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別尬演,7版老頑童,誰可愛誰拉胯,一比較差距就出來了

2023-07-01     電影番茄

原標題:不懂就別尬演,7版老頑童,誰可愛誰拉胯,一比較差距就出來了

金庸一生創作的15部小說,不僅塑造出喬峰、郭靖、楊過、令狐沖、胡斐等一個個高光主角,也創造了南海鱷神、桃谷六仙、洪七公、趙半山、茅十八等一個個性格各異的亮眼配角。

這其中最為特別的「神級」人物,要算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出場的老頑童周伯通

正史中的周伯通是北宋末期山東寧海州人,與全真七子中的馬鈺、王處一、譚處端、孫不二、郝大通等人是同鄉,曾資助王重陽創立全真道教。

金庸在小說中將其塑造成王重陽的師弟,一個天性純真、不拘小節,心性如孩童的人物,故有「老頑童」的外號,深受讀者的喜愛。

自從20世紀50年代末金庸武俠影視化以來,先後有12位演員塑造過周伯通,其中不乏劉嘉玲、黎耀祥這樣的影視明星。

但從80年代《射鵰英雄傳》電視劇在內地播出至今,觀眾公認塑造得最好,也最受歡迎的「老頑童」,當屬TVB版的秦煌一人。

也許有網友不服氣,會覺得李彧、寧文彤、周德華等人也演得不錯,但這些演員與秦煌塑造的「周伯通」相比,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下面茄哥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對比我們熟悉的幾版「老頑童」,看看秦煌版「老頑童」好在哪裡,他的「老頑童」形象為什麼不可超越;而在這7版老頑童中,誰可愛、誰拉胯、誰在尬演,一比較差距就出來了。

一、黎耀祥版90後最為熟悉,劉嘉玲版最為顛覆,內地幾版都各有特色。

1、黎耀祥版

90後和00後觀眾最為熟悉的老頑童,應該就是黎耀祥版。

也許是受到形象的限制,作為80年代出道的TVB老藝員,黎耀祥的演藝生涯早期一直都在跑龍套打醬油,直到2009年憑藉《巾幗梟雄》才火了一把。

「老頑童」是黎耀祥塑造得較為成功的一個,而且他一共飾演過4次。

首次飾演老頑童是在1992年的《中神通王重陽》中,這部只有20集的《射鵰》衍生劇集結了鄭伊健、羅嘉良、梁藝齡、周慧敏、關禮傑眾多明星,「老頑童」戲份很少。

當時黎耀祥只有28歲,扮演的也是青年版的周伯通,演技也還沒錘鍊出來,顯得有些稚嫩。

但他的表演還是給觀眾留下了印象,這使他得以在1993年《南帝北丐》、1994年《射鵰英雄傳》和1995年《神鵰俠侶》中繼續扮演這個角色。

在《南帝北丐》中,黎耀祥演的就是周伯通給「南帝」段智興戴綠帽的那場戲。

書中這是周伯通年輕時候的風流帳,有很多的感情戲,黎耀祥也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表演自然、形象突出,是這部《射鵰》衍生劇的一大亮點。

其後是在《射鵰》和《神鵰》中的表演,也就是中年版的「老頑童」形象。黎耀祥的表演突出一個「瘋」字,做事無厘頭,讓人感覺有些浮誇和尷尬,其塑造上有些過火,也有點不自然,這是TVB演員常見的毛病。

2、劉嘉玲版

要說最「漂亮」的周伯通形象,當屬電影《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中劉嘉玲反串的周伯通。

這是劉鎮偉當年借《東邪西毒》眾明星演員僅用了27天趕工拍出來的賀歲神作,片中的人物形象已經與原著小說沒有多大關係,重點只在「搞笑」。

由於《東邪西毒》的拍攝過程十分壓抑,眾明星來到《東成西就》片場,都有一種想要釋放心中鬱結的衝動。

因此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梁家輝、張國榮、張學友等人都展現出自己極為「瘋癲」的一面,劉嘉玲更是將一個「激情四射」的周伯通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種誇張化的表演在90年代的港片中尤為常見,也深受大眾的歡迎,其中很多精彩段落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電影最終收穫2346萬港元票房,令投資商非常滿意,也為《東邪西毒》後來的血本無歸填了坑。

劉嘉玲版周伯通雖然非常顛覆,已經與原著形象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但好在她的演繹能自成一格,成為受到觀眾喜愛的電影形象,也成為了劉嘉玲塑造過的眾多經典角色中的一個。

3、趙亮版

張紀中自2003年開始改編拍攝金庸劇,在同年的《射鵰英雄傳》和2006年的《神鵰俠侶》中,趙亮兩次飾演了周伯通一角。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趙亮原為話劇演員,80年代末進入影視圈發展,但扮演的多為戲份不多的配角。

