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技術案告破,挖人競爭走不通了,同行更怕華為了

2023-12-27     王新喜

原標題: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技術案告破,挖人競爭走不通了,同行更怕華為了

文/王新喜

近期,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侵犯晶片技術商業秘密案,由於牽涉到華為,引發了業內高度關注。

侵權公司為尊湃通訊,其抄襲偷竊華為海思晶片設計。據悉華為曾申請凍結尊湃的9500萬財產,目前尊湃的CEO已經失聯數月,該案告破背後,可能會給市場帶來幾個影響,一方面是挖人競爭行不通了,從華為近期的動向來看,對專利的重視是空前的,其次是,同行可能更怕與華為正面衝突了,對於技術人才出走創業來說,如何合理利用先前的技術經驗,還要繞開智慧財產權的限制,這是技術人才出走創業需要思考的。

回顧案件,尊湃創始人張琨和劉某原為華為海思的兩名高管,做到華為21級專業技術專家的水平,張琨原來在高通,後來跳槽去的華為,負責射頻相關晶片研發。

2021年2月,張琨從海思離職後,在競業協議未滿的情況下,成立了尊湃通訊,然後再以支付高薪、股權支付等方式,從海思將多名研發人員挖至其公司,並指使跳槽的研發人員在離職前通過摘抄、截屏等方式竊取晶片技術信息。

經鑑定,侵權晶片技術有40個技術點與權利公司商業秘密的密點具有90%以上同一性,構成實質性相同。

事實上,華為在一些涉及到抄襲的案例中,有時候會選擇放過,平時在發布會上調侃幾句就算了。在這件事情中,為什麼華為會下手而不是放過,原因在於,一方面其實是因為同業競爭關係,尊湃通信的業務與華為主營業務產生了正面衝突,尊湃通信是做WiFi晶片、射頻相關的晶片,同樣的設計,它這種外部創業公司沒有被制裁,可以從台積電拿到更先進的製程,晶片性能更強。這種情況,拿華為的技術直接打華為,這是華為無法容忍的。

而另一方面,研發籤訂合同確實有智慧財產權的合同,在公司產生的所有技術歸公司所有,而且還有競業協議,如果要創業,其實很難不借鑑之前的項目經驗,此前台積電起訴梁孟松也是因為智慧財產權,因此,華為對尊湃公司動真格,其實就是釋放一種信號,挖人競爭的辦法行不通了。

尊湃通訊的商業竊密案背後

眾所周知,中美科技戰,半導體是最核心的戰場。大量國內企業遭遇制裁後,國內市場很快迎來了一波「國產替代」潮。國內資本更是看到了商機,大量機構一擁而上。

2020~2021年的熱潮下,資本加持下的創業公司開始瘋狂挖人,晶片設計從業者的待遇被快速拉高。

華為海思作為大陸唯一殺入全球半導體前十的企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自主晶片設計事實上的領頭羊,自然成了獵頭挖角的重點。

根據晶片行業人士透露,彼時華為被切斷先進位程代工,海思龐大團隊產出極速銳減。即使以華為超高的研發投入和極強的戰略定力,以年為單位養海思的龐大團隊,多少也有點吃力。

因此彼時也面臨大廠挖角的問題,很多研發人才因此被挖走出走。

但是作為一個搞技術的專業人員,張琨不可能不知道競業協議問題,但尊湃公司一成立主營業務WiFi、射頻晶片與其在華為的負責項目完全重合,並快速拿到了一個億的天使輪投資,第二年就獲得了A輪包括天際資本、高榕資本等投資公司的投資,尤其是他的經營範圍涉及到「技術諮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等內容,因此,業內推測背後是資本與利益集團支持,而且早就做好了準備。

當時有些目標做小晶片的企業,直接把海思團隊成建制打包帶走,到新公司重做一遍,效率極高。

竊取華為商業機密這種事情,要多大膽子才會覺得偷了沒事?有業內人士推測,有企業或者資本方保底,給了承諾,要麼是背著融資壓力急於求成。

這背後,張琨無疑也看到了WiFi晶片的這個風口。從行業來看,WiFi晶片不是小晶片,而是事關國家安全。以WiFi聯盟為代表,整個供應鏈正在推動WiFi升級。WiFi標準正在從WiFi 5走向WiFi 6、WiFi 6E,WiFi7。

