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尹曉靜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尹曉靜。
八月熱播劇——《小歡喜》大結局了,雖然很多劇情太過虐心,一度被網友戲稱為《大悲傷》,但從結局來看,皆大歡喜:
四個孩子都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經歷過磨難的三個家庭也重整旗鼓、越過越好。
剛看劇時,身為90後,我天然站在高三孩子這邊,看到海清數落兒子,我仿佛看到了我媽數落我自己。
然而,越看下去,我卻發現,與高三孩子的備考壓力相比,中年父母那隱藏起來的不易和辛酸更讓人揪心和唏噓。
看到他們為沒錢發愁、為工作發愁、為身體發愁,我慢慢意識到:父母不僅要當我們的父母,還要當贍養老人的兒女、工作繁忙的打工仔、能扛事兒的中年人。
而當時的我們,只要做一個備考學生,就萬事大吉。
當我離學生時代越來越遠、逐漸接近父母的年齡時,才發現:
父母,尤其是我們口中的中國式父母,其實比我們更不容易。
01
最需要頂天立地的時候
最容易遭遇致命打擊
中年父母,更知道錢有多珍貴。
中年父母,更知道錢有多難賺。
方圓(黃磊)和童文潔(海清)兩口子要養兩個高三孩子、要供房貸、要租學區房、要給孩子報補習班、要給孩子請藝考老師……
他們在職場打拚多年,一個做到了部門領導,一個做到了副總監,收入頗豐,妥妥的中產。
然而,一夜之間,童文潔被信任的下屬背叛,從副總監一下子降職成了小助理。養家的重任就交給了方圓。
沒成想,剛完成一個大項目、坐等升職加薪的方圓竟然被老領導炒了魷魚。
於是,家裡的收入少了一大半。
三十多歲失業不順,叫中年危機,四十多歲工作被辭,叫人生宕機。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被辭的方圓已經45歲,他找不到工作了。
發紅包求人脈內推,人家只領紅包不辦事;
去學弟的公司,人家又嫌他年齡大不合適。
誰讓中年人熬不了996,給不了低薪水,替代性太強,性價比太低。
這個社會就是那麼殘酷,年齡就是原罪。
後來,名校畢業、業務能力強的方圓只好去開網約車,兼職做配音,貼補家用。
最讓人心痛的一幕是他在酒後失意痛哭:
中年父母的真情流露,往往在酒後
是啊,這輩子本來意氣風發,怎麼突然就灰頭土臉了呢?
中年父母的痛苦往往都忍著、憋著、藏著,只有借著酒勁兒,才敢「砰」的一下發泄出來,好好哭一場。然後還要在孩子看見之前擦乾眼淚,當作什麼事兒都沒發生過。
方圓失業之後,基本上就全靠童文潔一個人養家。
可是,被降職到小助理的她在職場上也遭遇了危機。
性騷擾。
新調任的上司對她動手動腳,她一忍再忍。因為她知道,要是主動辭職,那這個家就真的斷了糧,兩個還在上高三的孩子還怎麼高考?
屋漏偏逢連夜雨。
方圓的父母又被保健品傳銷公司騙了80萬,老兩口在派出所慌了、懵了、哭了。
突如其來的大窟窿當然還是需要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中年人填上。
年輕時經歷點事兒以為天都要塌了,殊不知中年後經歷的事兒才是真的「要人命」,而且無從選擇,只能硬抗。
中年父母,很難有崩潰自由。
中年人的艱辛,只能埋在自己心底。
02
要強和偏執的單親「虎媽」
是婚姻失敗的後遺症
中年父母,更怕缺愛。
怕失去孩子的愛,怕失去戀人的愛。
宋倩(小陶虹)和女兒英子的關係,在全劇中最讓人窒息。
宋倩是單身媽媽,因為丈夫喬衛東(沙溢)出軌而早早離婚。用她自己的話說,她一直和女兒英子相依為命。
這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媽媽。自己是名校的金牌物理老師,女兒升入高三後,辭了工作帶補習班,留出更多時間專心照顧孩子起居和學習。而且,十幾年前她就在北京囤了五套學區房,所以家裡不差錢。
女兒英子跟媽媽生活,乖巧懂事,成績優異,從小就熱愛天文,希望考上全國排名第一的南京大學天文系,進入中國國家航天局工作,成為一名女航天員。
作為個體,她們都很完美。但作為母女,她們的關係卻充滿裂痕。
一切都是因為媽媽宋倩的超強控制欲。
她把女兒英子的人生看成自己人生的延續,所以不停地強行干涉英子的選擇。英子想考南大,她卻只允許考清華。
當她發現英子開始悄悄反抗時,更是搬出了道德綁架:
媽媽只有你,沒有你,我該怎麼活?
