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1年,也就是唐肅宗上元二年,時年五十歲的杜甫,終於結束了長期以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了下來。這座草堂便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就在這座草堂蓋好後不久,便有客人來探望杜甫。於是杜甫便欣喜地寫了一首詩《客至》,記錄了這次有客來訪的經歷。
《客至》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在這首詩中,杜甫先是描寫了草堂所在之地的景色,後則記述了自己誠懇待客,及叫來鄰居一起喝酒的場景。全詩流露了杜甫誠樸恬淡的情懷和誠懇待客的心境,同時也表現出了杜甫與崔明府誠摯、真率的友情。杜甫在題後有自註:「喜崔明府相過」,說明詩中的客人便是崔明府。
雖然杜甫的這首詩,相對於我們所熟知的《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卻十足,再加上這首詩淺顯易懂的詩歌風格,倒是不失為一首富有情趣的佳作,值得一讀。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杜甫的這首《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首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杜甫描寫的是草堂周圍的景色,即草堂的南北都被春水所圍繞,能夠見到鷗鳥每天都結隊飛來。一個「皆」字,杜甫便點明了客人來訪的時間,是在春水初漲的季節。「群鷗」,除了是裝點活力與生機外,它還有著弦外之音。即草堂平日裡沒有什麼人來,所以這次客人來訪,杜甫是極其欣喜的。
頷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意思是說,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因為沒有客人來也不曾打掃,用蓬草編成的門也是首次打開。言下之意,便是說這次杜甫打掃了庭院,更是為客人的到來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從「為君開」的語氣來看,杜甫與客人之間的交情一定是十分深厚的,這樣自然也就有了下文中的酣暢歡快。
頸聯「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杜甫記述了這次待客的詳細情況。它的意思是說,草堂因為偏僻,距離集市較遠,所以沒有豐盛的菜肴可以招待,家境清寒,也沒有釀新酒,所以只能拿陳酒來招待。古人喜歡喝新酒,所以杜甫這裡是有歉意的。但並不是說這頓酒席就不愉快,反而這樣寫更能說明融洽的氣氛,只是其中親切的話語一概略去了。
尾聯「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杜甫則說如果你願意與鄰居家的老翁舉杯一起對飲的話,那我就隔著籬笆將他叫過來。相信這種情景,在日常生活中你並不陌生。對於熱情好客的人來說,人多自然也就熱鬧,席間的氣氛也就更為熱烈。
綜觀杜甫的這首詩,他不僅描寫了草堂的景色,還展現了酒菜款待的場面,以及還突出了邀請鄰居助興的細節,可見杜甫通過這首詩,巧妙的構建了一個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顯示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