張琨曾經對媒體表示:「從WiFi 5到WiFi 6的升級是一個大飛躍,這給相應晶片的數字、模擬、射頻乃及軟體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這就意味著國內的這些做路由器AP晶片的廠商幾乎都處於同一個起跑線。至於哪家公司能在未來突圍,就看誰能夠在接下里的日子裡率先交付出穩定的、可靠的高性能WiFi 6 AP晶片。」

從國際國內趨勢來看,WiFi在未來會成為國家基礎網絡的一部分,彼時由張琨聯合創立的尊湃通訊也快速成長為WiFi晶片賽道的一匹黑馬,到今天,這匹黑馬現出原型。

挖人競爭走不通了,同行更怕華為了

這件事其實有多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是挖人競爭可能走不通了,在過去,我們看到,華為的很多產品與技術,同行在很快複製,在華為晶片被制裁的3年,很多大廠從華為挖人。

比如OPPO的哲庫團隊,在2019年開始在各個大廠高薪挖研發人才,囊括高通、華為海思以及紫光展銳等眾多公司。2021年12月,OPPO成功推出了首款自研晶片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 ,2022年12月,OPPO又推出了第二款自研晶片MariSilicon Y。

從國內來看,無論是手機行業,還是汽車行業,大家都怕華為,華為也經常吐槽產品設計被別人抄襲,因為華為的技術與專利積累太龐大,比如從Wi-Fi晶片專利來看,從全球範圍說,華為的Wi-Fi晶片技術專利華為占比高達22.9%,高居全球第一。

與華為面對面技術決戰,一般都打不過,那麼打不過的情況,怎麼突圍呢,其實一些同行採取的辦法,是連人帶技術成建制的高薪挖走,那麼在相關技術上就能很快複製出相關的產品,但目前來看,華為開始重視這類專利竊取的情況,相信在內部更是完善了相關制度,從這個案子告破來看,華為是下決心去杜絕這種情況發生了,因此,挖人競爭走不通了,同行更怕華為了。要用相關專利,只能老老實實花錢買專利版權,投機取巧行不通了。

其次是給了國內技術人才出走創業,敲響了重視智慧財產權的警鐘。

從尊湃科技來看,40個技術點有90%是一致的,我們知道,在晶片研發的過程中,設計、製造、測試是分成幾個不同的公司來完成,保密意識是非常強的,在這種研發體系下,原創產品不可能做到90%一致。

從這個案子來看,竊取手段是摘抄和截屏,因此,對於技術人才出走創業來說,是需要關注的。如果要創業,其實很難不借鑑之前的項目經驗,如何合理利用先前的技術經驗,還要繞開智慧財產權的限制,這是技術人才出走創業需要思考的。

這個案子,也讓我們反思國內晶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現狀,尊湃這個事情可能不是個案,從大國競爭的角度來看,晶片戰場是「既分勝負,也決生死」的戰場,也是未來科技競爭搶占制高點的關鍵環節,類似的案子未來也不少。

很多國內、國外公司往往都是通過高薪挖人、鼓動跳槽拿到相關設計,但跨國公司一個優勢是,如果總部沒在中國,也沒有辦法在國內立案,因此,很多時候,技術智慧財產權被竊取,也只能吃啞巴虧。

因此,從尊湃科技案的破獲來看,這背後一個風向是,一方面國內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決心,同時,也讓從業者對技術商業機密侵權有更加清晰的認定與敬畏之心。

從趨勢來看,尊湃晶片技術商業秘密案,無疑也敲響了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可以看到華為在技術專利上動真格了,挖人競爭走不通了,同行可能也更怕華為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實打實的走研發路子,砸人砸資金走原創研發路線,可能是直面華為競爭繞不開的路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5c0327d46174cc855f44798a94a67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