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烏龍事件背後:傳統車企為何做牆頭草?

2019-09-24     汽車大事記M

最近,戴姆勒擺了道烏龍。

戴姆勒開發主管一句「戴姆勒沒有內燃機開發計劃」,讓媒體驚呼「戴姆勒停止開發內燃機」、「內燃機時代進入倒計時」。

不料,吃瓜群眾的呼應聲還未消退,戴姆勒中國便第一時間站出來發布闢謠聲明。

看得出,戴姆勒的內心很矛盾——既想搶占電動車的發展先機,又不願放棄燃油車這塊肉。

戴姆勒做「牆頭草」的背後,涉及到當前利益(燃油車)與未來利益(電動車)的衝突。

到底是押今天,還是賭明天?或者說,如何分配兩邊的籌碼?

這道必答題,難倒了戴姆勒,也難倒了其他傳統汽車製造商。

>>>>戴姆勒的糾結

根據德國雜誌《汽車與運動》(Auto Motor und Sport)的報道,戴姆勒開發主管馬庫斯•謝弗(Markus Schaefer)的原話是,戴姆勒「目前沒有開發下一代內燃機的計劃,而是專注於開發新的電力傳動系統」。

誠然,「沒有計劃」不等於「終結」,謝弗還表示,戴姆勒可能會改進現有的發動機,但這不能阻止輿論一面倒的聲音——戴姆勒停止研發內燃機!

作為內燃機汽車的發明者,戴姆勒若真的放棄內燃機,幾乎可以宣告內燃機汽車正式走向消亡。但很可惜,這個「炸彈」卻是個「詐」蛋。

戴姆勒的一紙「闢謠說明」壓下了媒體單方面的沸騰,並澄清說只是 「目前尚未有下一代內燃機研發的決定」。

意思是,戴姆勒不會放棄燃油車。

儘管如此,有一點是千真萬確的:戴姆勒的開發重點將轉向電驅動系統,也就是電動車,目標是「到2039年,打造一個完全碳中和的乘用車新產品陣容」。

也就是說,戴姆勒會堅決擁抱電氣化。

兩者結合起來,說明戴姆勒在內燃機驅動的燃油車與電機驅動的電動車取捨問題上,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看得出,戴姆勒很糾結。

>>>>燃油車壽命到底還有多長?

迫於環保與能源的雙重壓力,全球汽車電動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全面轉型擁抱電動化,是所有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唯一出路。

懸念在於,電動車時代何時到來?換言之,燃油車究竟還有多長的壽命?

這也正是戴姆勒糾結的根源。

目前,歐洲多國已出台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我國的海南省也已確定禁售時間,從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計劃來看,快的2025年,慢的2040年。這場政策導向的汽車產業變革,似乎很快就能看到終點。

然而,這並非市場意志。

「消費者對純電動車沒有需求,只是監管機構有需求而已。」寶馬研發總監 Klaus Frölich近日出席慕尼黑活動的一席話,道出真諦。

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的抗拒,源於技術不夠成熟,續航里程、電池安全性、充電時間、充電設備的普及,是純電動車無法大面積普及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期,自燃自爆事件頻頻發生,包括特斯拉、蔚來汽車、比亞迪,從國外電動車教父到國內電動車先驅,都相繼出事,摧毀了消費者好不容易對電動車建立起來的信心。

截至目前,只有在大量發放補貼的國家,電動車銷量才出現激增,一旦停補,立即出現大幅下滑。我國電動車市場在補貼腰斬後連續兩個月(7月、8月)銷量下滑,就是很好的例子。

智慧型手機取代非智慧型手機,依靠的是強大性能所激發的消費需求,而非政府的規劃和行政干預。電動車要取代燃油車,也應以技術、性能和消費需求為導向,而目前來看,時機還不成熟。

「燃油車至少還能續命30年。」Klaus Frölich基於目前純電動車在歐洲的接受度,做出了這一預測。

而前戴姆勒集團掌門蔡澈曾表示,「沒有一個立法者會去要求客戶選擇哪種能源,也沒有人能夠具體預測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會是什麼樣子。」在他看來,全面禁止燃油車可能是自擺烏龍。

電動車最終會一統江湖,但這個日子何時到來,始終沒有定論。

>>>如何平衡「油」、「電」的投入?

百年車企能夠矗立不倒,靠的是遠見和未雨綢繆。面對電動化浪潮,所有傳統車企都已開啟轉型之路。

大眾汽車計劃到2028年推出約70款全新電動車型,全球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豐田目標是到2025年,所有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達到550萬輛。已推出EQC、EQV兩款純電車型的戴姆勒,計劃到2030年,插混動力和純電動車型銷量達到乘用車銷量的一半以上。

國內的汽車製造商,比如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也各自描繪了自己的新能源願景,長安甚至制定了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的目標。

作為未來的主宰,電動車這步棋,車企不得不走,但值得傾注所有嗎?

這顯然不現實。

目前,燃油車在市場上仍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電動車(包括混動、插混、氫燃料)的市場份額至今未超過5%。放棄燃油車這塊肉,任何車企都將在奔赴電動化的道路上死於營養不良。

沒有人會愚蠢到,為了豪賭明天而犧牲今日,畢竟,熬不過今天,就活不到明天。

國內走在最前沿的比亞迪,就吃了過於超前布局新能源汽車的苦頭,燃油車業務節節敗退,毫無招架之力,一旦新能源業務停擺,整體銷量將大受影響。由於新能源業務倒退,比亞迪近兩個月的整體銷量均出現兩位數(16.96%、13.95%)的下滑,跑輸大市。

有意思的是,就在戴姆勒被曝出停止研發內燃機之時,奧迪宣布不會放棄燃油車,顯然有這方面的考量。

同時「劈腿」燃油車和電動車,巨額的支出,誰也吃不消。如何平衡兩者的投入,把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是當下所有傳統車企的共同難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AlyZ20BJleJMoPMW2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