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發人生最後一條朋友圈,你會寫什麼內容?
「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
這是一個25歲抗癌女孩,最後發的一條朋友圈。
她的名字叫吳思,從這條洒脫又豁達的朋友圈,你大概能猜到這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女孩才有的絕筆。
有人說,你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改變對生命的態度。
2018年8月份,吳思肚子偶爾會痛,她以為腸胃出了毛病,到了醫院檢查,查出是子宮癌。
平時,她是個吃貨,每天勤奮地搬磚掙錢,有自己的小快樂。
患病後,吳思的心態好到讓你誤以為她只是患了一個重感冒。
看病時,有年輕醫生用專業詞彙分析她病情之嚴重,懷疑是ca(癌症)時,她不吭聲,最後幽幽地來一句「嗯,其實我是學醫的,你們說的我聽得懂...」,嚇得醫生不敢多說。
主治醫生找她談話,委婉地提醒,還有20%的五年存活率,她安慰媽媽說「從一兩年到三五年,好的很好的很」。
她笑的沒心沒肺,因為那五分之一的希望。但身邊人都一副笑不出來的表情。
生命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生病後的吳思,在貼吧陸續更新記錄病情和生活點滴的筆記。
病痛在她面前好像是一個新朋友,她筆下的癌症,好像也沒那麼可怕。
今天結果出來了,腫瘤君喜提雙肺、肚子、屁股多地新房N座!
一天沒吃東西,心想著這樣不行,會餓死的,泡了一碗黑米糊硬灌下去,半小時後又原樣吐了出來,吐出來的時候味道都沒變還是甜的。
打完藥之後噁心過了兩天消失了,又成了吃貨~我包的餃子~
癌細胞擴散,腿疼的難以入眠,古靈精怪的她,選擇和腿商量著來。
晚上鑽進被窩後:
我:腿,你看你今天白天都不是太疼,晚上一休息肯定會更不疼的對不對,咱們好好睡它一大覺好不好?
腿:行。。。。吧
腿:不行,我還是有點微微的疼
我:一點點而已,來我給你調整個最得勁的姿勢。放鬆放鬆,平靜平靜,忘記這回事,過會兒就沒有感覺了。。。
腿:好,我試試
腿:真的哎,不疼了
我:很好,開始入睡吧
我:【陷入迷迷糊糊】
腿:等等,這個姿勢久了有點累,我可不可以換個姿勢?
我:嗯准了
腿:一,二,三,啊——扭到了,好疼!
我:嘶——
。。。。。。
我&腿:來,我們重新開始。。。。。
有時,她會用畫畫描繪自己的心情和傷痛。排便不方便,她幽默地吐槽一下。
可上帝並沒有因為她的樂觀對她網開一面。
7月1號那天,她連玩手機的力氣都快沒有了,努力打起精神以開玩笑的方式和網友提前告別。
7月5號,她真的走了。花開半夏,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5歲。
曾有人問她為什麼如此樂觀?