由於身高達到180cm,趙亮扮演的多為「傻大個」的 形象角色,也曾在《女人不哭》中塑造過用心惡毒的反面人物龐昆。

而在《射鵰》和《神鵰》中,他塑造的周伯通形象粗獷有餘、純真不足,雖竭力「裝瘋賣傻」,卻令人感覺用力過猛,沒能讀透人物的性格特點。

4、李彧版

李彧和趙亮一樣也是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他是李保田的兒子,也得到了很多表演的機會。1995年,他參演《宰相劉羅鍋》出道,其後參演過張紀中版《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飾演的裘千仞和南海鱷神岳老三都給觀眾留下比較深的印象。

與一般星二代不同,李彧確實具備一定的表演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能符合角色的性格特點。但李彧的先天不足就是個子不高,身高只有160cm,且形象也比較普通,這限制了他的發展,扮演的角色中比較出彩的都是配角。

2008年的胡歌版《射鵰英雄傳》集結了胡歌、林依晨、袁弘劉詩詩四位青春偶像,被稱為「金庸古偶劇」。李彧在劇中飾演周伯通,但由於四位主角占去了大量戲份,留給他表演的空間並不大。

周伯通雖是配角,卻深受大眾喜愛,讓李彧來演的確也有一定難度。

他把搞怪逗笑的那套本領帶入角色的塑造中,讓觀眾看到周伯通身上搞笑的一面,但這種「綠葉型」的角色塑造卻並不符合周伯通的性格特點,反而給人一種強裝出來的突兀之感,因此也不算成功。

5、周德華版

2014年陳曉版《神鵰俠侶》中,由周德華飾演周伯通。由於正擔任製片的這部劇因陳妍希飾演的小龍女備受爭議,遭到部分觀眾的抵制,豆瓣上的評分只有5.1分,關注度也不高,打分人數只有3萬多人。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80後演員周德華在劇中飾演周伯通,其滿頭銀白頭髮配上萌萌的小眼睛,帶給觀眾一種可愛的感覺。

這種「萌化」的周伯通形象比較顛覆,但並不符合原著,很多時候都給人一種做作之感,因此也被一些觀眾稱為「史上最差」的周伯通形象。

6、寧文彤版

2017年內地又推出一版《射鵰英雄傳》,由於比較忠於原著,在豆瓣上收穫8.0的高分。60後演員寧文彤在劇中飾演周伯通,與此前任何一個版本都大為不同的是,寧文彤的扮相突出一個「髒」字,讓「不明真相」的觀眾以為周伯通也是丐幫弟子。

寧文彤也是80年代便已出道的演員,由於其表演經驗豐富,他能夠表現出周伯通身上那種詼諧而搞笑的氣質,因此也受到觀眾的好評,是內地幾個周伯通版本中較好的一個。但也有觀眾覺得寧文彤的表演過於誇張,沒能把握住一個度,且形象設計上過於邋遢,並不是最佳的版本。

二、秦煌版「老頑童」為何難以超越,細扒「老頑童」形象的獨特性。

說了這麼多版「老頑童」,網友們也許會覺得是茄哥眼光太高了,這些優秀演員竟然都不入法眼。

而83版《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秦煌版周伯通,由於年代久遠,很多90後、00後觀眾也並不了解,對於他的表演達到怎樣的高度更是沒有概念。

為了更好的說明秦煌版周伯通到底好在哪裡,我們有必要先來看看原著中的「老頑童」周伯通到底是怎樣的形象。

這個人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小孩的心性,金庸將一個小孩的性格特點安在一個成年人的身上,以這種戲劇性的性格反差來達到喜劇效果。

與現實中已經成年但智力仍停留在兒童時期的智力缺陷人群不同的是,周伯通的智力不僅沒有問題,反而還是個絕頂聰明的人。

他不僅在無意間學會了武林絕學《九陰真經》,還自創《左右互搏術》和七十二路《空明拳》兩項絕技,到最後成為武林中武功最高的人。

雖然武功奇高,但周伯通生性貪玩、淡泊名利,是個無欲無求、超然物外的人,這種人物或許只在於小說中,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存在。因此周伯通作為金庸宇宙中出現的一個配角,才深受大眾的喜愛,其人氣一直非常高。

了解了周伯通的性格特點,我們再來看看秦煌與周伯通的相似之處。

1948年生的秦煌,似乎是為「老頑童」而生的演員,他1975年加入佳視電視台,飾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1976年佳視版《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老頑童周伯通。

