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梅毒泛濫?日本人的「性禍根」,其實早早就埋下了

2024-10-31     電影番茄

誰能想到,日本梅毒大爆發,竟上了中國的熱搜。

根據日本主流媒體《日經亞洲》報道,在去年創下14900個感染病例之後,今年9月份,日本的梅毒再次爆發,感染人數突破15000人。

在2021年到2024年的4年間,日本感染梅毒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算起來,這已經是日本梅毒感染「第三次」打破紀錄了。

採訪中,一個日本高官向記者透露了自己的擔憂:得病的機率太高了,身邊的同事有很多都因為梅毒感染住院治療,而自己每次都要用加班做藉口去醫院複診。

在日本,梅毒感染不再是一個距離遙遠的詞彙,甚至只要有正常的男女生活,都有可能中招。

數據顯示,近10年間,日本女性梅毒病人新增了40倍,整個梅毒攜帶者人數增加了12倍,恐怖如斯。

這也讓日本很多年輕人人人自危,以至於討論熱度居高不下,搶占了我們的頭條。

很多人都將日本梅毒感染,歸結於日本發達的「風俗業」。

實際上,梅毒大流行在日本頻頻爆發,不僅僅跟風俗業有關,也不僅僅是衛生問題。

其本質原因,根植於日本的文化和歷史之中,也與日本近些年的社會境況,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從不少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窺見這些端倪。結合日本的歷史和文化現狀,以及日本社會對「性」的態度,日本人的「性」禍根,其實早早就埋下了。

01、日本對「性」開放的價值觀,成為影響日本人的「雙刃劍」

別看日本是東亞國家,深受中華儒家文化的影響。

實際上,在這之前,日本對性的包容程度就是亞洲之最,甚至比歐美都更為開放。

這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日本開放的社會價值觀,也深深影響著每一代日本人的性觀念。

自古以來,日本對性,就特別寬容。

在日本的繩紋文化時期,也就是日本人出現至公元前300年這段時期,日本整個民族對性的崇拜就有跡可循,尤其從出土的女性陶俑中,不難看出,性在日本的宗教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另外,古代日本的宗教,都對愛和性,持有十分開放的態度。

所以,日本歷史上,基本沒有因為宗教或其他原因,壓抑性文化,設置性禁忌的時期。

也因此,性在日本社會被廣泛討論,《源氏物語》等書中,也記錄著日本人開放的性觀念。

當性被日本社會視為一種普遍的需求,這就是把雙刃劍,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日本人不再談性色變,這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日本人開放包容的民族性格,以至於他們對其他文化的態度,也較為自由和開放。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不少社會問題。

尤其明顯的,是對日本小朋友和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以及價值觀的扭曲。

喜歡看日漫的觀眾都知道,在很多的日本漫畫中,都會有涉及關於「性」的暗示。

比如《蠟筆小新》里,蠟筆小新就常常和父母朋友開成人才明白的玩笑。

比如《七龍珠》中,小悟空與布爾瑪的互動等等。

其實兩相對比就會發現,此類橋段,在中國漫畫里幾乎找不到。

但在日漫中,大家習以為常,都覺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那是因為,日本的小朋友,從很小就開始接受性教育,他們對性有著全面的認識,不認為這是羞恥行為。

而大多數日本女孩,對於性的態度更多地是接納與享受,而非抗拒。她們常常對自己的性別身份感到自豪,同時享受作為女性的快樂。

電影《千尋小姐》中,有村架純飾演的主人公千尋,就曾是一個性工作者。

當她遠離自己之前的職業,選擇來到一個小鎮生活之後,對「性」和她身份的態度,透視著整個日本人群體,對性(工作者)的社會態度。

賣貨的時候,猥瑣的大叔常常會當著千尋的面開不入流的玩笑,但千尋從不會因此生氣;面對鄰居對自己性工作者身份的好奇,千尋也會大方承認,從不避人。

更讓觀眾疑惑的是,千尋的態度,就是對自己身體的掌控者,同時享受著帶來的樂趣。

這一切,在日本人看來,好像並沒有什麼,但對我們來說,已經算是極大的觀念衝擊了。

不過,某種程度上,也正因為這種態度,導致日本女性,在很多時候,會成為了性剝削的對象。

02、歐美文化的衝擊,成為日本無法治癒的「性之殤」

日本最初人口並不多,且以男性為主。

這導致整個日本歷史上,女性的地位比較低下,很長一段時間,女性甚至被當做一種性資源,進行交換和買賣。

日本有一部電影名叫《望鄉》,講述的就是著名的「南洋姐」的故事。

自幕府末期至昭和初期,大批窮苦人家的日本女孩去海外掙錢,因為南洋群島是其最龐大的聚集地之一,因此被稱為「南洋姐」。

實際上,這次世界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人口流動現象,背後的組織者正是日本政府。

