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世錦賽400米自由式頒獎禮上,霍頓拒絕合影,並用了「跪姿」來表達不滿。
「輸不起」和「丟人」兩個標籤,讓霍頓再次成名。
然後到了昨晚,男子200米頒獎禮上,獲得第三名的英國選手斯科特也和霍頓一樣,拒絕和孫楊握手,更不參與合影。
斯科特的理由是:「如果孫楊不尊重這項運動,那我為什麼要尊重他呢?我認為所有參與游泳運動的人都會支持霍頓。」
斯科特還真說對了一點,至少海外已經有大量運動員在聲援他了。
瑞典冬奧會冠軍薩繆爾森表示:「我們需要更多抗議孫楊的活動,乾淨的運動員是不會想著靠欺騙手段來獲取獎牌,泳聯領導者必須對乾淨的選手負責。」
奧運銀牌獲得者沃克·赫伯恩:「很高興英國人終於有了立場,表示尊重!」
美國奧運冠軍瑞恩赫爾德:「斯科特,這需要大量勇氣,你有來自海外的掌聲。」
澳大利亞泳壇傳奇道恩·弗雷澤表示:「希望泳池更加乾淨,孫楊是一個藥物騙子,不應該出現在泳池中。」
澳大利亞四屆奧運會金牌得主利比·特里克特說:「孫楊是個騙子,作為游泳運動員,我們需要創造我們希望看到的清潔運動。」
澳大利亞男籃中鋒博格特嘲諷孫楊:「所有跟孫楊一起領取獎牌的游泳運動員,都應該拿錘子把領獎台砸爛。」
英國奧運冠軍莉齊·西蒙茲表示:「斯科特是清潔運動的最新代言人。」
英國游泳名將詹姆斯·蓋伊:「斯科特做了一件正確的事,為你感到驕傲!」
英國游泳名將亞當·皮蒂:「如果不是粉絲希望看到孫楊,我都不知道為何他會出現在賽場上。」
英國選手斯蒂夫·派力:「斯科特總是在游泳池裡無所畏懼,是今晚勇氣的特殊表現。」
英國奧運冠軍艾瑪·維格斯:「非常尊重斯科特,是國際泳聯讓作弊者驕縱!」
……
看到這麼多奧運冠軍、泳壇名將炮轟孫楊,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還只是一些有名氣的人發聲。
所以,孫楊是得罪全世界了嗎?
這一次他們集體反抗的源頭,是今年一月份,英國《泰晤士報》發布的一篇題為《奧運冠軍孫楊侮辱禁藥檢測人員》的文章。
報道稱,2018年9月4日,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授權第三方檢測機構IDTM公司檢測人員,到孫楊位於浙江的家中,進行禁藥檢測的樣本採集。孫楊與興奮劑檢測人員發生衝突,「在無檢測人員陪同的情況下,傳遞裝有尿樣的小瓶,並命令其團隊的一名安保人員,用錘子砸碎血液樣本瓶」。該記者提到,「霍爾姆斯因為遲到,錯過了隨機藥檢而被禁賽一年,孫楊毀壞樣本卻被赦免,國際泳聯這是一種恥辱。」
也就是說,孫楊屬於「暴力拒檢」,性質很嚴重。
但真相到底如何?
我整理了國內權威媒體的採訪、官方聲明、以及孫楊律師的報告,在這裡逐一澄清。
2018年9月4日,第三方檢測機構IDTM公司,派出三名工作人員前往孫楊住處,進行反興奮劑檢查。
孫楊最開始沒有任何懷疑,但在檢測過程中,發現其中一名「尿檢官」在拿手機拍照、錄視頻,而且一身短袖+短褲+拖鞋,懷疑不是專業人士,便要求出示證件。
一查才發現,三名工作人員均無法提供「此次檢查的授權文件」,血檢官和尿檢官也無法提供「反興奮劑檢查官資格證明」,血檢官甚至沒有「職業護士執業證」,而尿檢官只有一張身份證。
那麼冒牌的「血檢官」和「尿檢官」是何人?
當天,「尿檢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是「莫名其妙被臨時叫去幫忙的」。
「我是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對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並不清楚。當時是夏天,很晚了,我穿著短袖短褲涼鞋就去了。」「可能因為我穿著不夠正式,我見到孫楊後很興奮,拿著手機拍照,所以孫楊要求查看我證件。而我只有身份證。「然後他們打了一圈電話後,告訴我沒有相關證件,沒有資格參與檢測事件,於是就請我到外面等候,我沒有參與具體的興奮劑檢測過程。」
當時孫楊已經接受了檢測,但是沒讓他們把血樣帶走。(工作人員事後虛假陳述,惡意捏造孫楊違反了條例。)
我知道很多讀者會疑惑,既然身正不怕影子斜,孫楊為什麼拒絕交出瓶子?
因為要防小人,而且不得不防。
我們無法判斷,如果血樣真的讓這群人帶走,會不會在其中做手腳?
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風險,孫楊也絕對冒不起這個險。
道理很簡單,這份藥檢結果一旦被偽造,足以摧毀一個運動員的體育生涯,摧毀所有賽事榮譽,摧毀國家和團隊的所有心血,等於將人推上了絕路……如此嚴重的後果,誰擔得起?
