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數據,截至6月末,我國的黃金儲備達到7280萬盎司,與上個月持平,這是自2024年4月以來連續三個月保持同一水平。
然而,與此同時,已開發國家央行卻在積極增持黃金儲備。
這到底怎麼了?
過去這一段時間,我們持續的拋售美債買入黃金,被證明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策略。但最新的數據卻顯示,4月份我們開始增持了33億美債,同樣也是從4月份開始黃金的儲備量就止步不前了。
這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自2022年11月起,中國人民銀行曾連續增持黃金儲備,直至2024年5月,累計增長了1016萬盎司。
如果以每盎司2400美元來計算,累計的買入金額達到了243.84億美元。當然實際的投入金額小於這一個數值因為央行開始買入黃金時價格僅略超1800美元。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持續,美聯儲還在降息與高利率之間猶豫不決,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更加受到各國央行的青睞。
但隨著黃金價格持續在高位震盪,人民銀行在短期內暫停了增持操作,這應該是主因。
這說明我們在優化外儲資產結構、確保儲備資產保值增值和收益、同時也需要降低資產組合風險度與波動性。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已開發國家央行的黃金儲備擴容行動。
捷克央行行長Ales Michl表示,捷克央行計劃將黃金持有量從約40噸提高到100噸,以增加外匯儲備投資回報率。
從40噸到100噸,擴容規模達到150%。不過捷克央行並沒有公布具體的方案和期限,100噸只是目前的目標而已,所需要增持的60噸以什麼方式完成?需要多長時間完成?暫時還不確定。
但顯然捷克央行是行動派,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今年4月捷克央行已經買入了兩噸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已開發國家央行黃金持有量占其外匯儲備的比重不一,相比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傳統已開發國家的黃金持有量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達到約60%,其他已開發國家的黃金持有量占比相對較低,存在較高的增持黃金儲備需求。
此外,已開發國家央行日益擔心美元體系逐步瓦解、美國國債規模過大與美債兌付持續性等問題,紛紛減持美債資產並買入黃金作為替代。儘管當前黃金價格較高,但已開發國家央行的增持意願並未減弱。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央行一直是全球央行購買黃金儲備的主力軍,已開發國家央行是最近才積極加入這個陣營。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最新年度調查顯示,約60%的受訪已開發國家央行認為,未來5年黃金在其外匯儲備的比重將上升,而約13%的受訪已開發國家央行計劃未來一年內增持黃金儲備。
已開發國家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的行動,預示著未來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還會進一步降低。
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級與金融市場資產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已開發國家央行正日益重視黃金在資產配置過程中的保值作用,同時減少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債。
現在連已開發國家都已經加入了全球央行的搶金大潮,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繼續支持黃金呢?
PS: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給本文「點贊」,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