幾十萬的日本女青年成為南洋姐,她們掙來的錢,大多數都寄回了日本國內,成了1897至1920年間,日本GDP的組成部分。

大量外匯的湧入,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助力了日本的工業崛起。不誇張地說,日本之所以成為工業強國,是靠變賣他們國家的女性。

到了二戰後,日本被美國接管,美國大兵的湧入,讓本來就開放的日本,經受了一波歐美性文化的洗禮。

東西方性文化,在日本完成了交融。

為了討好美國,日本政府再次出面,組織本國女性犒勞美國大兵。

當時日本女性的三觀已經畸形,以勾搭上美國大兵為榮,

日本政府甚至成立了「特殊慰安設施協會」,號召日本女性加入,前後有兩三萬日本女性,成了美國人的工具。

美國人將這些女孩當做性工具,相比於日本,他們的性觀念更為開放和狂野。

沒有安全措施的各種性行為成了美軍軍營的日常,梅毒和性病的根從此種下,成了日本,甚至成了美國以及整個西方國家,無法治癒的「性之殤」。

日本梅毒的大規模傳播,也由此而起,並逐年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這波衝擊,也給日本留下了兩個難以解決的歷史問題。

第一個,是像電影《人證》所講的那樣,美日混血小孩的身份認同問題。

第二個,是像紀錄片《橫濱瑪麗》的主人公瑪麗一樣,被美國軍官拋棄後,苦苦等待不見音訊,以至於站街長達60年之久。

因為當年美國大兵被召回的時候,很多已經生下的小孩和墜入愛河的日本女人,是沒辦法跟著他們回到美國的。

這在當時,也造成了日本廣泛的社會問題。

03、日本人的「性禍根」,其實早早就埋下了

我們都知道日本內卷,也都知道日本經濟發展,有「消失的30年」。

最近這幾年,在經濟下行的影響下,日本性開放的弊端,逐漸成為日本社會的主要問題。

那麼,經濟對性,對梅毒傳播,又有什麼影響呢?

其實不僅有影響,而且影響很大。

首先,日本經濟下行,導致的失業和道德滑坡。

因為日本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和年輕人失業率的增加,許多年輕的女孩為了掙錢,毅然投身到高風險低成本的性交易產業中。

出賣自己,成為了這些女孩來錢最快,最輕鬆容易的方法。

雖然日本法律禁止性交易行為,但在成熟產業支撐的情況下,日本的地下交易,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秘密。

在東京澀谷,每天晚上都聲色犬馬,但不少年輕女孩,都沒有健康管理意識。

而日本政府對這部分灰產女孩的健康監管,又是完全缺位的狀態,衛生條件得不到保障。

這就導致梅毒及性病,在她們和客人之間廣泛傳播,互相交叉傳染,梅毒爆發也就在所難免了。

其次,是外國遊客的出格行為。

近些年,日本開放簽證,大量國際遊客湧入日本,體驗日本獨有的各類服務。

但歐美人性觀念更為開放,不僅不講規矩,不做保護措施,還常有各種出格的高危行為。

這簡直就是滋養梅毒的溫床。

而日本對性交易案件,日本的法律又往往只懲罰女性,這讓女性處於交易的底層,很多時候只能忍氣吞聲。

有機構研究得出,日本梅毒40%的來源,就在性交易的產業鏈。

尤其是外國人聚集的歌舞伎町,更是重災區。

最後,是日本政府的監管缺位。

雖然日本對性產業有嚴格的法律控制,對這一行為更是嚴令禁止。

但眾所周知,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日本的這些法律條文,基本都是一紙空談。

日本對成人產業的監管,對性產業從業者健康狀況的監督調查,對性產業亂象的治理,以及對性犯罪的懲罰措施,都有待加強和提高。

這所有因素綜合在一起來看,日本梅毒感染一年比一年高,梅毒感染人數逐年破紀錄,也就不是什麼奇怪事了。

其實,梅毒在日本傳播的「性禍根」,早就被日本埋下了。

只不過現在,梅毒爆發成為普遍現象,捂不住了而已。

如果日本再不採取措施進行有效監管,並對類似人群和行為加以約束的話,那日本將很有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梅毒之國」,到那時就太可怕了。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a87b2c1139ff69556bdaf8bc55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