即使孫楊找到自證清白的機會,檢測官也可以將鍋甩給兩個臨時工,沒有任何損失,而機構也可以推卸責任:「當時沒有授權,屬於私人行為,我們表示歉意。」
這就是為什麼檢測官要偷偷摸摸拉來兩名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任何內情的朋友的原因,因為好背鍋。
簡直細思極恐。
至於那些說孫楊不敢檢驗的人,我引用一組數據來打臉:
從2008年至2018年11月,孫楊接受國際泳聯的「飛行藥檢」次數是46次,這裡不包括WADA、中國反興奮劑中心和國際奧委會的檢測次數。
我還去翻了國際泳聯的官網,發現在2018年12月,孫楊就有兩次檢測:
2019年2月有一次:
4月也有一次:
那麼,孫楊到底有沒有外媒所說的「暴力拒檢」,甚至「拿錘子砸血瓶」?
很抱歉,並沒有,這些都是英國《泰晤士報》單方面傳出來的信源,而且是沒有經過任何核實,也沒有採訪當事人和知情人,屬於捏造。
再來看臨時委任的「尿檢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了孫楊暴力拒檢,表示即便在知道自己沒有藥檢資格的情況下,孫楊也只是請他到外面等候,並且一直很客氣、熱情,有禮貌。
此外,國際泳聯在瑞士舉行了長達13個小時的聽證會,孫楊、IDTM公司以及證人都接受了詢問,孫楊律師提供大量證據,包括58張視頻截圖和監控錄像,客觀還原當時現場情況,孫楊不存在暴力抗拒檢查,並得到國際泳聯的裁決。
裁決結果是:「孫楊不存在違反《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的行為。」
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執意上訴,即將在今年9月舉行的體育仲裁法庭上,關係到了孫楊的職業生涯是否終結。
孫楊一再要求,仲裁法庭在舉行聽證會時,向公眾開放,以求公開透明,證明自己清白。
不過,即使孫楊勝訴,我也不太樂觀。
我已經預感到,接下來的東京奧運會,可能還會有更多侮辱事件,會有更多不明真相的觀眾被糊弄。
正如蘇格蘭的游泳選手布羅迪所說:「希望孫楊多參加比賽,這樣會有更多的選手站出來對他的行為做出抗議。」
被針對的當然不止孫楊一個人,我隨便列舉一些里約奧運會的黑哨,就夠讓人憤慨了。
但這裡我不想傳遞太多情緒,只想闡述一些顯而易見的觀點,也希望你能聽進去。
體育政治,自古有之,而且實力越強,也能享受更多改規則的權力。
我們中國人在桌球領域稱霸,那規則方就要想盡辦法削弱,例如減少比分、限制發球動作、限制單項參賽人數等等;
而在歐美的強勢項目上,田徑、游泳等,就想盡一切辦法增加金牌數量,比如游泳項目可以分為自由式、蝶泳、蛙泳,混合泳、接力……我毫不懷疑,以後還會增加一個「狗爬泳」。
這裡引申出體育圈一個亘古不變的觀念:白人至上,炫耀體格,彰顯種族優勢,並打壓其它膚色民族。
這就是為什麼,只要孫楊一次次取得了突破性成績,澳大利亞泳協就會站出來質疑諷刺,或者干涉孫楊的奧運訓練計劃,擾亂心性;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歐美媒體BBC、CNN等流,會在文章里用「嗑藥者孫楊」等侮辱詞彙形容,卻忽略了泳池服藥最嚴重的國家是澳洲和美國;
這就是為什麼,大量歐美運動員集體打壓孫楊,恨不得羞辱踩在腳下,而對歐美運動員持證吃藥的醜聞視而不見;
因為害怕,所以習慣了雙標。
害怕傳統的游泳強項會被取代,害怕自己認定的優劣觀點被推翻,害怕盎格魯·撒克遜民族並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所以才一次次編織「國外月亮特別圓」的謊言,一次次以「自由言論」之名將他人洗腦。
只是很遺憾,我原本以為在孫楊這件事上,國內許多權威媒體已經闢謠,相信不會有多少人會相信那些謠言。
但目前的確有一股強悍的聲音,堅定認為孫楊是錯的。
這是我偶然翻到的一篇文章,有3388人跟帖,熱度很高,你注意看「頂」和「踩」的比例:
如此刺眼、懸殊,我確實沉默了。
在沒有正式判定結果出來前,即使是一直針對孫楊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也依然承認孫楊的奧運會冠軍,承認他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承認他的世錦賽MVP,在結果出來前不會做任何「有罪推定」,更不會說他是「藥王」。
那些故意逆著主流輿論的「聰明人」啊,除了記住孫楊五年前的禁賽、一年前的「暴力拒檢」謠言外,其它就可以選擇性遺忘了。
可我至今忘不了,兩年前的布達佩斯世錦賽,孫楊在800米決賽中排在第五,在鏡頭前哭了很久。
接受採訪時,他哽咽著說:「我真的游不動了,盡力了,太累了,太累了!游到後面,人已經發沉了!」
然後記者問:「後面的1500米還行嗎?」
孫楊說要「堅持下去」,但說了一會,眼眶又紅了。
記者連忙說:「好,不問了不問了!」
孫楊抱住記者的那一刻,失聲痛哭。
現在我漸漸能理解孫楊那時候的心情了,不僅僅是好勝心,為了爭光,為了國家榮譽,還因為,每多搶到一個冠軍,他就能擋住那些流言蜚語,擋住所有惡語中傷。
冠軍對他太重要了。
從七歲開始游泳,平均每天游三千米;十二歲做了運動員,平均每天一萬三千米;七歲到現在至少訓練了五千多天;地球一圈四萬多萬公里,他已經遊了一圈多。
由於高強度訓練,孫楊的心臟負荷極大,而且常年泡在水裡,指骨已經變形,指紋全部消失。
仔細算來,等明年征戰東京奧運會,孫楊已經是28歲「高齡」,同時代的對手早早退出舞台,只剩他自己一個人了。
我們也真的承受不起再次失去一個劉翔的代價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料哥說」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