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春節少了點年味。更糟糕的是多個行業受到衝擊,有的成為重災區,有的企業甚至被淘汰出局。不利的時局讓營銷人惆悵,也讓營銷人興奮,危難時顯身手,扶大廈之將傾,方顯營銷人本色。
在我看來,臨時抱佛腳最好的結果是打補丁,而更多的是亂作為,有害無益。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謀全局方得一隅,今天的市場其實是N天前布局和努力的結果。
放在系統這個坐標下,疫情只是一個小節點,這個非常態的節點營銷應適當調整。這些調整措施只能是即插型的補丁,局限性和違和感很強,雖然不可少,但更應放眼未來,從疫情危機看清本質,洞察未來營銷的方向,提前布局,才能贏得市場之戰。
健康觀念甦醒,重塑產品
拿安全和健康說事,有點找不到話說的味道。在營銷的字典中,安全與健康屬於低層次的生理需求,中國市場早就解決了。當下中國消費升級,大家更願意為體驗與情感買單。
道理如此,市場卻與之大相逕庭。拼多多,人們頂禮膜拜的網際網路後起之秀,類似9.9元一盒的老班章這樣的產品大行其道,安全與健康從何而來?各大零售賣場,疫情期間還有堆成山似的散裝炒貨,可見我們離安全與健康的距離還有多遠。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時間短、規模大、發展快,成功的案例被放大演變成一夜成名的神話。大家都想跑出火箭速度,習慣性野蠻生長,更多地關注競爭對手而非顧客,這就是中國企業的常態。
疫情襲來,餐飲業、旅遊業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不少行業的消費需求減弱,饒是有再多9.9元老班章這樣的產品也無濟於事。而這筆帳,並不應該算在疫情頭上,這一刻必然會到來,疫情只不過加速了事態的發展而已。
眼下之難,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是如何面對已拉開帷幕的健康消費新時代。
企業應從競爭導向轉向用戶導向,從用戶出發,回歸到產品這個原點,從人的生理結構、心理狀況、思維方式、使用場景等個性化小數據確定。先分析消費者內心,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夠真正給予用戶安全和健康;再分析技術,如何將安全與健康融入到產品和服務中;接下定生產方式,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承載安全健康;最後考慮使用體驗,簡單、便捷、實用。這才是健康的好產品,才能成為人見人愛的殺手鐧。
外腦決策,建立連結系統
疫情時間,品牌與用戶接觸的機會減少,難以建立聯繫;用戶購物頻次降低,購物耗時減少,依賴物理接觸體驗來影響購買決定變得困難。快速決策模式下,用戶更多地選擇知名品牌,中小企業備感艱難。
這並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困難的種子在網際網路時代就種下了。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大爆炸,為了在信息中自救,用戶懶於用腦、怠於記憶,轉而存儲於智能設備中,而這其中的相當多品牌(特別是價值不高、參與度不高、關注度不高的三低品牌),他們不會記也記不住。數字化體驗、快速決策等藉助外腦的決策模式屢見不鮮。
用戶藉助外腦決策,這就要求品牌必須建立一套外腦決策系統。第一要務是建立一套數字信息系統,打破時空,全天候包圍用戶,這套信息必須足夠多、有價值,讓用戶充分理解產品與自己的關係,從而輕鬆做出判斷,減少決策的時間。
外腦決策的目的是影響用戶的購買決定。信息只有嫁接了內容、場景、圈層、體驗,通過場景強大的捲入感吸引消費者參與,才能完成影響用戶購買決定的任務。這就要求產品從傳統的物理屬性升級為信息互聯屬性,硬體(物理層面的產品)+軟體(應用程式)形成組合,不僅信息更生動、更豐富,還能完善功能,最重要的是藉助數位技術構建一個虛擬的體驗世界,低成本快速提升用戶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激發用戶的喜愛。寶馬MINI就是這方面的典範,運用智能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技術,力求滿足消費者的視覺呈現和感官體驗,用戶不喜歡都難。
任性購買,建設無邊界渠道
有一種無奈,那就是明明有貨,用戶也有需求,就是無法形成銷售。疫情期間,產品無法觸達用戶,壓在庫房紋絲不動。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問題,而是用戶任性購買問題的放大版。
網際網路時代,用戶把一個購買行為解碼成信息收集、體驗、決策、下單、付款、收貨、售後等若干節點,這些節點非連續分布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以及不同的介面,並在極端的情況下來完成。營銷系統必須與顧客的任意購買行為完美匹配,才能獲得銷量。
營銷追求的是產品觸手可得,滿足任何情況的消費,電商把這個目標變成了可能。雖然電商打破了時空距離,但從無處不在到觸手可得尚有距離,場景化體驗的短板同樣突出。因此,唯有線上線下一體化,用線上去消除時空距離,用線下去建立更好的體驗,集合最優功能匹配用戶購物路徑,實現場景多樣化、體驗最佳化、連接任意化、購買快捷化、收貨及時化,才是用戶任性購買的最佳解決方案。
知易行難,中國市場的主流模式是經銷制,品牌與經銷商是一對歡喜冤家,廠家擁有品牌資產和電商,經銷商控制著線下。人、貨、場,相互之間以利益作紐帶,既合作又博弈。人、貨、場之間,各個子系統的信息流分散、獨立、封閉,產品流通過程中常常出現堰塞湖現象(甲地滯銷庫存積壓,乙地暢銷缺貨)。疫情時期產品無法觸達用戶的切膚之痛,就是堰塞湖現象的放大和集中爆發。
疫情時期的銷量提升之道,是建立一套顧客任意購買的銷售系統,在任何時間、空間,任何條件下,產品都可以即時觸達用戶。唯有把線下分散的人、貨、場與品牌鏈聚合成一個平台,品牌與經銷商結成前店後廠的新型夥伴關係,讓物流、信息流、顧客流自由切換、暢通無阻,才可以完美對接用戶碎片化的購物節點,既有力又高效。
這套新型的銷售系統平台,重在重建品牌物流系統。將經銷商與品牌物流管理併線,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實現品牌總倉與經銷商分倉的遠程動態管理,統一調配,快速反應,有效減少經銷商的庫存,加速周轉,只有這樣,諸如當下經銷商春節禮品積壓的憂患就會大大降低。最後品牌與經銷商要合力,建立品牌幹線+經銷商最後一公里的配送物流體系,保證產品的快速送達,疫情時期產品觸達不到用戶的問題也會大大減少。這才是任意購買下,品牌與經銷商必須合力建立的銷售系統。
最後,再次提醒廣大營銷人,不要只想著臨時抱佛腳,什麼都不如靜心反思、規劃未來來得更重要。
(作者:銷售與市場高級研究員 田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