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違約最危險時刻過去了!三點投資機會一覽

2022-03-31     Wind資訊

原標題:信用債違約最危險時刻過去了!三點投資機會一覽

經過近年來大規模違約爆發後,2021年債券違約規模雖然仍較大,但較2020年違約數量和規模都有所減小,逆轉了近幾年持續攀升的勢頭。而2022年一季度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均出現大幅下降,全年違約規模有望大幅減少,信用債後期投資環境有望向好,值得期待。

// 信用債違約情況 //

3月份基本結束,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5隻債券發生違約,合計債券餘額為123.53億元。按目前違約速度預估,全年違約規模大機率低於1000億。在經過2018 ~2021四年均1000億以上大規模違約後,新發行的債券發行人質量有所提升,因此逐漸到期發生違約的機率也在減小,所以2022年有望實現違約數量和規模的大幅下降。

具體以季度同比來看,今年一季度15隻違約較去年同期56隻違約,大幅下降73.21%,涉及違約債券餘額123.53億相比2021年一季度605.71億也大幅下降79.61%,可見今年一季度整體降幅較大。

而環比上,今年一季度違約數量較去年四季度21隻違約下降28.57%,而違約規模則環比四季度200.8億下降38.48%。可見環比上今年一季度數量和規模也同樣下降幅度不小。不過從去年各季度上看,一季度和三季度較高,二季度和四季度較低,季度違約時高時低,沒有形成全面的下降趨勢。因此今年或也是如此,各季度還有較大的波動,但預計整體大幅減少可能性仍很大。

具體債券來看,今年一季度違約債券餘額最大為「 19三盛02 」,3月15日發生實質性違約,違約時債券餘額為21.5億元,逾期利息1.81億元。緊隨其後「 20陽光城MTN003 」、「 18中融新大MTN001 」等5隻債券違約時餘額在10億元或以上,而其餘債券則規模較小,在10億元以下,逾期利息也相對較少。具體情況如下:

違約信用債的投資機遇

通過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總體來看,我國債券市場平穩運行,違約風險有序出清,年度違約率有所下降,信用債大規模違約,最嚴重的時刻或已過去,後期投資機會有望好轉。

招商證券 尹睿哲 分析認為,對違約債券可以關注三點機會:1)回收周期的擇機。在債務人償債意願較為強烈且積極尋求兌付渠道的前提下,違約後的一年甚至半年內擇機參與,是勝率較高的入場機會。

2)違約主體的償債能力及所處行業未來景氣度。回收率較高的主體多為自救意願積極強烈的企業,通過多種渠道自籌資金進行違約債的兌付,在償付的黃金時期內,是否具備可快速變現的核心資產將是重要的考量依據之一;此外,若有行業回暖的進一步助力,企業有望增強經營韌性,獲取資金周轉,探尋絕處逢生的希望。

3)外部救助能力。在主體難以支撐的情況下,來自政府或股東等的外部支持有可能是獲救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方面考慮政府的救助意願和能力,這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取決於其社會重要性(對地區整體信用環境的影響)、經濟重要性(對地區經濟和財政的影響)、與政府關係緊密程度;另一方面,對於母公司、實控人等股東類,將視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未來潛力而選擇是否施救。

當前,我國高收益債市場發展尚處新生階段,高收益債主體多為「墮落天使」類信用風險較大的企業,違約債券回收周期長、回收率低的特徵也讓許多高收益債投資者望而卻步。如何「大浪淘沙」,在高收益債市場中挖掘投資機會,對投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展望未來,作為待開闢的藍海,高收益債市場會否迎來真正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違約處置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信用風險定價體系的成熟,違約債券交易機制的暢通,以及一級市場的空白填補。

Wind用戶在金融終端輸入

EDB(經濟資料庫)

彙集國內外權威一手數據資源

搭配強大的指標計算和圖形功能

頻度跨越月、季、年度,可進行多角度比對

宏觀和行業分析必備工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b2df577a57dc24c2ab4523b6269c0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