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鍺鎵出口,韓國成了炮灰,未來要吃的苦,在後頭

2023-08-07     王新喜

原標題:限制鍺鎵出口,韓國成了炮灰,未來要吃的苦,在後頭

文/王新喜

中國限制鍺鎵的效應逐步出來,首先是鍺鎵瘋狂漲價,全球半導體材料商瘋狂囤貨。限制鎵鍺是把雙刃劍,但中國又不得不出手反制,美國想把我國晶片行業壓制在低端,咱們利用稀有資源對其進行反制,這種反制其實也是為國內晶片行業爭取時間與空間。但沒成想,有些國家就成了炮灰,比如韓國。

韓國成了炮灰

中國出口管制的動機是對美國制裁的反制措施,但對韓國半導體產業卻造成的影響可能超出了預期,半導體生產過程中鎵和鍺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中是鎵尤為重要,被廣泛應用於高性能晶片的製造。

韓國在全球半導體領域擁有一定的競爭力,但這種關鍵材料完全依賴進口,一旦供應鏈受阻,將導致韓國整個半導體產業受到嚴重威脅。

日前,《韓國經濟》報道稱,中國出口管制鎵鍺動搖韓半導體根基,隨著中國開始對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預計將對韓國半導體產業產生不小的影響。

因此,近日,韓方召開會議檢查鎵和鍺的供應鏈,要求相關行業協會建立協商機制,穩定對進口依賴度很高的礦產,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的鎵產量約占全球的80%,鍺的產量占60%,短時間內這兩種關鍵金屬的生產是很難被取代的,而一旦出現供應稀缺,未來半導體升級和OLED顯示面板的生產,以及製造半導體必不可少的關鍵氣體的生產,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韓媒體說政府當前持有40天的鎵庫存,顯示器企業持有6個月至1年的庫存,現在想補庫存,因此焦急的找替代進口來源國。韓媒稱,雖然韓國企業可以從澳大利亞等地找到替代進口來源,但鑒於中國在全球市場中對這兩種金屬的占有率很高(鎵為94%,鍺為83%),澳大利亞解決不了韓國的問題。

事實上,過去中國稀土真的當白菜價賣了,如果像中東國家對石油資源一樣的玩法,中東國家能靠石油發財,中國其實也能靠稀土發財。

那麼在過去,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沙特一樣的發財呢?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那是為了照顧國際各家感情,搞好團結,最後這些國家卻覺得這東西天然就要賣給他,美國拉攏日韓不斷限制半導體出口,他打你,認為你還是得賣給他。現在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韓國未來的晶片產業不樂觀現狀會加劇

事實上,美國要限制中國晶片業的發展,日韓這兩張牌是要犧牲掉的。相對日本,韓國本身更加脆弱。早在2019年,韓國就已經被日本掐過一輪脖子。

2019年7月,日本政府限制對韓出口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醯亞胺、光致抗蝕劑三種關鍵半導體材料。

韓國貿易協會的數據顯示,半導體產業出口平均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5%;韓國所需要這三種原料中,91.9% 的氟化聚醯亞胺、43.9%的光刻膠以及93.7%的氟化氫都從日本進口。因此,日本此舉被視為「掐住」了韓國經濟的咽喉。

韓國的晶片產業是韓國的支柱產業之一。2年前,三星以44%的全球市場占比穩坐「晶片之王」的寶座,年收入高達63.67萬億韓元,卻選擇成為美國封鎖政策的開路先鋒。

韓國晶片出口中,最大的出口國就是中國。2022年,韓國晶片出口有55%出口至中國大陸,12%出口至越南,7%出口至美國。

去年10月,美方發布了嚴苛的出口管制新規,不僅規定了邏輯晶片的限制標準,還對存儲晶片DRAM和NAND進行了明確限制,但這些晶片是支撐三星利潤的核心業務,中國市場占據其大頭。此前,美方不惜推出50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讓三星等海外電子商參與到晶片禁令中。

受此影響,韓國晶片市場環境不斷惡化,國內對內存晶片的需求不斷下降。同時,中國在存儲晶片領域自主替代加速,長江存儲、長鑫存儲、華為等企業陸續完成4000塊電路板和1.3萬顆元器件的國產替代化,留給進口晶片的市場份額銳減。