在那個年代,進入電視台打工,參演一些電視劇,是香港人賺錢的一條門路,並沒有多大的門檻。

而已經27歲的秦煌也並沒有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完全是本色演出,但這種質樸的表演反而顯得自然,因為他的性格本身就與周伯通非常接近。

首先,秦煌和周伯通一樣,也是個無欲無求、淡泊名利的人,他最高光的時候,是被李翰祥欽點,主演1979年的電影《軍閥趣史》。

在片中秦煌飾演的馮大帥粗中帶細、大智若愚,充分展現了他的演技,也征服了觀眾。

其後李翰祥又讓秦煌參演了他的《銷魂玉》、《三十年細說從頭》、《乾隆皇君臣鬥智》等電影,使他在電影圈站穩了腳跟。

但秦煌並沒有強求成為電影明星,隨著80年代中期邵氏電影的沒落,他就一頭扎進TVB,甘願成為香港人熟悉的「甘草演員」。

其次,秦煌與周伯通一樣十分貪玩,身上帶著小孩心性。我們來看一則曾在2008年轟動全港的新聞。

2008年,秦煌與眾好友到香港長洲聚會,酒後準備乘渡輪返回港島時,卻因醉酒失足墜海,後被趕來的水手與消防隊員合力救起。

當年秦煌的體重高達200多磅(約90kg),令消防隊員搶救時十分困難。而他被送入長洲醫院後一度陷入昏迷,經搶救後卻奇蹟般活了回來,且很快恢復了體力。雖然到鬼門關走了一遭,秦煌卻不以為意,還在為醫生沒有要他戒口而洋洋得意,不改老頑童本色。

由於醫生曾說喝紅酒對血管好,秦煌因此非常鍾愛紅酒,每次聚會都要喝上兩瓶,這次意外令他吸取了教訓,此後就不敢再貪杯了。從這件事能看出秦煌就是個隨性的人,這種遊戲人生的性格,確實與周伯通十分接近。

最後,周伯通的絕頂聰明與勤奮好學,在秦煌的身上也有所體現。

由於在佳視版《射鵰》和《神鵰》中飾演的老頑童得到好評,1983年TVB重拍《射鵰》和《神鵰》時,秦煌又演了一遍,因此他一共四次飾演了老頑童周伯通這個角色。

除此之外,秦煌還演過《鹿鼎記》中的茅十八、《俠客行》中的丁不四、《天龍八部》中的南海鄂神、《倚天屠龍記》中的周顛、《雪山飛狐》中的趙半山等。

至今參演過20部金庸武俠劇,是演出金庸劇最多的演員。

這些角色年代不同、性格各異,但秦煌能夠針對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認真演繹,使其形象凸現出來,可見從未受過專業演技培訓的他,具備「絕頂聰明」的演藝天賦。

而且,他至今仍以75歲高齡活躍在影視圈中,也能看出他的兢兢業業,與周伯通一樣勤奮。

三、塑造人物要深扎角色特點,演活人物的最高境界在於返樸歸真。

回頭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演好周伯通這個角色,為何除了秦煌之外,別人演得感覺都差了那麼一口氣。上面已經說過,周伯通就是小孩心性,小孩的性格特點是什麼?就是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並不太會照顧他人的感受。

因此周伯通雖是配角,卻並不是為了突出主角而存在的「綠葉」,他做的每件事都是以「愉悅自己」為目的,而不是為了討好觀眾故意搞笑。包括黎耀祥在內的眾多演員之所以演不好,讓人看了覺得「尷尬」,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領會這一要旨。

他們當中有些人演得瘋瘋癲癲、有些人故意賣萌、有些強行搞笑,但這些舉動無一不是在取悅觀眾,以達到搞笑的目的。觀眾雖然被他們誇張的演繹逗笑,但觀眾心裡也明白,這些都是演員們裝出來的,並不是他們原來的樣子。

反觀秦煌版周伯通,他就從來不做取悅觀眾的事。

在劇中周伯通無數次捉弄郭靖,又無數次中了黃蓉的圈套,都是因為他貪玩的本性,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他的喜怒哀樂,而這些都是自然流露出來的。

因此只有秦煌演活了老頑童周伯通,或者說:秦煌就是周伯通。秦煌本身的性格,就與周伯通十分接近,由他出演這個角色,正是他的本色演出,他並不需要「演」,而是將日常的自己展現出來,便已能達到效果。

由此可見塑造人物的關鍵,就是要深扎角色的性格特點,演活人物的技巧不在套路,而在於返樸歸真,使人物形象自然的展現。

這是很多科班演員的套路化表演很難達到的,也是老一輩香港甘草演員獨具的表演技巧。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2a30bc1ceb6ebdb84cdaa543a8add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