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證實,2019年,全球多國遭遇有記錄以來最熱六月。
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氣溫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歐洲、南美洲、非洲,均為有歷史記錄以來最熱的六月。西歐和中歐的部分國家和地區,日平均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10攝氏度。多個國家度過了一個有歷史記錄以來最熱的六月!
真的是應了那句話:「熱得你走出半生,歸來全熟,身上還掛著椒鹽孜然…」
俗話說得好,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馬上就是中伏了,中伏連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每年到了這個季節,熱傷風、痢疾、中暑的發病率都直線上升。
中伏養生,關鍵在一個「伏」字,伏,就是隱伏之意,也就是說在太陽大的時候,要將自己隱伏起來,不能逆天而行;不然的話就會被暑氣所傷,養生需要做到順應天時。
那麼怎麼平穩度過呢,要從衣食住行多方面做起~
一、衣
熱天少穿化纖衣物和深色衣物,不但不利於散熱,還容易悶汗起痱子、濕疹。最好穿絲、棉衣物,要選擇淺色寬鬆的。
太陽帽、太陽眼鏡、遮陽口罩、防曬霜、防曬服、遮陽傘,這些都是伏天外出必備品。
二、食
伏天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菜、苦瓜、苦蕎麥等;
多吃健脾利濕、清熱解暑食物,如蓮子、冬瓜、扁豆、荷葉、西瓜、薏仁等;
以及益氣養陰的食物,比如大棗、蓮藕、木耳、海參、牛奶、蜂蜜、山藥、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要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像豆製品、鴨肉、瘦豬肉、雞肉、鴿肉等,推薦大家燉個山藥老鴨湯,益氣養陰,健脾生津;
另外,綠豆湯是夏季清熱消暑的佳品。既是能防暑,又能治療中暑。夏天可以常喝,但也不能當水喝。寒涼體質的人,有四肢冰涼、腹脹、腹瀉便稀等症狀的,不能多喝綠豆湯,還有處於月經期的女孩子,也不要喝綠豆湯,等月事走了再喝不遲。
忌吃冷飲,夏天吃冷飲,雖然短時間感覺不出不妥,但是一到冬天,手腳就開始怕冷。冬天怕冷的朋友,三伏天不吃冷飲,體內的寒氣就能少一大半。
而且冷飲很容易造成腸胃痙攣,腹瀉等不良症狀,儘量少吃。
伏天大量出汗,體內鹽分減少,身體會因為嚴重缺少水分,從而出現中暑。
夏天喝水可以適當加一些鹽,(早晨喝淡鹽水,晚上不要喝),注意要少量多次地喝。
另外,多飲茶水也是一個防暑的好方法,可以選擇苦丁茶、蓮子心茶這種降火祛火的茶來喝~
忌只吃果蔬,三伏天雖然陽氣旺盛,但是對人來講卻是一個「內耗」的過程。很多人夏天食欲不振,於是不吃飯,吃塊西瓜、來點蔬菜就算了。長此以往,營養不夠,很容易生病。
建議除了果蔬之外,一定要吃正餐。吃穀物,出汗會損失維生素B,所以饅頭米飯一定不能缺。夏天可以吃薑,姜可以祛濕,還能刺激人的食慾,可以切成薑末,涼拌食用。
三、住
不要長期呆在室外,夏天在外面回來,一身汗,切忌不要空調直吹。出汗的時候,人的毛孔張開,冷氣入體,很容易著涼感冒。在空調房裡穿衣服,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頸椎。不然很容易造成頸椎肌肉的慢性炎症,頸部痙攣,後背也會麻木酸痛。
夏天吹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攝氏度,空調的擋風板最好朝上,讓冷氣自然下降。開空調超過三個小時,注意開窗通風。因為夏天濕度大,空氣中的灰塵容易寄生病菌,如果不開窗通風,很容易感染疾病。
建議每天開窗通風2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同時定期更換空調過濾網,避免空氣二次污染。
夏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夏天很多人喜歡沖涼,洗澡的時候用涼水。其實天氣越熱,才越不能用涼水洗澡。身體被冷水一激,熱汗散發不出來,憋在身體中,很容易生病。
建議用熱水洗澡,洗完之後,身體排汗完成,會發現身體會舒暢很多。
夏天吃冷飲、吹空調,體內寒氣積聚。洗熱水澡、泡腳、吃薑都是祛除寒氣的好方法。
另外,推薦兩個養生小妙招,揉掐風池穴和太陽穴,風池穴能疏風清熱,開竅鎮痛;太陽穴能通絡止痛,清熱除煩;
方法:雙手拇指指尖放在同側風池穴上,其餘四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掐1分鐘左右。雙手拇指指腹放在同側太陽穴上,其餘四指附於頭部,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左右。
伏天比較適合泡腳,簡單易行效果好。伏天人還容易失眠,晚上泡腳有助於把血引下來,讓大腦容易進入睡眠狀態。常泡腳,是可以安神助眠的~
人腳底的經穴豐富,全息對應了各個臟腑,泡腳時毛孔張開,神經舒緩,在泡腳水中加入適當的藥物,有時候能夠達到比口服更好的效果~
夏天用艾葉泡腳,溫散寒濕,通絡止血,很符合冬病夏治的理念。
伏天的時候用生薑泡腳可以祛除身體中的濕氣、寒氣。
四、行
三伏是一年最熱時段,最好不要外出。
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光照強烈,暑氣蒸騰,是最熱的時間,這個時間點,儘量不要外出。能待在屋裡的就待在屋裡,工作原因需要外出作業的,也要做好防曬措施,儘量選擇樹蔭和有遮蔽的地方。
三伏天最好不要晨練,一是夏天植物呼吸作用強烈,早上二氧化碳濃度高,晨練對身體有害無益;二是夏天天氣炎熱,人容易血壓升高,早上五點到十點,是一天之中血壓最高的時候。此時鍛鍊身體,很容易發生危險。
建議傍晚時分,找一些不太劇烈的運動,比如散步、站樁等鍛鍊到微微出汗即可。
俗語講:心靜自然涼。夏天可以通過早起、打坐,冥想、調攝精神,心神沉靜,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失控、煩躁,心靈經常與清靜為伴,可以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
多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做好養護,這樣伏天即可安然度過,健康即可獲得保證,生活才會變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