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方圓失業:中年人的「穩定」太脆弱,方圓敗在了兩點

2019-09-05   私家視角

「你說我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我怎麼、這事業不成功,我怎麼就這麼倒霉……」

熱播劇《小歡喜》里方圓失業這一幕,讓不少中年人看得鼻頭髮酸,心有戚戚焉。

可惜,現實就是現實,不賺錢少,你不升職加薪,你失業,都跟你是不是一個老老實實的好人沒關係。

方圓是個好人,但他真的不適合在職場打拚,失業要怪老闆太黑心嗎?

拜託,人傻不能怪政府,老闆不是慈善家,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還是不要太天真了。

這個世界從來不會對「好人」另眼相看,這個世界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別天真了,中年人失業只能怪自己。

其實,在我看來,中年人的「穩定」太脆弱,方圓敗就敗在了兩點。

1、心不夠狠,人不夠聰明,他不知道公司是一個不進則退的升級體系,你上不去就只能是被替換掉;

2、沒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都四十好幾的人了,難道還不明白凡事要靠自己嗎,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和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表面上看,方圓的老闆不是個好人,你看他在決意辭退方圓前還故意迷惑方圓,讓他抱著升職的希望去解決併購問題,最後再利用他一把。

方圓以為自己成了公司的功臣就可以順利晉升成為部門經理,結果只有柳暗沒有花明,整個部門就他一個人被裁掉了。

實際上沒那麼複雜,老闆只是算清楚了一筆帳而已。

方圓這樣的人,乾了這麼多年的法務,也算是兢兢業業,但是,他現在相對平庸的「事實和結果」對新公司來說,方圓未來對公司的貢獻和價值是要打個問號的。

所以,新公司寧願給他一筆裁撤賠償,也不願意留著一個成本高而能力有限、且能繼續服務公司年限不太多的中年人。

畢竟,後面還有大把年輕、聰明、能力強的員工在等位置呢,中年人為什麼容易被替換?就是因為相比年輕人性價比太低。

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職場上的人應該吸取教訓,儘早開始奮鬥,不要以做公司的螺絲釘為追求,而應該以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為目的——等你越是不能替代,選擇空間就大,機會也就更多,就越不容易被「卸磨殺驢」。

不要怪老闆太黑心,公司太殘酷,話說這個世界什麼時候不殘酷?

真正的好公司都是一開始就逼迫員工去看清楚世界的殘酷真相,促使他們不斷奮鬥,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比如華為離職的人為什麼後來會感恩公司和老闆?就是因為在華為練出來了本領,到哪裡都能有位置。

職場就是這樣,你不往上搶位置,你的位置早晚就會被別人搶走。

公司本來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是不斷新陳代謝,循環流動的。如果反過來看,公司和老闆如果不對平庸的中年人下狠心,那麼市場就會對他們下狠心,弱肉強食,優勝劣汰,老闆也是沒有辦法。

老闆就是取捨,為了大部分的利益要捨棄小部分的利益,要知道公司的壽命一般很短暫,老闆要面對的競爭壓力更大,一個不好,公司這條船就翻了,員工還可以找下家,而老闆是沒有退路的。

這也是慈不掌兵、義不經商的深刻道理。

感情不能當飯吃,方圓是公司的元老,對公司有感情,甚至打算要在這裡待到退休。

這就一廂情願了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方圓早就開始磨鍊自己的專業能力,比如考下來那個資格證,平常多去做些未雨綢繆,那麼就算是失業也不至於狼狽和窘迫。

退路都是自己打造的,事到臨頭哪有給你送傘的人呢?

最後,你也別為方圓感傷,人家有房有存款有資產有嬌妻愛子,過得比你幸福多了,「人這輩子,當你回首往事,所有的成功、失敗、進步、退步,歡樂、喜悅、痛苦、悲傷,全都在你自己身上。咱讓孩子學會有自知之明,豎著看自己的人生,這也是一種進步吧。」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也是有自己一條路的。所以,沒事多關心下自己,想一想自己的現在和未來,到底該怎麼辦,這才是正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