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大型運輸機

2019-07-16   镹如

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英語:Lockheed C-130 Hercules)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製的四發渦槳多用途戰術運輸機。 [1]

C-130是世界上設計最成功、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從1954年8月23日首飛至今已服役60餘年,有70餘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總生產數量愈2300架,各種任務改型近40種。

C-130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跑道上起降,向戰場運送或空投軍事人員和裝備,返航時可用於撤退傷員。改型後用於執行各種任務,用於電子監視、空中指揮、控制和通訊的型別有EC-130、EC-130Q等;此外還有搜索救援和回收型、空中加油型、特種任務型、氣象探測型、海上巡邏型及空中預警型,此外還有大量民用型別。

研製背景

C-130誕生在柏林封鎖事件發生後。柏林空運事件起因是二戰剛剛結束後,由於蘇聯和盟國間矛盾逐漸激化,蘇聯為向西方盟國加壓,封鎖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陸上道路。而西柏林在停戰協議中是盟國的占領區,當時居民還需要靠盟國救援生存下去。蘇聯認為只要封鎖西柏林一段時間,盟國必將向蘇聯讓步。但盟國立即展開了從空中向西柏林運送救援物資的行動,在長達近一年的封鎖期內向西柏林晝夜不斷的空運物資。這一史無前例的大空運徹底打亂了蘇聯的計劃。柏林空運使各國意識到戰略空運的價值,而性能出色的運輸機是空運力量的核心。

招標定型

美國空軍於1951年向美國各大飛機製造公司發出關於新型運輸機的技術招標,為期兩個月,其技術要求細節保證運送 92 名步兵或 64 名全副武裝的傘兵時,航程必須達到 1,980 千米;最大載重需達到 13,608 千克,能夠運載當時美軍大多數的裝甲車輛、火炮和卡車等大型貨物;貨艙主艙門設計應能使車輛直接進入,必須有空投傘兵用的側艙門;可在土質或鋼板平鋪的簡易跑道上進行短距起降;為了能進行低空低速空投,必須能在 225 千米/小時的低速條件下做穩定的掠地飛行;能在一台發動機失靈的情況下正常飛行。

此後洛克希德公司的先進技術設計部門著名的臭鼬工廠(Skunk Works)很快地完成代號L-206的原型機。L-206方案於1952年11月戰勝了其他廠家的設計方案,獲得了空軍的原型機製造試驗合約。原型機YC-130於1954年8月23日在加州伯班克完成首次飛行。空軍對兩架原型機的試驗表示滿意,隨後在1953和1954年訂購了27架C-130。第一架生產型的C-130A於1955年4月7日試飛,1956年12月9日開始交付美國空軍,第一裝備這種新型運輸機的美國空軍部隊是從1956年12月開始進駐阿德莫爾空軍基地的第463戰術空運聯隊。

2017年7月21日,美國國防部在新聞稿中表示,美國空軍已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授予超過7400萬美元的合同,以保持其C-130J超級大力神運輸機聯隊得到充分維護和有效運行。

根據合同,提供的服務將包括方案支持、庫存控制、消耗品備件補充、維修維護工程、技術數據和配套倉庫以支持C-130J武器系統。

C-130J超級大力神是一種關鍵的軍用航空運輸工具,可以在全球各種環境的中小型機場甚至是臨時跑道起降。該飛機自1999年開始運行,其前身C-130大力神運輸機已經運行了超過60多年。

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C-130「大力神」簡直是一種令人驚嘆的飛機,它擁有極強的靈活性,幾乎能處理擋在身前的任何挑戰。

它是在韓戰的背景下被設計出來的,自首飛以來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儘管「年事已高」,但老當益壯的機身仍然在被不斷改造和升級,以適應美軍全軍的各種全新任務。

從人道主義救援到傘兵空投再到空中炮艇功能,C-130機身在獨創性和多用性上堪稱一個奇蹟。

EC-130型號是為電子戰特別設計的。它能夠干擾敵軍信號,把命令傳輸給其他飛機,還能在救災或心理戰中對平民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