡。
沒有表態,其實就是最好的表態。
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以來都是預期管理,看著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前進行調整,所以在2018年全球仍在加息時,中國央行選擇背道而馳。
進入2019年,美國開始停止加息,並且在公開場合表示有可能降息。
直到6月的利率會議後,7月降息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甚至美聯儲降息了,中國都沒有跟進。
央行是知道美國今年會降息的,央行沒有事前降息,也沒有事後降息,甚至連全面降准也停止了。
就在美國宣布降息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了,直接打了賭貨幣大放水的臉。
政治局會議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放水刺激經濟?沒門。
之前美國向左走,中國轉向右走,這一次美國轉向右走,中國卻打算轉向左走。
在壓力小的時候,是放水刺激還是解決問題?
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美聯儲也不知道何時再次加息,繼續放水刺激問題更嚴重也更難解決,倒不如在壓力小的時候選擇解決問題。
央行和國家,大概也是這麼想的。
對於中國來說,降息並沒有多大的意義,現在的利率太高了嗎?不,在6月底的時候,市場利率甚至一度低到與政策利率發生倒掛。
中國的利率問題,實際上是傳導機制的問題。
在2019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說到:
「貸款的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對市場化的利率調控和傳導機制會形成一定的阻礙,不利於市場利率向信貸利率的傳導。
所以下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點是推進貸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
說白了,降息解決不了中國經濟的問題。接下來,央行重點在於疏通利率傳導機制,以此降低企業的貸款利率。
如果中國不跟著降息,那麼今年的投資要注意什麼?
1、市場出清還是會繼續加速進行,該爆雷的資產還是會繼續爆雷,需要理性選擇各種投資產品。
記住這幾句:不懂的不投、不熟的不投、收益率太離譜的不投。
實在沒啥把握又心裡痒痒的,可以在投資之前來菜鳥理財APP找專家把關一下,少走點彎路,少踩點坑。
2、不降息不大放水,股市難走暴漲牛市,尤其是改革過程中,企業的業績容易爆雷,震盪市仍將持續下去。
如果對市場機遇沒啥把握的話,還是老老實實買基金吧。
3、債市也是很看重利率和貨幣寬鬆程度的,不降息不放水,債牛是很難出現的,震盪市也將是常態。
需要提醒的是,美聯儲後續降息的節奏會對我國債市帶來直接影響。
若美聯儲僅7月降息一次,美國經濟企穩,景氣度改善,美聯儲年內不再降息,美債收益率或將有所上行,則國內貨幣政策放鬆空間較為有限,對國內債市的利好較為有限。
如果美聯儲年內降息兩次,疊加歐央行可能也開始降息,則國內貨幣政策操作空間較大,三季度債市上漲空間或將拓寬。
4、至於房地產,短期內基本沒戲了,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監管嚴堵房企的各種融資口子。中長期來看,適度平緩的上漲還是會有的,畢竟通脹還在,但是能不能買,也要分地區看待。
就像菜導此前強調過無數次的那樣,樓市已經進入二八分化時代,全國普漲暴漲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