她是一個典型的「控制型父母」。
我們這屆年輕人,可能還沒來得及做父母,但我們都做過孩子。
所以,我們更容易代入英子的角色,對這位控制型媽媽瘋狂的指責。
被逼到恨不得跳海的英子很可憐,在高壓環境下生活得很不容易,但更可憐更不容易的,是表面強勢的媽媽。
因為她人到中年,仍不敢向女兒展示自己的脆弱。
因為她人到中年,仍擺脫不了對婚姻受挫的傷痛。
這一點,在劇情快結束時才出現線索。
看到這裡,你才會不自覺地對宋倩這個角色由充滿排斥變成又愛又恨又心疼。
意料之外的離婚給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在女兒面前她卻從不展示出來。
因為她一向要強,一向驕傲,想做一個能被女兒依賴一輩子的媽媽,所以不想被女兒看到脆弱痛苦、需要關懷的一面。
丈夫的出軌打亂了她的人生計劃,雖然女兒被判給自己,但她應該非常害怕女兒被丈夫搶走,所以總是有意無意阻攔女兒靠近爸爸,並且極度害怕失去女兒的愛。
為了讓女兒徹底離不開自己,她恨不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女兒。
這就造成了母女關係的失控。
也造成了中年母親的失控。
但正如劉靜(詠梅)在劇中對英子所說的那樣:
宋倩的做法算不上一個超級好媽媽,但是這麼多年來,她心裡的苦,她承受的痛,只會多不會少。
因為中年單身母親,沒有脆弱自由。
03
當得了人民的好公僕
也想當兒子的好爸爸
中年父母,更珍惜和孩子的相處。
季區長(王硯輝)和妻子劉靜(詠梅)在兒子小學還沒畢業時就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借調多年。兒子升入高三前又急急忙忙調回了北京,打算陪兒子度過高考。
然而他們卻難過地發現:兒子已經跟自己不親了。
尤其是跟爸爸不親。
為了緩和父子關係,彌補6年來兒子對父愛的缺失,這位中年父親,做出了很多努力。
他小心翼翼地接近兒子。
知道兒子喜歡賽車,二話不說拉著妻子一起去玩,還特意找一些賽車視頻和兒子分享。
得知兒子泡在遊戲廳,立馬跑過去換了一大堆遊戲幣,讓兒子教自己玩遊戲。
因為兒子在家裡不和自己聊天,所以從不上網的他還註冊了一個網名,用暱稱和兒子溝通,做兒子的「好朋友」。
尤其是吃披薩這一幕,兒子因為覺得尷尬而特意不和他坐面對面,他也沒生氣,聊著聊著陪著笑臉小心翼翼地挪到了兒子面前。
看到兒子大口吃披薩後還一臉慈父笑。
而這一切,都是這位新調任的北京市區長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做的。
都說工作和家庭難以平衡,這一點中年父母最懂。
但為了了解兒子,這位中年父親願意花費大量時間接觸自己不感興趣的活動,願意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兒,甚至願意拉下臉來主動和兒子套近乎。
而這一切,卻很容易被孩子忽視。
他又小心翼翼地做個官員。
因為身處高位,他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行為不端。
剛來北京時沒地方住,到賓館後要問一句:沒超標吧?
