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 一周年,教培轉型尚難言成功

2022-07-25     燃財經

原標題:「雙減」 一周年,教培轉型尚難言成功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陶 淘 呂敬之

編輯 | 曹 楊

「雙減」落地一年,教培機構或教培人的轉型似乎離「落地」還頗為長遠。

晴晴曾經是一位K12(即小學一年級至高三的學科教育)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從去年9月至今,她已經經歷了兩次裁員,第一次是好未來(TAL.US),第二次是作業幫。

儘管現在晴晴依然在一家涉及K12業務的教培機構上班,但已經從「台前」走向了「幕後」,擔任起了教研工作。「『幕後』老師因為基本無法和學生建立起『師生關係』,所以可替代性比較強,我經常會擔心第三次被裁。」 晴晴告訴燃財經。

因此,試圖另尋出路便成了晴晴一直在做的事。

也因此,在看到前段時間,新東方(009901.HK)爆火的直播間「東方甄選」,和出圈的、被稱為「中關村周杰倫」的帶貨老師董宇輝時,晴晴似乎看到了教培行業轉型的另一種可能——直播。

圖/東方甄選直播間董宇輝的直播

來源/抖音 燃財經截圖

但晴晴也深知,對自己來說,如果選擇直播,依然只能教授初中語文課程。除此之外,能否在直播間直接授課,也有待商榷,「我曾問過某短視頻平台的客服,『個人老師帳號授課是否屬於違規行為』,但該平台客服的回覆模稜兩可。這也讓我不敢輕易嘗試直播這條道路。

晴晴的經歷與現狀,或也直觀反映了「雙減」政策一年時間,國內K12教育培訓行業的不斷探索與嘗試。即,在相繼縮減或關停了中小學校外培訓業務,且業績受到一定衝擊後,教培機構在節流的同時,也做著如素質教育、成人教育、對公教育、出海教育、幼托教育、硬體與技術服務等新賽道的探索。

然而,一年的轉型時間,對於多半教培機構來說,或許還太短。

「新業務的探索需要時間和成本,轉型也需要專業資源。原K12教培機構,不少缺乏類似資源。」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與此同時,類似於少數頭部機構做新興直播業務出圈,在行業中可能不具有普遍的參考意義。」

教育培訓行業的資深觀察者林之越分析道,對於其它教培賽道來說,素質教育難以標準化的課程內容,成人教育更高比例的消費者投訴,以及K12之外,用戶缺乏學習的驅動力等,都是學科教育轉其它賽道的難點。

不過,儘管現階段 ,這些新業務的探索並未讓曾經的教培巨頭「滿血復活」,但「雙減」政策下,部分業務的收縮卻讓包括好未來、新東方、一起教育、網易有道等在內的教培機構,拋棄了此前靠營銷鋪量的增長模式,也因此實現了企業虧損收窄,甚至扭虧為盈。

但教培人的轉型,離「成功」還很遠。

K12從業者「雙減」一周年

對於K12教培行業的從業者來說,近一年的經歷頗為坎坷。

「通過降低成本來優化業務結構」是晴晴在作業幫被裁時,公司方面給出的理由。彼時的她,在作業幫主要負責to B業務,儘管是所謂轉型後的 「新賽道」,但內卷也比較嚴重。

「對於教培機構來說,to B業務都是低價中標,而不同地區的老師做的題庫、教案質量差距都不大。為了中標,一般企業會優先裁掉一線城市的教研老師,因為人力成本相對較高。」 晴晴透露。

在內蒙古擔任少兒英語老師的Lisa,相比而言是幸運的,至少她至今保留住了自己的崗位。 「原本我所在教培的投資人打算在城裡開出第二個加盟培訓地點,但胎死腹中了。」

Lisa所在教培機構,是5年前開設的。這位投資人在投入數百萬元資金後,前兩年才開始盈利,「去年,『雙減』 政策後,幾百位學生退了款,我們機構就又重新虧損了,投資人甚至在孩子上學後,還賣掉了自家的學區房。」Lisa表示。

「目前我們老校區的教職員工,也已經從30人縮減到了12人。在帶班老師、助教中,投資人裁掉了全部助教,就連我們曾經的校長都被優化了。」 Lisa透露,由於校長的薪資數倍於普通教師,「雙減」 之後,投資人就自己當起了校長。目前,學校已經將人員精簡到極致,但即便如此,也難以均攤固定成本帶來的資金消耗。

來源/視覺中國

Lisa直言,由於擔心教培行業未來的前景,投資人曾經還想在「雙減」政策之後轉手教培機構的有關資產,「但是無人接手,也就無法退出。」

幸運的是,作為帶班老師,Lisa的崗位暫時得到了保留。「因為學員的減少和課時的縮減,我每月的績效收入下降了大概1/3。」Lisa告訴燃財經,他們學校原本的助教,如今有的去小學、幼兒園託管班當答疑老師,有的去做社區服務,還有的想去考公立學校的老師。

