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培養「領袖」,還是在培養「奴才」?如何做個有影響力的領導

2019-10-31     鄭好說育兒

豬八戒式的員工,喜歡,但不放心;沙和尚式的員工,放心,但不會重用;孫悟空式的員工,想要吧?但怕你駕馭不了。

這兩天看到《終身學習:領導力篇》,發現領導孫悟空式的創新型人才並不是那麼難。想要提高自己的領導力,管理出優秀的團隊,或許你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托德•亨利,是美國創新型產業的大師級作家,代表作有《即時創意》《努力就是為了不苟且地活著》等書。同時他還運營著商業播客「即時創意」,指導創新型團隊領導者創造佳績。

這本書講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有的特質,無論你是有多年管理經驗的老領導,還是剛剛升職管理的新人,這本書都會讓你受益匪淺。而且這本書翻譯的相當出色,根本就不像外國人寫的,不是專業人士也能看懂的一本書 。

好了,我們接著說,如何管理創新型人才?

不管是創新型人才還是優秀的員工,都需要兩樣東西:穩定和挑戰。

穩定是指可預知的工作的環境,讓他們可以專注地解決問題,不用費精力應對突然的就化。而挑戰是指讓他們對工作有興趣,有足夠的成長空間,能不斷獲得成就感。

穩定並不是從頭到尾一成不變,因為任何人也不能避免一切意外。但你要讓團隊看到你在盡力把干擾和變動降到最少,創造相對穩定的環境,保證他們可以專注地投入工作。

重點關注穩定的兩個要素:「清晰」和「保護」。

先來說說「清晰」。你要給團隊清晰的目標,明確的方向。如果領導說的含糊不清,員工怕做錯,想保護自己,就遲遲不會行動,這樣就在無端的浪費時間和精力。

「清晰」還意味著你要給團隊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團隊成員知道 你看重什麼,期待什麼,實現目標後會得到什麼獎賞。

總之,要在目標、制度、動作等各個方面做到清晰明了,才能發揮出最強的實力。

我們再來說說「保護」。要實現團隊的穩定,光有「清晰「是不夠的,還要」保護「好團隊成員。團隊成員需要確信,他們遇到麻煩時,你會挺身而出維護他們,為他們擋掉麻煩,讓他們投入最重要的工作,而不是擔心你會「秋後算帳」,落井下石。

說完了穩定,我們來說說挑戰。

同樣挑戰也有兩個要素:賦權團隊和信任團隊

賦權團隊就是鼓勵你的團隊成員勇於去冒險。如果你不表明態度 ,團隊會擔心越界。設置好清晰的邊界,然後他們可以享受完全的自由。他們可以開誠布公地討論存在的問題,不用迴避和遮掩 。

信任團隊:你的團隊成員需要感受到你的信任才能放手去完成任務。在被稱為「人才工廠」的寶潔公司,為了培養人才,會把重要的工作交給新人,而員工們呢,也由於被委以重任,不斷的磨鍊才得以成長。

所以作為領導的你要給團隊成員足夠的信任,讓他們去做擅長的事情 ,定期收集意見或建議,他們有疑問時,隨時幫助解決就可以了。

不過,信任可不是掛在嘴邊上的。如果你嘴上說信任,實際上卻時刻監視著他們的工作,他們就不會再相信你了。

我們把這種「穩定+挑戰」的組合稱為「有限自主權」,也就是說,人們在工作中有行動、決策和適度冒險的自由,但實現這種自由的前提是有明確預期、指導原則和合理的工作進度安排的。

說完了創新型人才需要的環境,接下了我們說一下大家都頭疼的問題,有人說,和團隊太疏遠吧,感覺不盡人情;打成一片了吧,怕很多時候難以公事公辦。

這裡我們就要學會設立健康的邊界、有效掌控權力。尤其是新手領導,有兩件事必須完成:一是保持適當距離,二是把槍收起來。

一、保持適當距離:你的職責決定了你必須以團隊利益為重。最理想的情況是:上任時和每位成員分別談話,告訴他們,當工作角色和私人關係發生衝突時,你會如何處理,藉此設立邊界。具體怎麼談呢?三個要素:

1.「有什麼變了?」這是最重要的問題。要說清楚,以前做過的事情哪些以後不能再做了,比如,上班時間一起打遊戲,長時間聊天,每天和同事午餐,八卦等等。

2、「有什麼沒變?」你升職了不代表和同事不能繼續做好朋友、不能一起吃午飯或者不能呆在一起。你需要向大家表明,以後依然是朋友,以後還可以周末一起打網球,喝咖啡。

3、「我能為能你做什麼?」。對現現在的工作,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我能幫上忙嗎?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團隊成員最看重他們身上的哪些特質,以後可以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出來。還要告訴他們,你明白領導者的成功取決於團隊成員的成功。

