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預警】雨還在下,出行仍需注意安全

2019-09-22     平安三門峽交警

近期冷空氣活躍

東西兩路冷空氣接連登場

在其影響下

北方大部地區氣溫將創今年下半年以來的新低

秋意顯現

厚一些的衣服要準備好啦

19日受低槽東移影響

我市陰天有小到中雨

20日我市轉受槽後偏北氣流影響

天氣逐漸轉晴

陰雨天氣結束

秋季是一年中由熱向冷的過渡季節

每逢這種換季時刻

都是感冒的高發期

切記春捂秋凍

正確理解「春捂秋凍」

秋季要注意預防感冒,民諺中的「二八月,亂穿衣」,如果依據「春捂秋凍」的傳統理論,應該是「春季儘可能多穿衣,秋季儘可能少穿衣」。

但是,「秋凍」也要有個度,也要因人而異,一定要以自己的身體感受為準。比如,有的人經歷過耐寒鍛鍊,體質較好,耐寒能力較強,便可以穿得少一點。反之,盲目效仿,最有可能的結果便是感冒。

另外,深秋和初冬,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界線,如果溫度已降到10℃左右,你還是穿著單衣,就很容易感冒。生活經驗豐富的人,秋季穿衣的原則是身體略微有些涼意,但不覺得冷。

未來三天具體預報

三門峽市今天下午多雲轉陰天,傍晚到明天陰天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偏西風2-3級,氣溫14到17度。

20日陰天轉多雲,,偏西風2-3級,氣溫14到24度。

21日多雲間晴,偏西風3級,氣溫14到25度。

提示幾點雨天行車注意事項:

駕駛員一定要適當降低行車速度,增加跟車距離,同時要打開行車燈,特別是在下大雨時應開燈行駛。下雨對駕駛員的視線有嚴重影響,擋風玻璃上雖裝有雨刷,但由於雨水使光線透過率減小,因而可視距離大大縮短,能見度大大降低,對正確觀察、判斷來往車輛及行人,以及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均帶來很大困難。

一方面是制動距離大大延長,如果車速過快,幾乎無法保證行車安全;另一方面是雨天行車高速制動時,極易發生側滑和甩尾,使車輛失去控制。

下雨時,駕駛員要善於觀察,要特別注意穿雨衣的騎自行車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應沉著謹慎,注意觀察,減速慢行,保持足夠的縱向和橫向間距,必須隨時做好剎車的準備。

雨季泥濘路面或者有大量積水路面,行車要緩加速,如果是停車再次啟動車輛,加油過快還會導致因輪胎空轉而整個車體左右搖擺,此時應該立即鬆開油門踏板,雙手緊握方向盤修改方向,車輛前移,慢慢加油提速,確保直線穩定行駛。

遇到暴雨天氣,如果愛車不得已涉水,應當利用低擋位勻速通過。一旦熄火,千萬不要嘗試再次啟動,這樣可能會導致發動機報廢;

如果發現空濾潮濕或者進水,應該趕快停車檢查,避免發動機進水;

如果涉水深度超過發動機艙蓋,建議不要再行駛,立即熄火停車,否則容易發生「氣門頂」;

不要高速過水溝、水坑,這樣容易造成發動機進水。

輪胎磨損過度,容易在胎面和水面間形成水膜,造成汽車跑偏、甩尾和制動距離加長,所以需定期檢查輪胎磨損情況。

汽車在雨中剎車時,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壓強把輪胎與路面間的雨水排開,讓汽車停穩。而輪胎觸地面積變大,對地面單位面積的壓強減小,剎車時力量減弱,不能很快將輪胎與地面間的雨水排出,致使滑行距離變長。

雨中行車,要隨時注意前車的行駛速度和方向,絕不可因前車速度慢而加速超車。由於各車道的車速相對較高,司機的視角變窄,加上路面濕滑,強行越線超車時,稍動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車輪打滑,引發車輛側翻等意外事故。

當發生車陷泥坑的情況時,可以掛上一擋或倒擋,試探性地緩踩油門。如果汽車無法前後移動,可以在驅動輪前後墊石塊、磚頭、木板或樹枝等,以增加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使汽車平穩開出泥坑。

最後,泥濘濕滑路面的停車,應該提前輕踩制動器踏板幾次,緩緩停下。為了保證停車後不會因為地面的潮濕和乾燥狀態的不同而導致車體移位和滑動,駐車應該在拉起手剎的同時掛上一檔。

雨天行車注意安全、謹慎駕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_LjWW0BJleJMoPMfl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