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方多地受寒潮影響出現大幅度降溫,例如山東省氣象台預報,14-19日山東省的降溫幅度最高可達20℃,最低氣溫會低於-10℃;而遼寧省2月14~16 日,將遭受20年一遇暴風雪強寒潮災害性天氣,各地氣溫累計降幅15~25℃。
寒潮將對各地蔬菜生產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各地要有針對性的做好準備,減輕降溫對蔬菜生產造成的危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山東、遼寧兩地的專家指導意見,供大家參考。
山東
一、搶收緊賣,藉助保鮮技術和物流推動產銷
由於去年暖冬,進入2020年溫度也較往年偏高,大部分蔬菜均沒有經過低溫鍛鍊,耐寒能力會明顯偏低。因此,對一些保溫效果較差的簡陋棚室內種植的速生葉菜,為了防止低溫導致萎蔫失去商品性,達到或基本達到收穫標準的應進行搶收;為了防止日光溫室內種植的果菜類蔬菜受低溫影響而落果,接近商品成熟的果實即可採收。
對於蔬菜種植不太集中、規模較小的地區,可與當地疫情聯防聯控部門結合,直接與有需求的村莊、社區對接,既能保證蔬菜快速銷售,又能保證由於防疫不便出門的人們吃上新鮮的蔬菜,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對於規模化種植的區域,在保證本地區蔬菜快速供應的基礎上,可與當地的果蔬保鮮公司和經銷商積極對接,利用現代氣調、1-MCP保鮮劑等延長蔬菜保質期,藉助現代物流、微信朋友圈、電商平台等進行宣傳和銷售,快速將採收蔬菜送達需求地。
二、多措並舉,提高棚室內溫度
1
提高地溫
地溫低導致根系發育受阻是棚室內蔬菜早衰和生長受抑的重要原因,為此在寒流到來前1-2天,可以通過蓄水池加熱提高灌溉水溫度,並在行內按每畝10-15斤施用保水劑,有利於穩定根區土壤的溫度和保墒。在地面覆蓋一層馬糞、麥糠等釀熱物,有明顯的增溫保墒效果,促進低溫下蔬菜根系的發育。針對我省當前馬鈴薯四膜覆蓋已經出苗,三膜覆蓋即將出苗的情況,覆蓋一層地膜進行保溫。對於早春育苗棚室,可以採用電熱溫床加熱。
2
增加棚室的保溫性。
棚室的保溫性受設施類型、結構特點、建造用材、透明覆蓋材料和保溫覆蓋材料的影響,同時,還受通風方式和密閉性的影響。針對寒流的影響,多層覆蓋是增加棚室保溫的最有效措施。對於已經開花結果的較大植株,可以通過在棚室內加二道幕的方法提高保溫性。而對於目前剛剛定植的果菜類、正在生長的葉菜類和育苗棚室,可以通過溫室、大棚內扣小拱棚以及小拱棚上加草苫、棉被等措施提高保溫性。
3
臨時性加溫。
當棚室內白天溫度低於15℃,夜間溫度低於5℃的時候,大部分喜溫性蔬菜就會受到傷害。此時,可用移動式熱風機或小型常壓熱水鍋爐通過管道將熱水、熱氣輸送到棚室內,提高溫度。在通電方便,尤其是溫室內有插座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串聯100瓦以上的白熾燈進行臨時性加熱,同時起到補光的效果。也可在溫室大棚(1.5-2.0畝)內間隔放置4-6個瓦盆裝鋸末點燃熏煙去寒,但要注意嚴防火災,為避免瓦盆周圍植株灼傷,可將瓦盆放在靠近日光溫室北牆、南屋面的人行道或者大棚的大行中。
4
臨時搭建水牆。
在溫室後牆成排懸掛裝有水的黑色塑料管,或者用黑色塑料桶裝滿水成排擺壘,白天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能儲存於水中,夜間釋放熱量提高棚內溫度。
5
及時清除棚室上面的積雪。
在降雪過程中及時清掃可防積雪太厚,壓垮棚室骨架。雪停止後及時清理有助於棚室的通風透光管理。清除積雪可以用傳統的清掃法,在清掃積雪時,不能一味從上往下推雪,這樣會造成大棚前端的積雪不能及時下滑,導致負擔過重,嚴重時會出現坍塌。所以,菜農們在掃雪時應該先清掃棚室的下半部分,然後再從上半部分往下掃,這樣可防止大棚前部處承受壓力過大出現坍塌。有條件的地方,也可提前準備好大棚吹雪機,實行機械化除雪。
三、提高植株的抗性
1
提前鍛鍊
在降溫幅度達10℃以上時,可在寒流到來之前2-3天通過加大白天通風量,使白天溫度降低3℃-5℃,夜間溫度降低1℃-2℃,對蔬菜植株進行適應性鍛鍊,可顯著提高蔬菜的耐低溫能力,尤其在暖冬寒流和倒春寒來時,效果更為顯著。
2
補充二氧化碳,提高碳氮比
蔬菜作物對碳氮比的需要量為30∶1,低溫季節蔬菜容易黃化與二氧化碳不足有很密切的關係。目前廣大農民都認識了氮的增產作用,卻忽視了碳的增產效果。多數蔬菜的二氧化碳的補償點在80-100毫克/千克,飽和點在1000-1600毫克/千克。太陽出來後1小時可將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時左右便處於碳飢餓狀態,氣溫高時可將棚膜開開合合,放進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產量。
