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遙》是一部優點和缺點都特別明顯的劇,但因為它的優點在近年來的劇里實在太少見,很對我胃口,所以我只想講它的優點。
比如,就光衝著全員都清清爽爽沒有違和的整容臉、沒有濃妝艷抹、沒有高P濾鏡、沒有五毛特效,就已經贏過了90%以上的仙俠劇,更何況還有一個古偶天花板級別的神仙男主。
劇組選演員明顯是用了心的,鮫人一族全員高顏值,小演員也個個都很可愛,真的差點被小如意萌化了。
當然,用心的地方絕不僅僅是演員,恍如仙境的九嶷山、遼闊壯美的西荒,特效與實景無一不用心。
當然不會人人都喜歡《玉骨遙》,但只要看過《玉骨遙》的人,都能看得到它的認真與誠意。
之前寫肖戰時就說過,他主演的劇,都很有他本人的風格。
《夢中的那片海》和《玉骨遙》一樣,在真誠之外,都有一種看似矛盾但又很微妙的平衡感,既老派,又新潮,反正就是和同題材的作品不一樣。
總覺得這跟愛端水且內心強大的肖戰本人的氣質非常像,平,穩。
這個「老派」很難形容,不是貶義的保守僵化,而是一種當下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合時宜的堅守,就好比,無論時代變遷、無論旁人怎麼想怎麼做,肖春生心中都自有他的一套運轉規則,時影也始終堅守道心。
然而,這個世界很神奇的是,時尚永遠是輪迴,所謂的老派,在某些時候,也能搭著復古的東風,成為受人追捧的新潮,也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比如,國產劇也總是一陣陣地跟風,前些年仙俠劇流行極簡的「喪葬風」、西化的服化道,這兩年又開始興起極繁的敦煌風、網遊風,當然故事永遠是換湯不換藥,神仙一活就是成千上萬年還只知道談戀愛。
比如,面對越來越令人眼花繚亂的觀劇選擇,觀眾的興奮閾值已經越來越高,很多劇已經沒耐心、也不敢去按照正常節奏來講故事了,一上來就堆砌各種爆點狗血,節奏飛快的小短劇這兩年尤其火,快到讓觀眾來不及棄劇。
但這一切都跟《玉骨遙》沒關係。
它好像自成一派,內核主打一個「穩」字,按自己的節奏,講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審美,說自己的理念。
實際上,《玉骨遙》原著是滄月鏡系列的一個前傳《朱顏》,世界觀設定本來就自成一派。
嚴格來說,它既不屬於女頻的仙俠,也不屬於男頻的玄幻,我覺得「東方奇幻」的定義比較準確——充滿東方美學與東方浪漫主義的奇遇幻想。
美輪美奐的實景、特效這些肉眼可見的東方美學,窮奇、混沌、重明這些古代神話中的異獸,就不再贅述;一念而動天象、心花怒放、頑石點頭、雲邊簫動……這些人與自然互相碰撞的意象,同樣也是很瑰麗的東方浪漫。
《玉骨遙》的「慢」,之前也已經寫過,其實頗有一種久違的「從前慢」的感覺。
它的慢,不是絮絮叨叨的拖拉囉嗦,而是不疾不徐的從容不迫。
因為劇情而棄劇的人,絕大多數是不喜歡、或者說不習慣這種慢,但是一旦跟著它一起慢下來,就會很享受了。
這部劇非常明顯的前松後緊,很多人說前23集如果能壓縮成10集就好了,但我,可能是為數不多更喜歡前半段的人了。
偶像劇、尤其是仙俠劇,往往是向上看的空中樓閣,但《玉骨遙》竟然會向下看、甚至還會認真築基,所以它非但沒有當下古裝劇常見的現代人穿古裝cosplay之感,反而在仙氣飄飄的同時,比絕大多數落地古偶都更有代入感,讓人追劇時沉浸式體驗古代生活。
在這方面,前23集的鋪墊功不可沒。
它有種一板一眼的認真,比如,時影給人當師父,那是真的當師父,要把術法世界的規則講得清清楚楚,讓追劇的人幾乎產生了一種自己也能學會術法的錯覺。
畢竟,這些規則也是以大家熟悉的「天人合一」這種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為基礎,最厲害的攻擊術「天誅」是向天借力,最厲害的防禦術「千樹」是向地借力,而朱顏復活時影的星回血誓,正是向虛無的時間借力。
順便說一下肖戰的台詞,最開始還有人吐槽他咬字太清晰等問題,但我想,絕大多數人應該都和我一樣,越聽越覺得,時影說話就應該是這樣的,韻律獨特,清透而有古意,透著一板一眼的真摯、外柔內剛的倔強。