為了孩子高考租了學區房,放棄大三居選擇小二居,考慮的也是這樣不超標。
甚至連中式家具,都要從二手市場淘,生怕鋪張浪費。
而他的兒子在開學第一天卻違反校規校紀,開著舅舅的法拉利上學,這事還傳到了他的領導那裡。
他讓兒子道歉,但在兒子眼裡,爸爸讓自己道歉是為了維護官員的名聲,是為了將來升官進爵,回歸家庭也只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
一怒之下他打了兒子。
剛剛緩和的父子關係又開始破裂。
後來,當著眾人的面,在官場上說一不二的他對著自己的兒子彎腰鞠躬道歉,希望得到兒子的原諒。
這次道歉,他獲得了兒子的諒解,父子關係終於有所緩和。
他當得了人民的好公僕,也要當兒子的好爸爸。
然而沒想到,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
和他一路扶持走來的妻子得了病,癌症。
這次他不再小心翼翼,而是反思自己。
妻子生病之後,他暫時放棄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自願退居二線,學煲湯、學做菜,照顧妻子的病情和兒子的起居。
中年人不易,身負重任的中年人更不易。
劇中的季區長,不僅要對一方百姓的生活負責,還要拼盡全力做一個好父親、好丈夫。
中年父親,他很難有流淚自由。
04
開始生病的身體
是中年父母不可控的噩夢
中年父母,更知道健康的珍貴。
父母是孩子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爸媽沒了,我們直面死亡。
馬爾克斯曾說,父母健在的話,你和死亡之間有一層墊子,當父母離開以後,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
劇中的磊兒應該最能體會這種滋味。
當他的同齡人在緊張備考和享受父母關懷時,他千里迢迢從福建來到北京投奔小姨(海清)。
因為他的媽媽去世了。
他成績優異,回回考年級第一,但是心思敏感,習慣性地把對已逝母親的愛深深藏在心裡。
然而有一次手機意外被摔壞,他拚命在地上爬,去撿那部已經支離破碎的手機。
因為那部手機里有媽媽的所有照片和消息。
老舍說,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磊兒這孩子,過早摸到了「死亡」這堵牆。差點摸到這堵牆的,還有上文提到的區長兒子。
劇中,季區長的妻子劉靜(詠梅)被診斷出了乳腺癌。
她是劇中的完美媽媽,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理性客觀,從不強迫孩子,是父子之間的潤滑劑。
她可能也是劇中最累的媽媽,多年來跟著丈夫借調外地,在外要維護官員丈夫的形象、要處理繁忙的工作,在家要照顧兒子的生活、關心兒子的學習和心情。
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後,她的反應是:
兒子怎麼辦?
被兒子發現怎麼辦?
中年父母的絕望,從發現自己身體變差開始。
年輕時,誰都有鮮活的身體,誰都有折騰的力氣。但是中年父母沒了這項權利。
他們必須接受自己的身體逐漸走下坡路,必須接受身體出現的一切問題。
但他們最操心的,還是孩子有沒有吃好飯、工作忙不忙累不累、有沒有熬夜有沒有早起。
沒有人不在意自己的身體,但在孩子面前,孩子就是第一位。
中年父母,沒法健康自由。
05
你的不容易
在中年父母面前不值一提
多謝這部劇,讓我開始體會中年父母的不易。
我們總自嘲自己活得不容易,但其實父母那一代更不容易。
我們吃上的時代紅利,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離不開他們大半輩子的打拚。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對兒子說:你們簡直就是大海里鮮艷多姿的熱帶魚。
是啊,我們不僅是自帶斑斕色彩的熱帶魚,我們的面前還有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在這個世介面前,父母顯得如此無聊、如此嘮叨。
尤其是在外求學工作,一不小心就忽視了父母的存在、父母的生命。
你上次主動給父母發消息打電話是什麼時候?
我已經記不清了。
因為每次都是他們主動找我,而且小心翼翼,生怕打擾了我的工作學習。
他們發個消息戰戰兢兢,收到我的回覆又欣喜若狂。
前段時間,我發現我們之間的聊天模式已經固定了下來:他們在網絡那頭連發一大堆消息,而我在網絡這頭只簡短的回覆「我知道了」。
甚至有時候都忘記回復消息。
有次視頻我才知道,原來他們會因為我忘回消息而生氣,也會因為我晚回消息而擔心。
上次看《脫口秀大會》,有人說「我們一直在孝順別人家的父母」。
我心想,可不是嘛:
我們一直在照顧金主爸媽,卻沒怎麼照顧自己爸媽。
因為在我們逐漸長大之後,父母在我們世界中的優先級就逐漸降到了最低。首先是老闆或戀人,其次是朋友或客戶,而父母,總是被我們排在最後。
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永遠不會怪我們。
而我們,卻容易把自身問題歸結為「原生家庭」。
我們習慣性的站在父母的對立面,埋怨他們不了解我們、不理解我們,但我們理解他們嗎?有試圖了解過他們的不易之處嗎?
我們心裡有答案。
最後
願我們都對父母好一點,哪怕是中國式父母。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尹曉靜。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