當前在一家科技公司做商務運營的Cindy,曾經先後在山東的一家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和巨人學校當過老師,「大家都知道巨人學校已經倒閉了,還好我在它廣泛裁員前的幾天時間裡,根據企業的風向變化,已經及時離開了機構。」

教培花式轉型

當然,在教培行業經歷了「雙減」政策一年的洗禮之後,也有「智者取勝」。

如,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還有他的「網紅」員工董宇輝。在這一年的時光里,其確確實實經歷了「浴火重生」。據悉,在董宇輝出圈的6月,新東方在線(01797.HK)股價大漲超500%,直播帶貨銷售額超6億元。

除了新東方在抖音直播間大火一把,為了「拿到」一份相對較好的財報成績單,教培行業還有更多的轉型方式,同時為新業務打底,包括降本增效和開拓新的教育垂類業務。

這從幾家頭部企業的財報數據中可窺一二。今年一季度,新東方、好未來、一起教育、51talk等K12綜合類教培上市公司,先後優於去年同期的財報數據。

高途教育財報顯示,向職業教育轉型後,2022年第一季度,高途營收超7億元(人民幣,以下未註明則同);凈利潤為5370萬元,而2021年,其同期凈虧損14.259億元,實現扭虧為盈。一起教育2022年第一季度凈虧損為2480萬元,去年同期凈虧損則高達6.597億元,大幅度收窄。51talk總虧損130萬美元,去年同期達6780萬美元,也收窄了81%。

來源/視覺中國

虧損大幅收縮,與降本增效不無關係。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高途收入成本同比下降62.7%。同期,一起教育收入成本同比下降51.1%,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下降96.4%。51talk的收入成本和總運營費用也分別下降了55.9%和70%。

「砍掉不必要的營銷費用,以及改變大肆擴張的粗放式增長模式,不管是對於行業的規範化還是企業自身的盈利與長期發展,都是有益的。」林之越分析道。

不過,對於教培機構而言,扭虧是一方面,但下滑的營收仍然是不爭的事實。

高途教育、51talk、好未來和一起教育,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分別同比下降了62.6%、89.7%、60.3%和50.8%。

可見,規模的縮減,無法作為教培機構的長久之計。節流之外,開源才是轉型的重中之重。

典型來說,作為曾經教培機構頭部的新東方,在「雙減」政策之後最出圈的動作,就是選擇了投身「朝陽產業」直播帶貨。與此同時,新東方提高了素質教育業務占比,相關課程不但包括書法、美術等,還包括營地教學、戶外研學。

好未來的重點則在於轉型為智能學習解決方案提供商。去年底,好未來推出了「美校」品牌,定位於為教育行業提供完整的直播、教研、AI系統解決方案。此外,好未來同樣也在海外教育、素質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布局。

晴晴曾工作過的作業幫,則是在「雙減」之後增加了非盈利性質的to G和to B業務,與各地學校、教育部門合作,幫助後者編寫教案、PPT,製作教學視頻腳本等。此外,在素質教育方面,作業幫也上線了小鹿編程、小鹿美術等小鹿素養課子品牌系列。

此外,還有另闢蹊徑的教培行業,殺入了潮流賽道「兒童劇本殺」。從趣味英語轉向兒童劇本製作與發行的安媽,曾在《教培「湧入」劇本殺》一文中對燃財經表示,「現階段舉辦一場活動的收入大概在萬元左右。」

線下趣味數學教育機構王城,也是「雙減」轉型入兒童劇本殺的教培人之一。「『雙減』之後,機構續課率驟降40%,轉型『兒童劇本殺』成為了不錯的選擇。」

「此外,母嬰教育、老年教育等,也是一些機構在考慮入局的方向,但尚未形成規模。」業內人士禾禾對燃財經表示。

挑戰與機遇並存

然而,儘管教培行業的從業者們都在千方百計地轉型,但短短一年的時間裡,轉型還難言成功。

以現階段較為受追捧的東方甄選來說,儘管該直播間自6月初人氣飆升後,在1個月內粉絲量即突破2000萬大關,同時粉絲量至今依然在穩定增長。但在銷售數據方面並沒有如此樂觀。東方甄選曾在高峰時期達到日銷售額破6000萬元的峰值。但燃財經觀察到,7月20日,其直播間銷售額已跌落至1884.9萬元。