保持適當距離這塊呢,最忌諱當「老好人「。如果總當」老好人「,那麼就犧牲了領導者的效力,等於把他們的看法比工作進展更重要。

你不必討人喜歡,但也不要招人煩。所以說真話還需要幾個小策略:

1、 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2、 要保持個性

3、 不要落井下石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時,就問問自己:「我這麼做是為了討人喜歡,還是為了追求效率。」

二、把槍收起來。你是團隊的領導者,也就是手裡握著槍的人。團隊成員都知道,你能決定他們工作的幸福還是痛苦。如果你專橫,成員們就不敢有意見或者提出可能你不願意聽的想法。

如果在一個公司里,誰都不敢說話,不敢有異議,不敢大膽創新,這個公司就離關門不遠了。——李奧•貝納。

你可能會經常說「有什麼意見就說出來吧」,但發現團隊成員都不開口。那是因為無意中向他們開了槍。想想有沒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當別人提出意見後,你馬上想反駁?

當不願意聽從他人的意見時,進行威脅。

截留重要信息,有信息不對稱的方式弄權。你有沒有經常說:「有些事情你們不知道,但我現在不能說。」有時候,有些事是不能隨便說,但也不適合用這種方式彰顯權力,讓他人感覺除了你,他們都是局外人。所以說把你的「槍」收起來。

說完了如何和團隊成員相處,我們來看看領導者的思維模式對團隊有什麼影響?

工作中,我們遇到的領導者大部分都喜歡牢牢地控制團隊,可以避免一些小錯誤或者短期內失敗的風險。但這本書卻說,表面上凡事由領導者直接指揮更容易成功,但從長遠看,卻得不償失,團隊得不到成長,也無法吸引到卓越的人才。

那麼你知道自己現在的領導方式嗎?

書中將領導方式分為兩種:影響力和控制力。如何判斷自己是哪種呢?

影響力用願景領導,控制力用眼睛領導。

想要提升 個人影響力,就要做好短期內失敗的準備,換取長期的成功——提升團隊整體能力。讓團隊知道偶爾犯錯沒關係,只要在界限內就可以大膽創新。如果你依靠控制力領導,所有的問題都在你的控制範圍內,可以在錯誤發生前處理掉,但團隊卻無法更快的成長。

影響力不受情境限制,控制力限於特定情境。

如果領導者以影響力領導,團隊成員學到的是做事的原則,可以用到更多的地方。如果領導者以控制力領導,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下實現目標,離開熟悉的環境就無所適從,只會等待指令。

影響力源於關愛,控制力源於私慾。

真正的關愛他人,就會盡力幫他們獲得成功。你會希望他們不斷承擔更多的責任,不斷成長,甚至會超越你;相反,控制力領導者只想自己的團隊成員不讓自己難堪,並不關心他們的發展。

影響力歸功眾人,控制力歸功一己。

用影響力領導者會把成功都歸功團隊,但是控制力領導者總突出自己的作用。如果你用控制力領導,最後的結果不會超出你的個人投入。但用影響力領導,你的投入會被放大,會在其他 人的生命里再現自己的價值。

篇幅有限,我們就直接說說如何用個人原則施加影響。

你的原則就是你作為領導者的觀點,是你在團隊決策時施加個人影響力的手段。

原則不必複雜,簡單、直接、好記。比如:「寧可做錯,也不要什麼都不會」「如果你犯錯了,我會支持你!」,如果你的領導有這兩條簡單的原則,你不用擔心他會秋後算帳,才敢於創新冒險。

怎麼建立你的個人原則,抽出半小時,想一下作者設計的幾個問題:

不考慮結果的情況下,你讚賞什麼樣的行為?

工作中應該遵行哪些合作原則?

怎樣排列工作的優先順序?

怎麼區分工作成效的優劣?

當然,領導者只關注自己的工作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相關決策和要求會對團隊產生什麼影響。比如,有個小問題,你就召集所有人來開會,對你來說很容易,但對團隊整體來說就是個大工程。

建議在決策前想一想:「這麼做會對團隊有什麼影響?」你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團隊,影響很多人。

要想將領導方式從控制力轉變為影響力,你要走過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要想駕馭孫猴子,還得好好修煉。

影響力培養出領袖,控制力培養出奴才。你在培養「領袖」還是「奴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koKG4BMH2_cNUgXk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