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兒子叛逆,媽媽把他拉到貧困山區:你利用貧窮的樣子,真丑

2019-08-05     小學生學習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帖子,


一位杭州媽媽想為16歲的兒子尋找一個貧困山區,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

「孩子進入青春期了,越來越叛逆、不聽大人的話!」

「馬上就要中考了,叫他吃點苦頭,就知道怎麼好好學習了!」

另外,這位媽媽還特別指出「不想找機構」,要強調體驗的真實性。



這位媽媽的想法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


不少家長也說自己有同樣的想法,希望可以藉此機會「改造孩子」。

討論越來越激烈,有網友甚至還對「貧困山區」提出了自己的標準:

一個「適宜改造」的貧困鄉村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

經濟必須要落後,飲食不能太清淡,廁所不可以太髒,不能只有老年人...…

看到這些評論,不禁讓人唏噓:

怎麼體驗貧苦生活,家長還如此雙標?

既希望農村經濟越落後越好,讓孩子懂得珍惜現在富足的生活;

又希望體驗得「體面」,當地得提供有營養的飲食和乾淨的廁所。

既希望孩子去農村多幹活體驗生活的艱辛;

又怕農村全是老人,孩子幹活會太累。

他們討論的字裡行間,絲毫不見對生活在貧困里的人的尊重和善意,

仿佛對方只是一個道具,功能是被自己用來改造孩子。

讓人不禁感嘆:

你們利用他人的貧困來「改造」孩子的做法,真丑!

01


這讓人不禁想起了一個曾經很火的綜藝節目《變形計》。

這個綜藝節目就是把城市裡嬌生慣養的叛逆少年,與貧困山區里的孩子進行角色互換。

希望能讓孩子在經歷了7天的「變形生活」之後,幡然悔悟,改變自己。

在螢屏中,我們看到那些花錢如流水、與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進入農村,體驗貧窮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後,突然好像變了個人,聽話懂事,後悔自己之前的種種言行。

看到「改過自新」的孩子與爸爸媽媽相擁而泣的場景,我們別提有多感動了!



但是,在一篇名為《變形記——未必真實的節目和魔幻現實》的新聞報道里,某期節目的主人公施寧傑,揭露了這個綜藝「真人秀」的本質——

節目裡那些先抑後揚的「變形曲線」,幾乎都是來自節目組刻意的引導和編排。

比如:為了讓節目拍攝得更加吸引人,如果有幾組「主人公」的暴力動作鏡頭就再好不過了。

於是節目組會通過不許他吃東西、打電話,不停地言語挑釁,無限刺激施寧傑,使其做出暴力的動作,直至被攝像頭完全記錄才終止。

鏡頭裡,「囂張跋扈」的施寧傑,在經過了農村7天改造後,變得「聽話懂事」,回到了城市的懷抱。



但當記者再次採訪他時,問參加《變形計》三年後有什麼變化,他回答說:

「我覺得我想法變成熟了。我上《變形計》的時候覺得奧迪 TT 和寶馬不錯,但是到現在我覺得我應該開法拉利和蘭博基尼。」

其實不止施寧傑,其他《變形計》里來自城市的主人公,雖然生命軌跡有了7天的漂移,最後卻都遵循了原有的軌跡:

第五季《美麗加減法》的易虎臣向粉絲大量借錢,成為失信被執行人。第九季《青春作伴》的韓安冉在網絡不斷炒作和老公結婚離婚出軌。第八季《少年少年》的主人公廖洪毅回到家後第一個晚上就去了夜店。


然而這次「變身」帶給了農村孩子什麼?

來自雲南的吳宗宏,當時在家裡的時候他非常的懂事乖巧,會幫助家裡分擔很多事情。

有時候談起自己的夢想,還會害羞的說自己長大的夢想是當一名工程師。

可是來到了大城市以後他體驗了溫暖舒適的大床,還有出手闊綽的土豪「父親」。

這讓吳宗宏的心開始迷失,身陷城市生活無法自拔。



回到鄉村以後,他開始懷念城市的生活。

他開始憎惡自己的父母親,為什麼沒有給自己美好的生活?

他還經常幻想,能夠重新回到城市「父親」的懷抱里,好幾次給城市裡的有錢父親打電話,可是回應他的只有冷漠!

節目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很多人說:

這檔節目只是富人的遊戲,窮人在裡面只是犧牲品!

02


這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教育和金錢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2018年7月,王心儀的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引起網絡熱議。

這個「寒門女孩」參加了2018年高考並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網友們都說這可是「寒門出貴子」的典型。

來自一個非常貧窮家庭的她說:

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


但是,我們未曾注意到的是:

王心儀的母親因要照顧小孩和老人沒有外出打工,她勤勞能幹、心靈手巧,給了孩子很多陪伴。

王心儀童年沒有動畫片、玩具和零食,但是她會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喂雞。

學校離家遠,伙食又不好,她媽媽堅持用自行車接送她和弟弟,一人坐前座一人坐后座。每次接送,從不誤時。



很多人說:寒門出貴子。

以為是貧窮造就了各種狀元傳奇。

這是錯誤的認知。其實更多的寒門子弟一輩子連門前的大山都出不去。

更多的貧苦人家的孩子,早早輟學打工。

據估計,中國農村大約只有1/3的人口進入高中。

一個名為《現實是有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怎麼辦?》的演講直接指出:要想避免農村孩子成為廉價勞動力,最好的辦法,除加強營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增進陪伴,改變養育方法。

所以,托起王心儀飛翔的力量,不來自別處,而來自她的母親和家庭。

03


很多人把農村當做一個田園牧歌般的存在。

貧窮和艱苦,一定可以孕育出一顆堅強和善良的靈魂。

還有的人把貧窮當做一根大棒,懸掛在學子頭上,恐嚇著使其去好好學習。

無論是哪一種做法,都是對貧窮毫無道德的利用。

窮人陷在自己貧窮困苦的生活里,已經非常不易和不幸。

請不要再要利用他們的貧窮,榨乾他們僅存的一點尊嚴。



窮的家庭和富的家庭,

即便經濟條件懸殊巨大,只要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是一樣的,

孩子的成長結果都不會差。

所以,請不要再把改變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自己或他人的苦難之上。

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該落在家長的肩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RSoYmwBUcHTFCnf_Q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