圖/7月20日抖音達人直播間帶貨銷售額榜單

來源/抖怪獸 燃財經截圖

而近日,羅永浩在交個朋友直播間的一段話(不論其是否針對新東方),或許也印證了東方甄選直播間銷售額下降的根源。羅永浩直言,「在直播間只講內容,不講產品,這會把場觀(每場直播的觀眾數量)拉上去,但對直接銷售的幫助是有限的。」

換言之,直播間或許更需要的是粉絲與目標消費者之間的高匹配度。因此,在直播間過多「玩花式」,或許難以支撐教培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不僅如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轉型其它垂直領域的教培賽道,同樣壁壘重重。

首先,K12玩家紛紛湧入其它教育賽道,新舊競爭者眾,想要在其中搶奪一塊蛋糕,絕非易事。據智通財經,2021年,在 「雙減」 政策發布一個月內,國內藝術、體育類的培訓機構新增3.3萬餘家,同比暴增99%。

「此外,有著紮實根基的傳統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素質教育等機構,得益於長期的管理經驗、教育模式和師資,也會給後來者帶來很大的壓力。」 林之越談到。

在國內某成人教育機構工作過兩年的欣夏透露,她曾經工作過的這家單位,有著一套專門的師資培養體系,包括3個月的培訓、兩次考核,之後正式上崗,「我們備課的教案既有模板,也需要老師個人的觀點,也就是標準化+個性化的內容,這些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

此外,欣夏還認為,成人教育比K12教培的管理難度更高。「因為成人教育的付費人群與消費人群是一致的,因此,消費者更偏向於客戶心態。如果授課質量與服務質量跟不上,更容易引起糾紛,成人教育的輿情危機處理也就因此更複雜。」

如欣夏所說,艾普思輿情大數據顯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學慧網、十倍學堂的投訴量最高,這兩者分別為職業教育與理財培訓類機構,均屬於成人教育。

除此之外,素質教育同樣有進入門檻,且師資難以在短期內換血,也是包括素質教育在內培訓賽道面臨的共同問題。

「在我離開山東的那家少兒英語培訓機構之後,這家機構『掛羊頭賣狗肉』,周末雖會有插花、泥塑等課程供孩子們學習,但只占一小部分,多半的依舊是學科教育。」 Cindy對燃財經表示,這是因為轉型後的教培機構,很難短時間內配備大量的素質教育師資。

林之越看到的則是機構轉型模式的困境。林之越表示,學科教育與素質教育在教學方面不是一套邏輯,前者有著明確的分數考量,而後者除了少量有考級的興趣課程外,大多數考量標準模糊,這也使得後者的標準化較難。

禾禾則認為,曾經興趣班的商業前景好,是因為特長生在某些考試中會有一定的加分。但隨著相應政策的取消,素質教育在失去了量化分數的激勵後,家長在這方面的投入意願則迅速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個賽道的發展。」

當然,對於教培行業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同樣作為教育賽道的玩家,K12教培機構也有著自身的經驗可用於轉型成人教育。

知乎職業教育博主「餡兒」表示,作為教育賽道中增長、策劃方案較為靈活的K12教培機構,首先,這些機構的裂變方案也可以運用於成人教育中。再者,K12教培有著較為優質的學習激勵模式,這對於無家長驅動的成人來說,是可以復用的。此外,K12教學在網際網路思維與技術方面處在行業領先地位,這些都可以直接遷移到成人教育中。

在具體的賽道方面,少量拓展海外業務的玩家,也已經在新領域嘗到了甜頭。比如,在線英語教育品牌51talk,在開展了8個月海外業務後,於2022年3月實現現金流轉正。

與此同時,賽道投資人對整個教育賽道依然抱持的信心。深耕教育賽道多年的多鯨資本創始合伙人姚玉飛表示,在就業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職業教育會是下一個機會。

燃財經了解到,為此,多鯨資本專門成立了子公司去做職業教育,並和學校和企業合作,協助應屆生提升與找工作、找實習相關的技能培訓。

據IT桔子數據,2021年,國內職業教育的投資數量為104起,投資金額為351.05億元。而2020年的投資數量為72起,投資金額為68.82億元。在投資數量與金額方面,去年分別比前年增長了44.4%和510%。

而對於曾經的K12教培人而言,儘管現階段機構轉型的道路阻且長,但總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再出發。

參考資料:

《2022年素質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分析》,來源:中研普華;

《「雙減」近一周年,多家在線教育公司盈利了》,來源:三言財經;

《「雙減」一年後,K12教培轉型觀察》,來源:多鯨;

《分析一下K12進軍成人教育市場的優劣勢》,來源:知乎;

《雙減255天後,這些教育公司又賺了上億元》,來源:運營研究社。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晴晴、林之越、Lisa、禾禾、欣夏、Cindy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8640693736fefaa56c161561415ed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