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之我見:發揮課程育人作用,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019-08-25   六維坐標系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在形成人類理性思維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質已成為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

數學教育應該體現數學的價值和特點,並把當今數學發展所體現的理念適當地反映到新的高中數學課程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當我們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又漫長的「育人之旅」,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解決學生的疑難,更要教會學生做人,塑造學生優秀的品質。然而,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育人的環節往往被忽視。即便在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理科教師也認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等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卻忽略了,教書育人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特別是數學學科教學中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緊密結合呢?

1、尊重學生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俗話說「種花要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一個班的學生,在性格、習慣、興趣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對症下藥,使每位學生能健康成長,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因此我在教學工作中,藉助在國外研修的經驗,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完善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培養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後進生的原則。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從內心深處關愛他們,不讓任何一位學生淹沒在被遺忘的角落裡。這樣,學生能在老師這裡得到認同感,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為促進學生地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遵循認知規律,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標誌。我們學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在心理品質方面也存在各種不足,如畏難、不自信、缺少正確的自我認知等等,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我注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現實生活的實例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以增強學生的信心。而對於那些無法迴避的疑難問題,則強調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既減輕學困生的作業負擔,改變他們自卑、落後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數學的習慣,又為尖子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3、 貫徹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導-學-練-展-評」的整體教學模式下,我積極探索符合個人風格的教學模式,總結出四步教學法。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參與其中,師生互動,及時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數學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和實踐的方法,如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空間想像、抽象概括、運用數據進行推斷、最優化等。我還改變以往只注重分析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直接呈現這些事實性知識的做法,轉向培養學生自主地獲得知識的能力,為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留下廣闊的空間,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各自需求和水平的不同的探索機會。

4、 目標、評價結合,提高學科育人意識

教師只有將學科育人的意識植入骨髓,才能在教學中自覺滲透和貫徹。為了使自己在數學教學中更完善的落實育人目標,我首先在教學設計時自覺設置與育人相關的教學目標,從而對教學進行有效的引領。如,……在評價學生方面,遵循全面、個性、發展三原則,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在鼓勵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索,我的課堂真正實現了「傳其道、授其業、解其惑」 的終極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