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城隍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城東南石獅市永寧鎮永寧街。 為永寧至今保留較完整的一座古寺廟。該廟居高臨下,放眼遠眺,深滬灣歷歷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獅(深滬山)之稱。其以氣勢之雄偉,廟貌之壯觀,被譽為"永寧福地"。1996年2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寧城隍廟座北朝南,。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為當時永寧衛城的附屬建築;清道光十五年(1835)擴建,光緒年間(1875~1908)進行大修。現存為清代建築,1992年加以整修。廟坐北朝南偏西,三進、五開間、重檐歇山頂,由門樓、前殿、戲台、拜亭、後殿和左右兩廂房組成,主祀忠佑侯城隍爺,配祀二十四司、四大將軍、三夫人以及役吏差官等,建築宏偉壯觀,規制完備,且石雕、磚雕、木雕工藝頗為精美,是泉州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城隍廟,在全省亦少見。廟內外還保存有清道光十五年的重修碑記1方、序碑1方、民國8年及12年摩崖石刻3方。
永寧城隍廟建築藝術結構嚴整、精美。其書法、聯文、木雕、石雕、磚刻均出自明、清高手。門樓兩側的"雷厲""風行"四個石刻大字,書法遒勁、端莊大氣,令人讚嘆不已。拜亭兩側的清代石雕獅子栩栩如生,雕工精湛,堪稱石雕精品。廟內尚保存道光重修碑記、碑序各一方,對研究清代閩台關係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由於永寧城隍廟建築之恢宏,規制之完備,在福建省同類建築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永寧城隍廟正以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和秀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海內外的朝聖者和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