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萬代南夢宮似乎在Steam平台打了個翻身仗。
9月27日上線Steam的動作遊戲《嗜血代碼(CODE VEIN)》雖然姍姍來遲,但依然以20-50萬套的成績成為了Steam 9月新游的銷量冠軍。截至目前,按所有購買方式計算,本作一共有6380條評價,好評率接近85%。
對比Steam的頭部產品,這個成績不算突出。但對於萬代南夢宮今年在Steam平台上線的產品而言,《嗜血代碼》目前的銷量與口碑已經是除了年初發售的《王牌空戰7》以外的最高者。而且目前本作僅上線半月,若到年底,《嗜血代碼》很有可能成為萬代今年Steam平台上成績最好的產品。
PC版《嗜血代碼》人民幣售價為268元,於2017年4月曝光,原計劃於2018年上線,但最後卻鴿到了臨近2019年Q4。遊戲在曝光的同時萬代也為遊戲製作了一個動畫短片,確認了遊戲的二次元畫風與吸血鬼的主要題材。
其實,萬代今年在Steam上發布的遊戲不乏有S級IP大作,例如海賊王IP動作遊戲《ONE PIECE World Seeker》、IP格鬥遊戲《JUMP FORCE》等等。在此情況下,為何會被一款名不見經傳的原創IP遊戲拔得頭籌?
似無若有的IP加成,遊戲完成度達標
事實上,《嗜血代碼》雖然是原創IP作品,但是其製作團隊卻是知名作品《噬神者》系列的開發團隊,因此可以獲得一定IP流量。再憑藉萬代南夢宮的宣發水平,只要遊戲製作水平過關,銷量自然是無需擔心。
二次元畫風
作為一款採用虛幻4引擎製作的二次元漫畫風格ARPG,《嗜血代碼》劇情設定在世界崩壞的近未來,玩家將扮演擁有特殊能力的吸血鬼團隊,逐步揭開世界的真相。雖然吸血鬼獲得了特殊的能力,但代價卻是喪失大部分記憶,同時貧血的吸血鬼會淪為被稱為「墮鬼(LOST)」的怪物。
由於吸血鬼題材的普世性,本作的劇情設定並不會太過出彩。但只要是同時玩過《黑暗之魂》和本作的玩家,很容易會產生既視感。黑魂中的詛咒變為導致吸血鬼產生的寄生生物,重生、不死和找回記憶的設定也在劇情中邏輯自洽,因此劇情的完成度還是頗為不錯。
玩法方面,本作帶來的體驗也於《黑暗之魂》有些類似。作為一款硬核動作遊戲,沿用了包括出手無悔、前後搖明顯、掉血迅猛,需要撿屍體這些市場主流設定。同時由於本作自帶的瞄準輔助功能非常薄弱,玩家該如何在無鎖定的情況下擊中目標,相當考驗技術。
本作中,玩家作為吸血鬼的一大特點就是攻擊可以回魔。並且由於不同職業的技能呈現了紛繁的多樣性,玩家戰鬥時還能隨身帶個小夥伴互相配合,因此戰鬥難度並沒有達到「變態」的水準。玩家只需要操作功底紮實,就不至於像其他魂系遊戲一般對於卡關點束手無策。
整體來看,由於製作團隊操刀過《噬神者》系列,因此無論在操作手感還是戰鬥動作上,都能滿足動作類玩家的要求。同時在不錯的劇情加成下,遊戲的完成度已經達標,因此IGN也對這款作品給出了7分尚可的評價。
那麼這樣一款水平僅是尚可的作品,是如何打動遊戲主流的二次元玩家和魂系玩家的?
「捏臉+隊友」,二次元魂系不孤單
從結果來看,遊戲之所以能夠吸引大批玩家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嗜血代碼》增加了AI夥伴的設定,也就是玩家的同伴。玩家每次探索迷宮時,可以選擇一名夥伴同行,兩人的技能職業間可以形成配合,隊友還可以幫助瀕死的玩家補血、分散BOSS戰鬥力,而這正是評價中很多玩家有遊戲動力的原因之一。
魂系遊戲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孤立無援,玩家需要一人一劍面對所有挑戰。而《嗜血代碼》中的軟萌隊友,不僅可以幫玩家戰鬥,有時還會跟玩家語音,極大地驅除了魂系作品的孤獨與無力,同時增加了遊戲的策略寬度、降低了難度。
當然,或許有部分玩家會認為這種設定加入,遊戲就稱不上「魂系」了。但是從遊戲的目標受眾角度來看,本作的畫風與偏日系的吸血鬼設定,就決定了玩家的一大標籤為二次元。在這種基礎上,隊友的設定就顯得十分自然了,誰不想有一個軟萌的老婆和自己共同戰鬥呢?
與隊友設定相得益彰的是,遊戲自帶了非常精細的捏臉系統,甚至於只要水平足夠,絕大部分的二次元人物都能被捏出。甚至有玩家將本作形容為「戰鬥5分鐘,捏臉2小時」。
具體而言,遊戲中有32個類型各異的預設外表,特徵各有千秋。在此之上有14項細節設定,譬如基礎的體型(20種)、髮型(58種)、膚色臉型等等,微調的空間極大。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玩家怎麼調,隊友的胸部都是一如既往的大。
在此基礎上,遊戲內還有多樣的聲音、衣服、外表,全都囊括其中。角色默認可以裝備8款配飾,例如帽子、髮飾、胸針、翅膀等等,而且相同的配飾是可以疊加的。更細的層面,玩家甚至可以編輯每一個飾品的花紋顏色,實屬難得。
在模型的基礎上,遊戲還有非常細緻的色卡,可用顏色高達600餘種,除了主色以外還有輔色
遊戲中捏出的金木研
甚至於觀察遊戲評價會發現,夥伴系統與高級的二次元捏臉設定,正是很多玩家給出好評的關鍵所在。萬代南夢宮作為二次元產品的頭部廠商,似乎在《嗜血代碼》身上找到了俘獲玩家芳心的最優解。或許好好經營,又是一個新的原創頭部IP。
「實在是太大了」
賣肉或成靈丹妙藥?
其實不僅是《嗜血代碼》,近年來Steam平台上以及市面上的遊戲產品,不乏會採用這種投其所好、贏得市場的做法。
不談早年的尼爾小姐姐,就是近日雖還未發售、但已經長期位於Steam熱銷榜上的《萊莎的鍊金工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網友甚至評價其為「十年鍊金無人問,一朝肉腿天下知」,頗為讓人有些無可奈何。
嗜血印評分變化
除了海外作品外,國內的單機遊戲也有生動的例子。由藝龍遊戲開發發行的武俠動作遊戲《嗜血印》,最早登陸Steam時可謂籍籍無名,毀譽參半。在GameLook的統計中,遊戲上線首月的評價數僅有814條,好評為79%。但自從遊戲在6月份更新了「漂亮小姐姐」之後,遊戲的銷量與好評率有了顯著改善。目前遊戲評價近5000條,好評提升至82%。當然,這也有製作團隊在持續疊代遊戲性的原因在。
固然,滿足甚至超出玩家的需求預期本身就是遊戲廠商的工作。但是如今這種景況,不免讓人有些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