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辛辛苦苦布局,到最後卻可能成為一場笑話。
目前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價格已經達到了每桶70美元,突破限價令超出了10美元。而且烏拉爾原油的折扣不斷的縮小,也說明市場的需求非常大。
限價令失敗,誰將最後買單呢?
現在看來美國和歐洲都逃不了。
限價令最初是在去年12月頒布執行的,但是在那之前,美國醞釀了足足半年時間。
不斷的想辦法說服歐盟的各個國家,不斷的希望拉更多的國家成為聯盟,而且還在反反覆復的衡量限價最終應該落在哪個價格水平上。不得不說,為了最終限價令的出台,美國方面費盡思量。
12月初,美國正式推出限價令。但是歐佩克加同時開始執行減產令,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限價令對油價打壓的效果。
隨後美國又推動了一輪新的修修補補,最終在今年2月升級的限價令。
但如今效果很明顯,那就是限價令徹底失敗,俄羅斯的原油價格在這一輪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中也順利的突破了60美元,已經達到了70美元。
更重要的是過去俄羅斯的原油都通過大額折扣來銷售,現在這個折扣正在不斷的減少,目前比布倫特原油價格僅折扣12美元。
但由於烏拉爾原油含硫量較高,品質略低,因此這個折扣屬於正常的折扣範圍。
俄羅斯不再需要通過降價出售來獲得市場,這也是另一個角度體現了限價令的失敗之處。
相反,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上升,好不容易略有下降的美國CPI,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重新上漲。
這是美國該付出的代價。
但相對來說,歐洲需要支付的代價更高。
近期,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再次上漲,漲幅高達18%,引發了歐洲地區對新一輪過冬危機的擔憂。
去年8月份,歐洲天然氣價格創下歷史高位,這次再度上漲使得歐洲面臨嚴峻的能源挑戰。
這一漲勢被歸因於澳大利亞天然氣工廠罷工事件的影響,同時也凸顯了歐洲在天然氣供應方面的脆弱性。
澳大利亞天然氣事件的發生,導致其出口停止,進一步加劇了歐洲的供應短缺問題。
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主要依賴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幾個國家,任何這些供應地區的動盪都會對歐洲的天然氣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這種高度依賴性使得歐洲在天然氣供應方面隨時可能被卡脖子,尤其是在面臨突發事件或供應中斷的情況下。
去年,為了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歐洲不得不投入2000億歐元用於四項與能源危機相關的救助計劃。
當時,德國是其中一個受能源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而現在,德國官方預測,天然氣價格將再飆升,並且這種高價格的趨勢將持續至2027年。
高天然氣價格對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企業將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可能不得不採取措施來平衡成本,例如減少生產或提高產品價格。
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高天然氣價格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家庭開支,尤其是在冬季供暖需求旺盛的時候。
德國經濟部報告中指出,高天然氣價格的原因之一是供需失衡。全球能源市場的動盪局勢導致了天然氣供應的緊張,特別是在歐洲地區。
反而歐洲的一些媒體指出了真正的原因,不管去年還是今年,能源危機的最關鍵因素就在於俄羅斯能源的供應中斷,而這正是美國推動之下的結果。
如今限價令產生的後果,卻需要由歐盟來負擔。
難道歐洲各國還沒有清醒過來嗎?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