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老人鋼筆素描,竟如此細膩,簡直驚艷了我的眼球

2019-10-18     素描微學堂

鋼筆畫

顧名思義就是用鋼筆進行一種的繪畫形式

其實鋼筆畫就像鉛筆、針管筆一樣

可以畫人物、風景

就像素描一樣的

是一種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呈現


《既陌生又熟悉的小路》40cm × 28.5cm (共畫54小時)

這組寫實鋼筆畫是一位76歲長者畫的

從2016年開始在百度貼吧陸續發布

十五個月里畫好了二十六幅鋼筆畫作品

雖已古稀,老人依舊在追逐他的夢想


《門頭路》42cm × 32cm(共畫69.5小時)

他一直不注意用筆技法

總認為只要能方便表現他的思想就成

所以無所謂排線或點繪

他的畫法大多以短線組成


《小女孩》54.6 cm ×39.5 cm(共畫110小時)

這個作品是他這些作品中用時最久的

人物的塑造更需要時間

尤其是把人物的形態特徵和體積感畫出來


《鄉間小路與籬笆牆》40cm × 28.4cm(共畫49小時)

他的畫具有獨特美感且十分有趣

其特點是用筆果斷肯定


《通往紫靈庵的山石路》53.9cm × 31.8cm(共畫79小時)

線條剛勁流暢,黑白對比強烈

畫面效果細密緊湊

對所畫事物既能做精細入微的刻畫


《協屋天井邊》40cm × 26cm(共畫50.5小時)

而且描繪的都是周邊的人或物

特別的貼近生活

濃厚的生活氣息


《小橋·流水》40 cm × 26.7 cm(共畫34小時)

像是黑白照片一樣

特別的寫實

描述的很生動


《香幾》53.0cm × 32.2cm(共畫65小時)

他畫的大多數是局部

都是有回憶的

或者值得紀念的物件


《有故事的大門》38.2cm × 28.4cm(共畫62。5小時)

沒有經過專業的繪畫練習

但是能畫的這麼寫實

也是佩服


《農耕文化遺存-廢棄的水碓》40 cm × 30 cm(共畫49.5小時)

但看畫面都是很複雜的

但是他就進行了歸納

透視關係都挺準確的

【鋼筆淡彩】

使用鋼筆、彩鉛、水彩上色


《種子·辣椒》20cm × 28cm(共畫9.5小時)

加了顏色之後更加的有立體感

更加的生動有趣

為畫面添加了活力


《古關門》 21cm × 29.7cm (共畫20.5小時)

顏色也特別的細膩

加了顏色之後就像照片添加了濾鏡一樣

特別的形象


《絕老佳釀·人頭馬》 21cm × 29.7cm(共畫16小時)

仿佛散發出光芒一樣

特別的寫實

用筆無比的細膩


《小廳間》27.39 cm × 35.23 cm(共畫 23小時)


更加有了一種歲月的感覺

暈染的很好


《泊》 20 cm × 29 cm(共畫 11小時)


雖然只是一個局部

但是特別有畫面感

容易讓人代入進去


《山澗小路》24.6 cm × 35.7 cm(共畫 24小時)


能將複雜的風景畫

繪畫的如此迷人

讓人有種怡人的感覺


《農家菜籃子》42 cm × 29.7 cm(共畫 22小時)


70歲的王恩貺老人,將浙江蘭溪桃花塢的

蘭溪古城厚重的歷史和蘭溪人多年的回憶

用鋼筆畫的形式「復刻」到了畫紙上

他的這組名叫《桃花塢》的鋼筆畫一經發布

便立馬在網上走紅

桃花塢全景

王恩貺老人從小就喜歡畫畫,十幾年前,他第一次接觸到鋼筆畫,就深深地被這種黑白藝術吸引住了。這些年來,他一直畫筆不綴,不時便會勾勒一幅鋼筆畫作品。

2017年5月,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浙江蘭溪市啟動了8個城中村和桃花塢區塊棚戶區的改造工作,其中桃花塢區塊位於蘭溪老城的最南端,是該市城市核心區危舊房最集中、市政基礎設施最薄弱、消防隱患最突出的區域。

王恩貺腦中的桃花塢,還停留在半個世紀前的樣子:彎彎曲曲的神秘弄堂,黛瓦白牆的老宅古屋,雕樑畫棟的尋芳亭和本保殿,沿山坡直上的陡峭踏步……

得知改造消息的第二天,他背上相機就過去了,拍下了數百張桃花塢征遷前的照片。事實上,此時的桃花塢,已非古時的桃花塢,亦非近代的桃花塢。

而走進如今的桃花塢社區,王恩貺發現,這裡各種線纜雜亂地拉扯在斑駁的牆面和破舊的屋頂間;逼仄的小巷使一些居民家中光線昏暗、地面潮濕;半新不舊的磚屋樓房穿插在一片老屋群中……

此次桃花塢區塊改造將「修古復古」,既是現代城市的有機更新,也是古城蘭溪的歷史復甦。有的征遷戶說:心中雖有對老家的不舍,不過更多的是對開啟新生活的嚮往。

面對熟悉又陌生的桃花塢,何不根據這些照片,用寫實鋼筆畫的形式記錄下一些蘭溪古城和桃花塢的風貌呢?

王恩貺想到就做。

起稿、排線、刻畫,三個多月的時間裡,王恩貺對著手邊的照片仔細描摹著。畫鋼筆畫講究的是精細,有些景致在照片上呈現得不是那麼清晰,這時候,老人就會停下手中的畫筆,跑去現場仔仔細細地觀察一番,再回到桌前繼續畫。

在這組鋼筆畫的畫紙上,王恩貺老人一絲不苟的標註了畫稿的名稱、大小、作畫時長等基本信息。其中,耗時最長的一幅作品是《桃花塢全景》,共用時34小時,而完成整組作品所花費的時間,更是花費了這位老人150個小時的時間。


年已七十的王恩貺雖然時常感到眼睛和手臂非常累,但他一直堅持在畫。看到這組作品受到了網友的關注和喜愛,王恩貺老人覺得值。

他說,「我還想繼續再畫,留下這個城市的記憶!」

其實,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地方都已變了面貌,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家都嚮往更便捷的生活,但是心中還懷著一份對舊居的不舍,用畫筆、相機記錄下來何嘗不是一種記憶的延續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藝術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想學更多素描教程,請關注公眾號:素描圈 (名稱:素描圈,ID:sumiao669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rBi320BMH2_cNUgY-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