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
與漢族相比,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口密度差距懸殊。但悠久漫長的歷史,仍然使得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是我國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來說說侗族。
侗族是一個特別的民族,你真的難以想像它曾有過較為原始的社會組織和政治制度,將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理得井井有條。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之中,不被外人所打擾,寨邊是層層疊疊的梯田,寨腳是一條長長的溪河,寨頭村尾樹木參天,綠意盎然,恍若人間仙境。
現今,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廣西的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位於廣西北部的三江,是一個侗族自治縣。而之所以叫「三江」,得名於境內的三條大江——榕江、潯江與苗江。
三江是廣西唯一的侗族縣,擁有全中國最完好、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築群,侗族人世世代代聚居於此。若你來過,你一定會驚訝於這裡隨處可見的侗族風雨橋和鼓樓,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特色。
而就在三江的最北端,有一個高友侗寨。
高友海拔 546 米,植物茂盛,森林覆蓋率達75%,環境非常之好,是柳州「十大美麗鄉村」之一。高友距著名的程陽八寨景區僅 20 公里,東北面則與湖南省通道縣接壤,距離縣城 37 公里。
高友村完整保存著千年侗族建築和民族文化,被譽為「活的博物館」。因為極度自然的生態環境、獨特的侗族建築以及豐富多彩民風民俗,高友已經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一個侗寨,竟然能成為世界級的非遺。可想而知,這個侗寨的無窮魅力,以及背後的文化內核,一定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確實,當你們來到高友侗寨,就會發現這裡的美,甚至是文字都無法表達的。
而且高友侗寨很小眾,知道的人並不多。我們去的那次,寨子裡只有我們兩個遊客,相當於整個寨子都被我們承包了,非常舒服。
從遠處望去,村子邊的一塊塊梯田,被山野所包圍,隨意中帶著工整。這個季節,梯田裡都是水,就像一面面鏡子,反射出湛藍的天空;又像是一塊塊拼貼畫,拼出質樸純潔的自然氣息。
這是侗族人的智慧,也是大自然的恩賜。
更遠處,是影影倬倬看得不甚真切的群山,只依稀能感覺到,滿山的綠意。山巔之上,是仿佛永遠不會消散的雲海,瞬息間變幻了無數的形態。
再到寨子本身,亦是極美。
說起高友侗寨,它的名字來源於一個和諧美麗的故事。寨子名字的侗語直接翻譯成漢語,寓意是「高山的朋友」。這冥冥中應和了侗寨的環境。
據考證,高友侗寨建寨始於明代天順年間,那時國內苗亂迭起。大部分原始居民因亂被迫從江西吉安逃到湖南,後從湖南遷徙到這裡。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勤奮耕耘,逐漸形成較大規模的自然村落,距今已有540多年的歷史。
現在高友侗寨里居住著近500戶2000人。
高友人民世代居住在具有侗族特色的吊腳樓里,過著農耕生活,女人織布繡花,男人種稻養魚,怡然自得、與世無爭。
在寨子中慢慢行走,安靜得只聽到鳥啼和雞鳴。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高友侗寨,不正是世外桃源的真實寫照嗎?
寨中石板路交錯相連。高友人與鄰村間和睦相處,人與自然無比和諧。
行走其間,兩側是滄桑的建築,頭頂是只被裁剪得剩下一小塊的天空,這種感覺愜意極了。
飛山宮門口,聚集了一群雞,竟然一點都不怕人。
侗寨最特別的要數建築。
高友侗寨里有侗族特色的寨門、鼓樓、風雨橋(也叫福橋)、古井古亭、吊腳樓鱗次櫛比;還有「飛山宮」(又叫飛山廟)、雷王廟、土地公、戲台等。這些侗族建築,技藝享譽世界,其建築藝術大多為樓亭、橋亭穿隼結構飛檐翹角,樑柱雕龍畫鳳,讓人嘆為觀止。
寨子裡正好有一處在建新房,可以看到整座建築不打地基,只用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連枋不用一顆鐵釘,全以榫卯連接,這樣的結構牢固、接合縝密,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若不是親眼見到,真的不敢相信。
寨子裡有幾處,是一定要去看的。
飛山廟
高友侗寨古蹟頗多,過去有規模宏大的三座祭祀廟宇,飛山廟、南嶽宮、雷王宮。可惜文革時期全部破壞掉,倖存下來一座小型飛山廟建於清代初年,它是紀念威遠侯楊再思的廟宇。
楊再思,靖州人(原籍江西)。他是唐末五代靖州「飛山」「酋長」號十峒首領,人稱「飛山太公」。
飛山廟是三江縣境內發現保護得比較好,規模較大的古廟,磚木結構,分為內宮和外院兩部分。原本飛山宮內宮神台精雕細刻,立有楊公神像和兩尊護衛神像;神台前,擺設造型精緻的木桌。
因為破四舊,飛山廟內原有的人物山水壁畫都被毀了,只剩下一口銹跡斑斑的古鐘。過去的輝煌都湮滅在了歷史之中,徒留無限傷感。
福星樓
提到侗寨,一定要看鼓樓。
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築物,也是侗寨的標誌和靈魂。
之所以叫做鼓樓,是因為鼓樓少則一層,多則二十七層,逐層收縮,最高頂閣內放置牛皮大鼓。
高友侗寨內有座「福星樓」,竣工於2005年10月,攢尖式,樓高為13層檐瓴,是高友鼓樓的新代表。
這座鼓樓既有寶塔的壯觀,又有亭子的清雅,屹立於寨中,層層疊疊,重檐翹角。進入福星樓內部,抬首仰望,可以看到非常複雜的內部構造,真的不得不感慨於侗族先人們的精巧設計。
神奇的是,福星樓上有4座齊天大聖的木雕,看著還有點可愛,但據說只是裝飾。
福星樓旁邊還有一座,是老的鼓樓,現在已經成為了老人活動中心。
老人們在鼓樓里安坐、閒談,非常悠閒。
回龍橋
侗寨有水的地方就有風雨橋。
高友侗寨內有回龍橋,整座橋飛檐斗拱,懸柱翹梁,疊彩集翠。橫跨在水面上,兼具宏偉與精巧。
橋上還有文昌宮的牌匾和祭祀木桌。
站在回龍橋上,遠眺村寨的風景,鮮活的綠色、滄桑的建築,兩相對比、互相映襯,別有一番風韻。
侗戲台
侗族人,世代熱愛音樂、舞蹈、侗戲,戲台自然也是侗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遠遠看去,戲台和鼓樓還有點相像,都是重檐翹角,非常壯觀。
南嶽樓
這是南嶽樓,建於清代,木質廊柱都斑駁了。下面的結構像是吊腳樓,上面的結構則像是鼓樓。
平安樹
最後是一棵鬱鬱蔥蔥的平安樹,屹立在水邊。這棵樹寄予了高友侗寨中的人們對美好生活、人人平安的祈願。
這就是高友侗寨了。走完這裡,真的覺得侗族太特別了。無論是風景、建築,都有著自己深深的文化內涵,那麼,也希望你們有機會可以親自來看一看吧。
旅遊攻略
地址:廣西柳州市三江縣境內的東北部
開放時間:24小時
門票:免費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知名旅遊博主、優質旅遊領域創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s://weibo.com/u/179794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