在拜登的禁令下,三星只能眼睜睜看著屬於它的「中國蛋糕」流失,並自掏2000億美元赴美建廠,為美方晶片發展「添磚加瓦」。

在縮緊對華晶片出口後,三星迎來了罕見的「產業寒冬」,利潤一度暴跌96%。

從目前來看,韓國晶片業又因為鎵鍺遭受重擊,從未來趨勢看,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有可能對韓國產業形成替代效應。如果韓國的出口持續塌陷下去,那麼GDP恐怕就不是跌出前十這麼簡單了,韓國晶片業的根基可能真的要玩完。

韓國是時候認清現實了

從韓國的現狀來看,10萬平方公里,5000萬人口,別說稀有金屬了,連糧食和能源的自給率都超低,有網友調侃,如果中國禁止出口泡菜,韓國人連口泡菜都吃不上。

而這次中國只是回應美國的制裁,韓國會遭受什麼其實就不在我國考慮之列。畢竟,日韓面臨的情況也類似,根據報道,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本半導體產業每年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原材料,日本相關企業目前所持有的鎵、鍺能維持數月,但若中方出口管制在未來持續,或成為掣肘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中國手中還有一大堆稀土原材料,這些會更具殺傷力。中國對鎵鍺稀土之所以有話語權,不僅在於產量高儲量大,也在於技術先進與產業鏈優勢帶來的低成本,這不是其它國家短時間能建起來的。中國也不是禁止出口,之後會根據情況適時放開,西方也難以下決心花高額成本建立相關產業鏈。

韓國積極跟進美國對中國實施晶片制裁,本質上沒有認清現實。全球供應鏈被美國出手打斷,大國,還有辦法規避,一些中小型國家可沒有這種能力。如果多一些原料被管制,真的要停產了。

韓國真正的生存智慧是左右逢源,兩邊討好,兩邊不得罪,以前兩邊大國都要給好處拉著你,但你一旦站隊後,一方絕對不給,而美方過去一直推動三星出口限制,順勢搶占三星的市場份額,有啥理由再給你好處呢?

從目前來看,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也只有日本、俄羅斯和美國可以生產鎵,但是中國占了全球大約90%的產量,韓國不管求誰,也解決不了自己的巨大缺口。

如果韓國能說服美國取消對中國的半導體限制,中國的鎵、鍺出口管制也會自然停止,但是韓國的分量明顯不夠,除非美國自己也撐不住了,才有這種可能。

韓國未來要吃的苦,可能還在後頭

從目前來看,影響韓國財政收入,除了晶片,韓國房地產也是不能被忽視的一項。當前,韓國出口大跌超過30%,樓市大跌超過40%,韓國這兩年退出GDP前10是可以想像的。

現在韓國的房地產,價大跌40%之後,現在是沒有成交量。這就是韓國上半年稅收收入減少39.7萬億韓元的主要原因。

韓國的根基到底是被誰動搖的,答案其實很明顯。

從半導體來看,是美國逼迫韓國加入到其對華的晶片封鎖陣營當中的,半導體出口是韓國的經濟支柱之一,這影響了韓國整個國家的GDP收入。從房地產方面來看,美聯儲的不斷加息,導致韓國經濟不穩,經濟不穩導致韓國「全租房」機制暴雷,韓國房地產市場危機已經非常嚴峻了。

韓國半導體業界擔憂,若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為應對不斷疊加的制裁,中國對稀有金屬的出口管制措施有可能長期化,甚至擴大到鈦、鎢、稀土等軍用礦物。

韓國總人口只有5200萬左右,資源匱乏,很多原材料都需要進口,依照統計韓國年進口金額在一千萬美元以上同時進口占所需比例90%以上的「絕對依賴品項」有472項,其中從中國進口的超過一半。

韓國媒體僅僅因為我國管控半導體原材料出口就感到「根基被動搖」的話,如果中美關係持續緊張,韓國不緩和關係還一直認不清現實去充當開路先鋒的話,未來要吃的苦,還在後頭。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74e53166d4a154cc6d60a67d4f1ae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