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了,眼看易烊千璽的《不分晝夜》MV在網絡上發布後越來越火,原來懸著的一顆心終於可以放下了——大年初一的《中國女排》如期上映應該沒有問題。
四字弟弟的歌中唱到「再強的對手也,把它干翻,在我身後有一片大好河山……」對於2019年重奪世界盃再次站上世界巔峰的中國女排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誓言。
但再響亮的掌聲背後也會有白眼兒和奚落。在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女排》即將在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預告片不斷預熱的情況下,各種雜音也不時飄出。
最能體現「國民精神」是:拍電影把女排嘚瑟的,今年東京奧運會女排沒奪冠看你怎麼辦?
怎麼辦?
我想這才是這才是《中國女排》最應該在大年初一的原因。
春節檔,電影全年六分之一票房的誕生期,每一部電影上映都舉國矚目。
上映《中國女排》,就是為了在新年第一天提振國民士氣。
因為中國女排的精神,從來不止是為了金牌,而是無論輸贏,都能夠從地板上站起來,坦然面對一切,勇敢、無畏,永不放棄。
這才是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傳承的女排精神,也是我們希望在電影《中國女排》中看到的。
為什麼一部看似「偉光正」的片子如此受人期待。
首先是題材豐富,易烊千璽的MV中就再現了幾代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經典場景:
1981年女排世界盃決賽中,老女排奮勇「死戰」;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對陣」,新一代女排背水一博。
這也是《中國女排》中的重要內容。
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導演——陳可辛,香港導演北漂第一人。
元旦時,中國著名文娛投資人麻寧在做客央視CCTV6時,就特別提及了《中國女排》的拍攝,對陳可辛的選角、導演水平都極為稱道:他不會讓我們失望。
從陳可辛的作品來看,他拍攝的電影基本上叫好叫座,尤其在進入2010年代後,兩部作品《中國合伙人》和《親愛的》,不僅把握時代脈絡,而且直抵人心。
由他來操作《中國女排》應該說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是經驗豐富,作為學院派代表,陳可辛在港片黃金時代進入影視圈,拍攝了多部優質作品,尤其是堪稱華語電影史最經典的《甜蜜蜜》。
陳可辛用鄧麗君的《甜蜜蜜》《再見!我的愛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五首歌還原國民的時代記憶,恰到好處地將觀眾的情緒調動到位,堪稱華語電影史最經典的作品。
其次,陳可辛更善於現場調度演員。之前給李娜拍廣告片的時候,別人就說陳可辛厲害,幾句話就讓李娜在演戲上開竅。
《李娜》也是陳可辛導演的另一部中國體育大片,將真實再現李娜奪法網冠軍創造中國體育史的奇蹟,檔期還未宣布,估計都在觀望《中國女排》的反映。
從去年開拍的消息傳出後,第一主角的確定讓人拍案叫好——鞏俐飾演郎平!
由一個電影屆的鞏皇飾演體育界的鐵榔頭,「王對王」的選擇就足夠令人期待。
首先鞏俐的郎平造型就被網友嘖嘖稱道:太像了。
其次鞏俐在接到角色後,曾經多次深入郎平執教現場進行觀摩、學習,做筆記分析角色、劇情,並迅速和女排隊員打成一片。
幾十年我們在看電影報道時經常會說演員為了演好角色,深入體驗生活,經常都是幾個月、半年的進行,已經是行業慣例。
只是近些年,中國經濟大發展,影視行業迎來爆髮式增長,一些以小鮮肉、小花為代表的年輕演員,不要說體驗生活了,連出現在現場有的時候都成為奢談,於是中國影視行業出現了世界影視行業難得一見的摳圖。
老一代中國影人的用工精神,好像都已經斷代了。
因此如今年輕人心目中的鞏皇的做法,讓人感嘆那句歌詞「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再有就是鞏俐雖然年過五十,但是身材、氣質都保持良好,無論在哪兒鞏皇的霸氣都不容忽視。
5月的坎城,儘管中外明星雲集,但是當鞏俐和她的新婚老公出現時,儘管鞏皇不是錦衣華服,但是強大氣場立刻讓其他明星黯然失色。
上個月,本來是她暌違內地銀幕三年來的回歸之作,但是《蘭心大劇院》遭遇「你懂的」的遭遇,於是她主演的《中國女排》就讓人無比期待。
從目前預告片呈現的信息來看,電影《中國女排》採取的是「雙雄」角色。
當然以中國女排的象徵郎平為主,另一個就是曾經默默奉獻的陳忠和。
鞏俐的對手戲是由中國票房第一人黃渤飾演的。
黃渤的表演能力不必多說,僅僅是在《我和我的祖國》中的那一段飾演,已經是全年最佳男演員的表現。
飾演青年郎平的是她的女兒白浪,而飾演青年陳忠和的則是當紅小生彭昱暢。
有關彭昱暢的表現,客觀說,在預告片中只能是管中窺豹。
估計彭昱暢天生自帶的幽默演技,讓一直勤勤懇懇老黃牛一樣耕耘的功勳教練陳忠和有些不適應。
有些人說,成年陳忠和飾演者黃渤的氣質與陳忠和本人的儒雅不符,黃渤的表演更加煽情過火,與陳忠和沉穩內斂的性格完全不同。
作為中國女排的功勳教練,陳忠和在中國女排最低潮17年無冠時,率隊連奪2003年世界盃和2004年奧運會冠軍。
特別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0:2開局不利的情況下,最終上演大逆轉,成功翻盤英勇奪冠,極大地提振了國民士氣,女排精神再一次為人稱頌。
陳忠和自上個世紀70時代末就作為陪練加入了中國女排,兢兢業業為中國女排奉獻了大半生。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預告片中的笑料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於以導演陳可辛為代表的片方來說,增加幽默、搞笑情節,也是為電影的節奏考慮。
裡面有虛構的部分,有張冠李戴的部分,但是對於創作者來說,為了整體的藝術呈現,而做一些變動本也無可厚非。
如果真實完全地表現女排的生活,那麼恐怕只有「苦大仇深」的單一感覺。
有關電影《中國女排》,應該說是中國比較少見的體育電影題材。
而體育題材電影一直都是以正能量釋放、個人成長為主要目的的,近幾年來比較優秀的就有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和俄羅斯的《絕殺慕尼黑》等。
但《中國女排》之前,中國體育電影拍得還行的,還得是60年前謝晉導演的《女籃五號》。
那之後迄今一個甲子過去了,中國電影已經貴為世界第一票倉,但是仍然沒有能體現出中國體育精神的電影。
有一些體育類的電影,不僅淪為商業化,而且不倫不類,質素較低。
因此對於陳可辛勇於吃螃蟹,而且還是一隻兩吃,《中國女排》《李娜》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上映,讓人期待。
所以那些嘰嘰歪歪想看《中國女排》和中國女排洋相的,一是他低估了女排精神,二是他不懂中國女排,第三呢,他嚴重高估了自己。
不懂不怕,高估自己有點讓人擔心。