剛手術完出院的她寫下了對人生苦樂的思考:人世間永遠都有不可避免無法解決的苦痛,而幸福永遠是「相對來說」。只要我能有短暫離開悲傷的時候,我就不是永遠陷在悲傷的人。
她沒有因為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就放棄了生命的過程,而是帶著自己的態度,守護著自己的江河直到最後一刻。
就像田維在《花田半畝》中說「如果可以,只讓我的右眼去流淚吧。另一隻眼睛,讓她擁有明媚與微笑。」
心若向陽,何畏悲傷。
她有直面死亡的勇氣,也有從容退場的洒脫。
這個被網友讚嘆心特別大的女孩,其實早已將身後事安排的妥妥噹噹。
2016年,就讀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吳思,自從在課堂上聽說用於研究的遺體捐獻資源緊缺時,立馬在網上報名器官捐獻志願者。
生病後,為了防止自己走後家人手忙腳亂來不及辦。她在自己身體有所好轉後,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簽眼角膜和遺體捐獻登記表。
吳思,無私。如同她的名字一樣,當癌細胞擴散全身後,她想將完好的眼角膜捐獻出去。如今,兩名十幾歲的少年和女孩用她的「眼睛」重見光明。
為了遺體的完整性,病重的她做出不插管,不進icu,遺體運回母校,供學弟學妹們研究的決定。
雖然死亡的天空常常籠罩在她的頭頂,令她自顧不暇時,但這個善良的女孩,選擇以另一種方式點燃別人的天空。
甚至為了不給身邊人添麻煩,自己打聽好「回」母校的路程和所需要的證件。
她說,「吳思的日記」是留給親人的遺言。
「我把我的想法明明白白寫在這,防止有人責怪我娘這邊人沒把我治好。」來自單親家庭的她,怕自己走後有親戚會因自己做的決定而責怪媽媽。
直到生命的最後,她還在替所有活著的人著想。
「飛過人間的無常,才懂愛才是寶藏。」這句話來自她豆瓣號上的簡介。
這個不擅長表達感情的女孩,在日記里記錄下生病期間收穫的溫暖和感動。
「一路以來遇到了很好的人,我儘可能記下我所有的感謝」。
經常吐槽她的舍友是一名研究生,忙於科研的同時還親手封了平安袋,去寺廟拜了佛祖後給她寄了過來。
散落在五湖四海的同學,不僅都幫她錄視頻,還特意寫了鼓勵的話語激勵她。
同事給她發專屬紅包,管床小學妹拔管特別輕柔,生怕弄疼她。
吳思在記錄溫暖的同時,也在傳遞著溫暖。
面對世事無常,難免會有人抱怨「為什麼是我」。
但她卻看得通透,在貼吧「絕症吧」里,她開導病友,提供了另外一條看待人和事的思路。
當你發現苦難的不止你一個的時候,心裡對「為什麼上天如此不公平」的怨氣也會少很多。
自己身患重疾,還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討論生死和公平,胸懷的廣闊和思想的厚度更讓人欽佩。
「人生就像是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所以有什麼心裡話一定要說出來,不要等到沒機會說了在後悔。」
「人間值得」。
這個割捨下江山的女孩,在最後的日子裡,用自己的力量激勵著一個又一個生活在痛苦中無法釋懷的病友。
給人以希望,治癒著人心,不僅是因為感同身受,更是因為醫者仁心。
作為學了7年醫學的醫學生,畢業2年後依舊從事相關領域的她說,
「我既然走上了醫學這條路,這條路上就一定有我該做的事,要做的事,這便是我對我的職業情懷。」
即是一名患者又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她,正是因為身份的複雜才更有立場和病友聊起醫患關係,說服他們:醫生是最不願意看著患者死亡的。
實習生期間,她在見證一個小男孩搶救無效死亡後,偷偷跑到醫生辦公室抹眼淚。
當時值班的年長醫生對她說:妹子,醫生這個職業,就是一定要始終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牢記在心的吳思,不僅對自己的生命報以敬畏,更是因為懂得,所以對其他生命更是尊重。
她不僅想幫助患者治癒身體上的疾病,更是執念做一個心理醫務者。
很難想像這麼一個樂觀向上的女孩,曾經也遭受過抑鬱症的折磨。當走出那段旅程後,她考了心理諮詢師,想拯救更多精神上生病的人。
她深知醫學水平的有限,很多疾病是無法治癒的,但是她相信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有醫者為更好的明天努力。
所以她鼓勵更多的病人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活著。
醫學生吳思的職業情懷,讓人敬佩,患者吳思的樂觀精神讓人感動。無論哪一種身份,都足以令人記住她。
生命之殘酷,在於其短暫;生命之可貴,亦在於其短暫。
她帶給我們的樂觀與堅強,勇氣與感動,以及對生命的思考,如同一盞燈,照亮處於黑暗中的人們。
吳思雖走了,但天空上早已留下她的痕跡。
吳思,江山曾經因你而美麗,你來過,我們都記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料哥說」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