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評天下 | A股靠什麼熨平周期波動

2023-12-18     金融投資報

原標題:金評天下 | A股靠什麼熨平周期波動

金評天下 | A股靠什麼熨平周期波動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最近市場上有一種說法,因為北交所交投活躍,很多個股一個月時間漲了兩三倍,因此類似的操作手法也可能在滬深兩市復刻,也就是微盤小市值股有可能出現短線拉升行情。

其實每年年底到第二年春季,A股一般都有一次局部行情,其間妖股不斷,這些妖股大多是題材炒作。如果今年年底炒袖珍盤小市值個股也不令人奇怪,畢竟存量資金有限。但事與願違,滬深兩市的袖珍股沒幾隻能比得上北交所個股,而且最有代表性的上證綜指還在向2900點靠攏。

滬深指數難漲是有原因的。由於大盤藍籌股難有起色,磨底的時間也難以確定。從這個角度講,上證綜指在3000點徘徊也很正常,因為沒有多少增量資金馳援A股,存量資金就只能是做「電風扇」行情。

也許有人會問,資金面不是一直比較寬鬆嗎?上周五央行才凈投放了8000億元,怎麼資本市場一點反應都沒有?這其實也是今年一個讓很多人感到很意外的情況,M2持續增長,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凈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是貨幣政策的邊際效益越來越不明顯。

決定股價漲跌的根本因素還是資金買賣,而資金買賣的標的又確定了指數的漲跌。

從全球範圍來看,權重個股的漲跌對於指數有非常大的拉動作用,今年納斯達克100指數創下了十年來最大漲幅,主要就是靠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巨頭公司股價持續上漲的推動,而這些公司股價的持續上漲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增量資金不斷買入,推動其股價如推土機般往上漲。

上周四,特斯拉單日上漲超過4%,這一隻股票一天的成交就達到了397.9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幾乎是當日滬深兩市成交額的4成。

反觀A股市場,曾幾何時支撐A股指數的「兩桶油」、金融地產、白酒大消費等都難逃經濟周期波動的命運,而能熨平周期波動的科技領域一直難有世界級企業的出現,這樣的A股肯定缺乏能推動指數上漲的動力。

最近「國家隊」買入央企科技ETF就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還遠遠不夠,因為從產業角度看,需要世界級的科技企業不斷湧現,從資本市場角度看,也需要一個能讓科技企業成為市值標杆的大環境,兩者缺一不可。

因此,這個時候建議要「做加法」,央企科技企業有很多,比如中電科、航天科工、中航工業等等,但是都分散成很多上市公司。從與時俱進的角度看,該整合的還是要整合,這樣才能形成舉國之力參與全球科技競爭。

編輯|彭越 校檢|袁鋼 審核|姚彥如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7f0cd1207668d6ac59b7e3973edd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