配合時影的神情儀態,又呈現出一種克制的風流、靈動的工整,徹頭徹尾的古代人,非常契合整部劇的風格。
之前寫《夢海》時曾寫過劇中很多畫面、情感和事件上的「對稱美學」,《玉骨遙》里的這種工整又靈動的「對稱美學」同樣有很多。
時影在九嶷山授課時告訴大家,修道其實就是認清世間萬物的運行機理。
中式對稱本來就源於自然、源於對天地萬物秩序的追求,術法借力的規則,也正是基於此的平衡和制約。
這也註定了《玉骨遙》會將這種對稱美學演繹到極致:從角色角度來說,是風水輪流轉、有借就有還,從劇情角度來說,是所有邏輯都閉環,從編劇角度來說,是所有伏筆都對應著結局。
故事前半段,時影「出世」,是道家的無為、不爭、道法自然;
故事後半段,時影「入世」,是儒家的家國天下意識,也是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雖千萬人吾往矣。
故事的大結局,我覺得時影死了,是be,但也有人覺得時影沒死,是he。
可無論如何理解,整部劇的基調都很悲傷,或許也是因為,劇名中的那個「遙」字,就寫滿了別離。
時影註定要死於朱顏之手,大司命、重明做了種種努力亦無法改變這一結局,很有古希臘悲劇之美,在命運面前,人再如何努力抗爭,都無能為力。
但骨子裡,還是東方的悲劇美學。
時影的命劫並不是源於無來由的神諭,而是可以追溯過往的陰差陽錯,是那一朵雪寒薇,讓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最終弒神,也不是強調個體的英雄反抗神祇,而是放棄個體的「以拯黎元危難」,修道者終以身殉道。
人物知命而不認命、舍小我為大我,故事悲傷而不悲觀、用樂景襯哀情,更中國。
然而又不僅止於此。
對時影來說,愛上朱顏,是清醒的沉淪,拯救空桑,是無望的徒勞。
明知結局不會改變,他也同樣不會改變。
他本人早已坦然甚至欣然接受一切,只有旁人會不甘、不舍、為他難過。
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封印了破壞神,其他人都有了幸福的結局,連他最終的逝去都那麼美,仿佛真的是神仙歷劫,好像一切都很圓滿,但是你的心跟著空了一塊。
大結局之後再回頭看,前23集同時也鋪墊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玉骨遙》里的感情戲,就像是在隨手就能掛個視頻電話的今天,獨坐一隅,一筆一划地給遠方的愛人寫信。
並不是因為他們是男女主所以就一定要愛上彼此,你完全可以看到他們為什麼會動心,又是如何一步步淪陷的。
這是我看過的最符合想像的「高嶺之花被拉下神壇」。
《玉骨遙》的主角是凡人,他們的壽命沒有通貨膨脹,所以時間流逝得清晰可見,從年少時相遇,小學生一樣的打鬧,彼此笨拙又純情,到不自覺地生出長相廝守的慾望、甚至情不自禁想要親近彼此的慾念。
不得不表揚一下導演蔣家駿,偶像劇里的情感拉扯有很多,但很少有《玉骨遙》這樣,不僅僅是純愛,還有情到深處時慾念的拉扯。
染血的雙腳,顫抖的手腕,描摹的唇形,指尖的溫度,夢中的漣漪,醒來的喘息,一觸即分的碰撞,措手不及的擁抱……看到耳邊吹氣,想到耳鬢廝磨,看到朦朧身影,想到帷幕纏綿。
說好要禁慾,卻又很色氣,真正拍出了「他雖一心向道,但血氣方剛」、讓觀眾都忍不住臉紅耳熱的性張力。
其實編劇敘事的功力有限,有些地方可以更好,但我也還是想表揚一下,因為確實能感受到她的認真和努力。
一方面,她的文學素養不錯、或者說在文筆方面做了很多功課,台詞至少不是毫無內容的大白話,比如那段經典的「學法者何為」,比如最後皇天后土的那段咒語。
另一方面,細節上有一些小巧思,比如時影變成小白獸,比如朱顏在時影的精神結界中看到她曾錯過的那些愛戀,等等。
能力不足和敷衍套路永遠是兩碼事,其實這部劇原本可以很狗血,比如那些漂亮的女配,白雪鷺,白雪鶯,隨便拎一個出來跟男主搞搞多角戀,比如你把止淵或者時雨搞得壞一點,甚至極端一點,不就熱鬧起來了嗎?
但編劇沒有這麼搞,所以《玉骨遙》才是如今無論看演員還是看劇情都清清爽爽的《玉骨遙》。
就連悲傷,也不是濃墨重彩,而是淡淡的,餘味悠長的。
整部劇像是一首清新雅致、細膩唯美的詩,讀罷令人悵然若失。
總而言之,這個夏天,感謝《玉骨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