寒流來之前,可結合加大通風量,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促進蔬菜健壯生長,同時可提高植株中束縛水/自由水的比值,增強蔬菜的耐低溫能力。棚室密閉時,可通過碳酸氫銨-硫酸化學反應法、鋼瓶二氧化碳施用和施用固體顆粒肥提高棚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
3
化控誘抗法
低溫主要通過對膜系統的損傷危害蔬菜作物的生長,目前生產中常用的殼聚糖、海藻素、多肽等生物刺激素以及表油菜素內酯等信號物質,對低溫脅迫下膜的損傷具有良好的保護和修復作用,並且可提高低溫脅迫下根系的活力,因此可以採用噴施含有這些單一功能性成分的葉面肥或者水溶肥誘導提高蔬菜對低溫的抗性。
四、 寒潮過後的管理
1
溫光調控
本次寒潮過後正常情況下氣溫會回升較快,蔬菜在經過低溫寡照環境後,土壤溫度較低,根系活力和代謝活性明顯下降,短時間內難以達到正常的水肥吸收能力,因此,要逐漸掀開保溫被等,使蔬菜慢慢適應較強光照,適當降低蒸騰速率,避免因過度蒸騰導致的葉面萎蔫。同時,通風口要逐漸開大,以免因濕度過大的情況下通風過猛,溫度和蒸發變化強烈,導致植株葉片受損。
2
肥水管理
寒潮會由於降溫幅度和持續時間長短對根系發育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從而降低了根系的肥水吸收能力。因此寒流過後不易大水大肥,並且應與降溫前相比適當降低施肥量。同時,隨滴管可施用一些酵素等功能性生物肥料,促進根系的發育。另外,可繼續噴施1-2次殼聚糖、海藻素、表油菜素內酯、鈣肥等生物刺激素和生長調節劑等,促進蔬菜低溫損傷的快速恢復。
3
病蟲害防控
低溫高濕的環境容易誘發蔬菜發生灰霉病、疫病和細菌性病害。採用溫室專用的空氣凈化殺菌消毒器(每畝地1-2個)殺滅空氣中病原菌,可以抑制病害的發生,大幅度降低農藥用量。同時,選用啶醯菌胺、異菌脲、腐霉利等藥劑防控灰霉病;選用精甲霜靈、氟吡菌胺、霜脲氰等防控疫病;選用春雷王銅、噻唑鋅防控細菌性病害。還可噴施含矽葉面肥提高蔬菜對多種病害的抗性。另外,近年來中藥殺菌劑的利用日益廣泛,可結合當地市場情況進行利用。
4
延期定植、補播、補種。
目前正值早春大棚西甜瓜和其他果菜類的定植時期,有些已經定植緩苗。對於還沒定植的建議適當延遲3-5天。已經定植出現秧苗凍死的,要及時加以補苗。由於今年受疫情影響,種苗的運輸銷售受到較大的影響,在受凍較重的地塊無法補救,又不能獲得相應秧苗的。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改種其他蔬菜,以免減少損失。
作者:史慶華(山東農技協副理事長、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蔬菜創新團隊崗位專家、山東農業大學教授)
遼寧
在這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期,遼寧溫室蔬菜將遭受到20年一遇災害性天氣,總結1990年50年不遇罕見暴雪災害經驗,特提醒農民朋友做好防疫同時,建議採取以下9項應對措施:
1.溫室大棚加固。特別是棚室小區北側一趟溫室為重點。每個棚室可根據所在園區位置、牢固程度增加臨時支柱。緊固棚室壓膜線。未投入生產的不牢固大棚可臨時撤下棚膜。
2. 溫室保溫被覆蓋農膜。無防雨雪層的保溫被,暴雪前最好臨時加蓋農膜。無覆蓋防雨雪膜的棉被。下雪當時是大雪花,不是米粒狀,可捲起保溫被,雪停後必須立即發下。
3. 及時清除溫室前底腳積雪。此處積雪易壓壞溫室,須重點清除。有除雪機(也是滅火機)強力吹風除雪比較輕鬆。掃雪時特別注意腳下安全,以免摔傷。
4. 臨時加溫。在溫室番茄、辣椒、瓜類溫度降到3~4℃,草莓、葉菜降到1℃時,須臨時加溫,維持氣溫不低於上述溫度,不宜加溫增溫偏高。可用燃燒塊、秸稈、煤炭、燃油以及電熱,但要注意防火。
5. 施葉面肥藥。按照15公斤水兌食醋50毫升+磷酸二氫鉀40克+尿素50克+加瑞農30克(或噻唑鋅、或春雷黴素)葉面噴施,可7天噴一次。
6. 注意保地溫:挖壟溝鬆土,裸露地面秸稈覆蓋,不宜澆水和整枝。
7. 控制溫度變幅。一天內不宜超過15℃,晴朗天氣須控制氣溫緩慢上升。中午不宜超28℃,宜13~23℃之間。
8. 延遲採收。疫情期間加此暴雪對運輸與消費影響,部分產品滯銷積壓難免。建議掛秧在田待銷,白天氣溫控制適宜低溫13~20℃,及禁止澆水。
9. 低溫貯藏。有菜窖或冷庫可短期貯藏,貯溫:黃瓜、青椒8~13℃,番茄5~8℃,葉菜0~3℃。價格合適及時銷售,貯藏期不超30~50天。菜豆不宜冷藏,有條件採用-18~-25℃速凍貯藏,貯藏期不限。
作者:趙義平(遼寧省老科協農業分會)
中國蔬菜綜合整理自山東科技報等,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